竹木工艺筷重要性能评价研究及发展趋势

2020-01-14 01:00郝向阳袁少飞王洪艳
竹子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竹木二氧化硫筷子

郝向阳,袁少飞,王洪艳,杨 柳,张 建,李 琴

(1.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省竹类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310023;2.浙江农林大学 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311300)

筷子是一种具体表现饮食民俗的特色餐具,中国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符号[1-3]。随着竹材木材加工利用技术的进步和大众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可重复使用的工艺筷深受消费者青睐且发展迅速。工艺筷按材质主要分为5大类,即竹木工艺筷、金属工艺筷、牙骨工艺筷、玉石工艺筷、化学工艺筷,但常用和销量最大的是竹木工艺筷。所谓竹木工艺筷是指以竹材或木材为主要材料,经镂铣、雕刻、涂饰、印花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可重复使用的筷子,具有质量好、种类多、文化内涵丰富、绿色环保等显著优势。通过对中国竹木工艺筷的研究现状、重要性能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当前竹木工艺筷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旨在为竹木工艺筷的产业发展和相关检测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1 竹木工艺筷研究现状

竹筷和木筷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常见的筷子种类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巨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竹木工艺筷应运而生,并凭借着外观设计丰富、种类多样及优秀的使用性能迅速占据了国内市场[4]。中国竹木工艺筷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已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江西等地。据估计,中国竹木工艺筷市场年需求量约80亿双,产值近20亿元。有“中国特色竹乡”和“中国竹制品产业基地”之称的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是中国竹木工艺筷的重要生产地,拥有生产企业44家,2019年生产竹木工艺筷18.8亿双,年产值达10.12亿元,占全国筷子市场份额50%以上。著名的企业浙江双枪竹木有限公司,年生产竹木工艺筷超3亿双,年产值2.3亿元,产品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7年厦门金砖会议的国家礼品。

竹木工艺筷生产原料主要是竹材或木材,其中竹质工艺筷常用原料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湘妃竹(Ph.bambusoides)、棕竹(Rhapis excelsa)等,木质工艺筷常用原料为鲍迪豆、紫檀木、酸枝木、花梨木、乌木、鸡翅木、红檀木等[4-5]。竹木工艺筷生产步骤主要包括原料截断、锯块、分片、开条、打磨、抛光、烘干、喷绘涂层或炭化处理、分选、消毒、包装等[6-7]。随着文化创意融入传统竹木工艺筷产品,出现了镂铣、雕刻、涂饰、印花等新的加工工艺。竹木工艺筷产品长度主要在180~330 mm;大头端面大多为正方形,边长主要在6.5~8.2 mm,少部分产品为圆形;小头端面大多为圆形,直径主要在2.6~5.0 mm,少部分产品为正方形。与化学工艺筷中的合金筷和密胺筷相比,竹木工艺筷生产工艺相对简单[8]。为使竹木工艺筷有更好的防潮、防霉性能,有时会进行防霉、漂白、涂漆等处理,但给产品及其使用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禄春强等[9]从物理(毛刺、飞边、异物)、化学(重金属、二氧化硫、防霉剂、甲醛、溶剂残留)及生物(大肠杆菌、致病菌、霉菌)方面对金属、竹木工艺筷和塑料工艺筷的安全危害源进行了分析,试验发现竹木工艺筷中化学药剂残留对人体危害最大。

目前,现有筷子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主要针对一次性筷子,分别为GB/T 19790.1-2021《一次性筷子 第1部分:木筷》[10]、GB 19790.2-2005《一次性筷子 第2部分:竹筷》[11]、GB/T 24398-2009《植物纤维一次性筷子》[12]和《木质卫生筷子》[13]。竹木工艺筷主要有浙江制造团体标准T/ZZB 0346-2018《工艺竹木筷》[14]和庆元县团体标准T/LBIA 001-2020《庆元竹木公筷》[15]。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目标定位是高品质、高端化的产品,针对的是浙江区域的同类产品中的部分优质产品,不适用于所有产品,而庆元县团体标准T/LBIA 001-2020《庆元竹木公筷》只规定了长度为300 mm的竹木公筷产品。

2 竹木工艺筷重要性能

竹木工艺筷与人和食品直接接触,安全和卫生十分重要,其重要性能主要有尺寸性能、理化性能、微生物指标、使用性能4大类,具体指标包括规格尺寸、弯曲量、含水率、二氧化硫含量、重金属迁移量、总迁移量、塑化剂迁移量、芳香族伯胺含量、大肠菌群、致病菌、霉菌、耐热油性能、耐热水性能、折断性能、跌落性能等。近年来,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徐州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等单位的有关学者对竹木工艺筷的理化性能开展了研究,而对竹木工艺筷尺寸性能和使用性能还未进行系统研究。

2.1 尺寸性能

竹木工艺筷尺寸性能主要包括长度、大头端面、小头端面的尺寸及偏差,以及长度方向上的弯曲量。不同规格尺寸的竹木工艺筷产品满足不同场合和受用人群。许胜雄等[16]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成人和儿童筷子的最佳使用长度为240、180 mm。弯曲量对竹木工艺筷的使用性能影响最大,所谓弯曲量也称翘曲度,也就是竹木工艺筷的弯曲变形情况。GB/T 19790.1-2021、GB/T 24398-2009和LY/T 1512-2003规定了正面和侧面弯曲量(翘曲度)均≤1.0 mm[10-13]。

2.2 理化性能

2.2.1 含水率 含水率是引起竹木工艺筷霉变和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确保竹木工艺筷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在加工、储存和使用时应保证竹木工艺筷生产原料及产品的含水率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GB/T 19790.1-2021、LY/T 1512-2003均规定含水率应≥7%,小于等于中国各地平衡含水率[10,13]。GB 19790.2-2005规定含水率≤10%[11]。T/ZZB 0346-2018规定工艺竹筷含水率应不大于10%,工艺木筷含水率应不大于12%[14]。

2.2.2 二氧化硫含量 竹木工艺筷中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原材料漂白和熏蒸,长期接触使用二氧化硫超标的筷子,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导致嗅觉迟钝以及呼吸系统功能下降。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生成的二氧化硫衍生物,对人体多种器官均有毒害作用[17-20]。研究表明,二氧化硫与重金属砷联合后会加剧对肝肾功能的损伤,增加了竹木工艺筷使用的安全隐患[21-23]。GB 19790.2-2005规定一次性竹筷中二氧化硫浸出量≤600 mg·kg-1[10],T/ZZB 0346-2018规定二氧化硫含量≤15 mg·kg-1[14],T/LBIA 001-2020规定坯料经漂白处理的竹木工艺筷二氧化硫含量≤15 mg·kg-1[15]。

2.2.3 重金属迁移量 竹木工艺筷进行不同颜色的漆饰处理时,添加的颜料、磨砂和树脂等成分会增加引入重金属的风险。竹木工艺筷涂层中常见的重金属主要有镉、铅、砷、铬、汞等。重金属会在与胃液和唾液以及食品接触的过程中发生迁移,迁移出的重金属会在人体内积聚,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及内脏器官造成损伤。Di Zhao等[24]使用唾液模拟物、1%柠檬酸和0.07% mol·L-1HCl对29批次金属筷子和72批次竹木筷的涂层进行了检测,发现筷子涂层中重金属含量和涂层颜色密切相关,红色和绿色涂层中铅、镉、镍、钴等重金属含量高于黑色、粉色、白色和蓝色涂层。孙衎等[25]通过胃液模拟物、唾液模拟物以及食品模拟物对20批次筷子的重金属含量和迁移量进行试验,发现筷子中重金属含量远高于迁移量,且重金属迁移量随着迁移次数增加而显著降低。GB/T 24398-2009规定了检测铅、砷、镉3种重金属指标[12],T/ZZB 0346-2018和T/LBIA 001-2020均规定铅迁移量≤0.05 mg·kg-1、镉迁移量≤0.02 mg·kg-1、砷迁移量≤0.04 mg·kg-1[14-15]。目前针对食品接触材料尤其是竹木工艺筷方面的重金属方面的系统研究还较少,相关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26-29]。

2.2.4 总迁移量 总迁移量反映的是从食品接触材料中向食品模拟物迁移的各种物质的总量大小,能有效反映食品接触材料的卫生安全状况。总迁移量其实是一种欧盟的叫法,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被称为“蒸发残渣”,美国FDA将其称为“溶剂提取物”。另外,此过程测定的是非挥发组分,挥发物未纳入计算,因此韩国称之为“非挥发物残渣”。欧盟规定总迁移量≤60 mg·kg-1或≤10 mg·dm-2,其中婴幼儿餐具的总迁移量单位一律采用mg·kg-1且必须≤60 mg·kg-1。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明确了总迁移量单位为mg·kg-1或≤mg·dm-2,婴幼儿专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以mg·kg-1表示[30]。总迁移量因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作为竹木工艺筷迁移风险的一个指标,用来评估竹木工艺筷的卫生安全状况[31-34]。T/ZZB 0346-2018和T/LBIA 001-2020均规定总铅迁移量≤10 mg·dm-2,其中T/ZZB 0346-2018明确接触婴幼儿食品的工艺竹木筷总迁移量单位要换算为mg·kg-1,且限量≤60 mg·kg-1[14-15]。

2.2.5 塑化剂迁移量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一类重要的化工产品添加剂,其主体成分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易溶于甲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广泛存在于食品包装、化妆品、医疗器材以及环境水体中[35-36]。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塑化剂会迁移到人体,会增加致癌、致突变及致畸的风险,而且会对生殖系统造成损害[37-40]。竹木工艺筷产品的外包装多为塑料材料,部分筷子还会采用漆饰处理,会有塑化剂存在的风险。目前还未有关于竹木工艺筷塑化剂迁移量的相关研究。

2.2.6 芳香族伯胺迁移量 芳香族伯胺(PAA)是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和原料,被广泛关注并列入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添加剂种类,其本身无色无味,具有较强致癌性,并能够诱发白血病,对人体的许多肠道细菌也会有抑制作用[41-42]。食品接触材料中芳香族伯胺的来源主要为塑料制品、胶粘剂或色料等。竹木工艺筷的塑料包装及表面的漆饰处理也会引入芳香族伯胺类物质,使用过程中会迁移到人体内,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2011年,欧盟发布新法规(EU)No.10/2011规定所有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特别是深颜色塑料制品、黑色聚酰胺(尼龙)制品、食品复合包装袋,不可释放出芳香族伯胺类物质,迁移限量≤0.01 mg·kg-1[43]。T/ZZB 0346-2018规定芳香族伯胺不得检出[14]。

2.3 微生物指标

近年来,食品接触材料的微生物指标也成为社会和大众关注的焦点[44-45]。竹木工艺筷因其自身含有大量有机物,在生产、储存及使用过程中易滋生或携带大肠菌群、致病菌、霉菌等微生物,其中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这些微生物进入人体后,会在人体肠道黏膜上繁殖,产生毒素,对人体的内脏器官造成损伤[46]。GB 19790.2-2005、GB/T 24398-2009和T/ZZB 0346-2018中均将大肠菌群、致病菌和霉菌3项微生物指标列入了评价筷子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要求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不得检出,霉菌≤50 cfu·g-1[11-12,14]。LY/T 1512-2003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作为木质卫生筷的卫生指标,要求不得有致病菌,菌落总数≤160个·双-1、大肠菌群≤3个·双-1[13]。

2.4 使用性能

竹木工艺筷常处于高温、高湿、油腻等使用环境和条件,还可能会夹持质量较重的食物,这些因素均会对竹木工艺筷的使用性能带来影响。GB/T 24398-2009和T/ZZB 0346-2018中把耐热水、耐热油、折断、跌落4个方面的性能作为使用性能[12,14]。

3 竹木工艺筷重要性能检测方法

竹木工艺筷使用环境和条件复杂多变,而且原材料种类丰富、加工工艺多、产品多元化。现有检测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检测需求。目前,竹木工艺筷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还是空白,理化性能检测主要参照食品接触材料和玩具安全的相关标准,尺寸性能、微生物指标和使用性能主要参照现有一次性筷子的相关标准。

3.1 尺寸性能检测方法

竹木工艺筷尺寸性能主要参照GB/T 19790.1-2021、GB 19790.2-2005、GB/T 24398-2009和LY/T 1512-2003标准中规格尺寸的相关检验方法进行[10-13],测试长度及大头端面、小头端面的尺寸,其中大头端面和小头端面为正方形的测试边长,为圆形的测试直径,并与生产厂家标注的尺寸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偏差来评价竹木工艺筷尺寸情况。测试时,采用钢板尺沿筷子中心轴线方向测量长度尺寸,大头和小头端面尺寸用游标卡尺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弯曲量参照GB/T 19790.1-2021和GB/T 24398-2009中侧面弯曲和正面弯曲的检验方法进行,测量时将单根筷子凹面朝下靠在钢板尺上,在最大弯曲处用塞尺测试其高度,结果取平均值。

3.2 理化性能检测方法

3.2.1 含水率检测方法 测定竹材木材含水率的方法主要有绝干称重法、电阻法和电磁法、X射线光谱技术等[47-48]。GB/T 19790.1-2021含水率测定参照GB/T 1931-2009《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其中试样为整双筷子,数量为3双[10,49],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测试时间长,对于尺寸较大或有镶嵌饰件的竹木工艺筷会存在结果精确度不高,而且对检测设备也会带来更高要求。GB 19790.2-2005含水率测试时先将5双一次性筷子截成长度20 mm的竹棍,再劈成厚度约1 mm的竹条,称取1~2 g试样在(103±3)℃的干燥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测试3个试样取平均值;该方法存在取样复杂、检测步骤繁琐的缺点。竹木工艺筷含水率测试可参照GB/T 1931-200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其中每双筷子为1个试样,取样时每根筷子2端各去除(25±5)mm,再将筷子锯切成长度为(20±5)mm的小段,每根筷子取3个小段,试样制取时避开镶嵌有金属等装饰性部件,制取后立即用塑料袋密封,测试5个试样取平均值。

3.2.2 二氧化硫含量检测方法 检测与食品接触材料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方法主要有滴定碘量法和比色法,但滴定碘量法存在成本低但前处理时间长的缺点,比色法操作简单但准确率低;电化学法、色谱法及化学发光法灵敏度、准确度高,但所需试剂较多、价格昂贵、操作难度较大[18,50]。GB 31604.32-2016《食品接触料及制品 木质材料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对规定了比色法和滴定法测定食品接触木(竹)质材料中二氧化硫含量[51]。沈霞等[52]按照GB 31604.32-2016中的滴定法测试一次性竹筷的二氧化硫含量,可以用面积/体积比=6 dm2·L-1换算得到二氧化硫特定迁移量,当二氧化硫迁移量不超过10 mg·kg-1时,可以判定产品中二氧化硫迁移量合格。GB 19790.2-2005中测试一次性竹筷的二氧化硫浸出量。竹木工艺筷二氧化硫含量可按照GB 31604.32-2016中规定的滴定法进行,其中取样时把筷子截取长度为(20±5)mm的小段,从小头部位开始取样,并避开镶嵌有金属、贝壳等装饰性部件的位置。

3.2.3 重金属迁移量检测方法 竹木制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标准主要有GB 18584-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53]和GB 6675.4-2014《玩具安全 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54],均对表面涂层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GB 18584-2001规定了铅、镉、铬、汞4种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其限量值,GB 6675.4-2014规定了锑、砷、钡、镉、铬、铅、汞、硒8种重金属含量的测试方法及其限量值。2个标准均是对涂层进行测试且要求涂层试样不少于100 mg,提取温度为(37±2)℃。重金属迁移量测试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55],此外还有利用重金属和显色剂反应的试剂检测技术和试纸检测法[56]和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联用法[57]。孙衎等[25]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20批次筷子涂层重金属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涂层中存在铅、镉、砷、钡、镍、锌、铜、铬、钼、硒等10种重金属,其中铅、镉2种重金属含量偏高。GB/T 24398-2009规定了植物纤维一次性筷子要测试铅、砷、镉3种重金属含量。竹木工艺筷与食品直接接触,其重金属元素迁移量可参照GB 31604.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镉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铅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砷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砷、镉、铬、铅的测定和砷、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等标准[58-61]中的方法进行测定,考虑到筷子尺寸且会与高温物品接触,迁移试验温度选择(100±3)℃,迁移试验时间选择(60+1)min,可根据试验需要将筷子截断,并且避免金属装饰部件。

3.2.4 总迁移量检测方法 李洁君等[62]分析了不同模拟物及不同温度条件对密胺餐具总迁移量的影响,发现在相同浸泡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总迁移量乙酸(4%)>乙醇(95%)>乙醇(20%),且相同模拟条件下总迁移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韦存茜等[31]探究了食品接触材料的总迁移量在有机溶剂和橄榄油之间的差异。竹木工艺筷总迁移量可参照GB 31604.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总迁移量的测定》[63]中的方法进行测定,其中迁移试验温度选择(100±3)℃,迁移试验时间选择(60+1)min,可根据试验需要将筷子截断。

3.2.5 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具有检测范围广、准确性高等优势,是目前塑化剂常用的检测方法[64-66]。竹木工艺筷塑化剂迁移量可参照GB 31604.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67]的方法进行测定,迁移试验温度可选择(100±3)℃,迁移试验时间选择(60+1)min,可根据试验需要将筷子截断。

3.2.6 芳香族伯胺含量检测方法 芳香族伯胺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68]。肖道清等[69]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芳香族伯胺迁移量的测定方法。李英等[70]在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芳香族伯胺迁移量的过程中发现,改变洗脱液中乙醇和叔丁基甲醚的比例,可以提高芳香族伯胺的回收率。肖晓峰等[71]试验发现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样品处理简单、回收率和准确度高,可用于快速检测水基食品模拟物中芳香族伯胺的迁移量。竹木工艺筷芳香族伯胺迁移量可参照SN/T 2893-2011《出口食品接触材料 高分子材料 食品模拟物中芳香族伯胺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72]中的方法进行测定,迁移试验温度可选择(100±3)℃,迁移试验时间选择(60+1)min,可根据试验需要将筷子截断。

3.3 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

微生物指标常用检测方法有平板培养法、显色培养基技术、电阻抗法、可视化基因芯片技术、荧光标记噬菌体技术、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73-74]。孙梦桐等[75]进行了振荡法与传统的棉拭子法检测一次性筷子表面细菌菌落总数的对比试验,发现对于埃希氏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地衣芽孢杆菌4种细菌菌落的检测,振荡法的检测结果高于棉拭子法20%以上。GB 19790.2-2005、GB/T 24398-2009、LY/T 1512-2003和T/ZZB 0346-2018中大肠菌群、致病菌和霉菌3项微生物指标主要参照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β型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进行检测[11-14]。

3.4 使用性能检测方法

GB/T 24398-2009从耐温试验、折断试验、跌落试验3个方面规定了筷子的使用性能要求及其检测方法进行规定,其中耐温试验又包括耐沸水试验和耐热油试验,其中折断试验方法采用人手工用筷子夹持500 g砝码进行检测[12]。但由于不同筷子在长短、粗细等尺寸上差异很大,而且每个人手握筷子部位和夹持砝码部位也都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会对检测结果带来影响。竹木工艺筷使用性能可参照GB/T 24398-2009中的使用性能检测方法进行测试,但为了检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准确性,折断试验可采用固定位置方式测试,即先将竹木工艺筷大头一端100 mm置于水平台面上并用重量10 kg以上的物体压住固定,筷子其余部分垂直台边向外伸出,在另一端(10±2)mm处悬挂500 g砝码保持60 s,观察试样有无折断或撕裂。

4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竹木工艺筷与人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但还存在系统研究缺乏,自动化生产水平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监管困难以及产品标准缺乏等问题,相关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4.1 加强基础研究

竹木工艺筷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餐具之一,其相关的基础研究需进一步深入和系统研究,应加快开展对竹木工艺筷使用性能和理化性能的系统研究,研究不同原材料、漆饰材料及生产加工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同时开展塑化剂迁移量、芳香族伯胺迁移量、重金属迁移量、微生物指标和使用性能等方面的系统研究,鼓励和支持相关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对竹木工艺筷生产工艺、自动化生产设备开展研究,为竹木工艺筷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2 加快标准制定

现有关于筷子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主要针对一次性木筷、竹筷和植物纤维筷子,相关指标及其检测方法不适用于可反复使用的竹木工艺筷。因此,相关部门或行业应结合竹木工艺筷产品自身特点,尽快制定科学的适用于竹木工艺筷产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为规范产品质量和质检机构提供依据。

4.3 注重产品创制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同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竹木工艺筷产品已不再仅仅是餐具,甚至成为了内涵丰富的文化艺术品。世界各国人文历史、文化积淀各有差异,而竹木工艺筷应用范围广。因此,要运用现有新材料、信息化和涂饰新技术、创意设计理念、加工技术,加强竹木工艺筷产品设计和开发,赋予竹木工艺筷更多的文化艺术内涵,进一步丰富竹木工艺筷产品种类,提高附加值,满足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不同场合的使用。

4.4 强化市场监管

相关监管部门需严格市场准入原则,确保进入市场的竹木工艺筷生产厂家和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抽查,定期对市场上在售的竹木工艺筷产品进行抽查检验,进一步规范竹木工艺筷市场。

猜你喜欢
竹木二氧化硫筷子
双发展新格局下福建竹木产业的转型升级
煤中硫的赋存形态及加热时二氧化硫生成规律研究
酸碱滴定法测定香菇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说『筷子』
浅析健康化设计理念之下的竹木家居设计之美
筷子
进入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容易聚集场所有哪些较大危险因素
竹筷子
故园
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