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梅
摘 要:习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并指出家庭劳育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家庭劳育存在家庭劳育意识薄弱、家庭劳育观念不强等问题,致使当前小学生劳动价值观淡薄、劳动能力弱、性格缺失及劳动习惯不良等,应通过转变观念,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力,积极探索小学低段学生家庭劳育新路径,加强劳动意识的启蒙教育。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生;家庭劳育;劳动意识的启蒙教育
2020年3月30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特别指出家庭劳动教育在育人中的作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它,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并将这些荣辱观深深扎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做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责任重于泰山。
一、小学生家庭劳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家庭劳动教育的实践缺位
学校重理论轻实践,追求教学质量,注重知识转移。虽然有些学校也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但是大多却流于形式。劳动课经常会被其他课程所占用,其效果与实施劳动教育的初衷相去甚远。很多学校甚至把家庭劳动教育完全是推给家长,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事情。
(二)家长对家庭劳动教育的意识不强
家长认为,孩子最重要的任务是努力学习,学习文化知识。他们常说:如果学习不好,就应该早点去山上放牛。洗碗,打扫卫等家庭劳动,甚至作为一种惩罚手段。也有一些家长,总觉得自己孩子的能力不够,他们认为孩子劳动能力弱,不能承担家庭的劳动任务,长辈就代为安排,这是家庭劳动教育的最大弊端。
(三)孩子家庭劳动教育的缺失
1.小学生劳动价值观淡薄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怀着一种感恩之心珍惜劳动成果。但是,由于缺乏劳动教育以及亲身的劳动体验,一些孩子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没有亲身经历过劳动的体验,也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在抖音、快手和微软件悄然兴起的时代,互联网平台上普遍存在的误解,深深毒害了学生一代的价值取向。在一些网络主播的影响下,一些学生进行了主流价值观的选择,视体力劳动为低级劳动,甚至在情感上轻视体力劳动,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实践能力和自理能力薄弱
从调查结果看,小学生不注重动手劳动或不会动手劳动的情况很常见。13%的小学生会洗衣服,34%的小学生会做饭。所谓烹调只限于简单的内容,如煎蛋、电飯锅烹调等。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大多数小学生平时做的家务是倒垃圾和洗盘子,但很少做洗衣、整理房间和打扫卫生。一些学生小学毕业后从未做过家务,甚至连洗毛巾和袜子都没有。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不会缝补衣服或缝纽扣小木工、小农活等方面的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更是很少很少。
3.出现性格缺失
因家庭劳育的不够重视,当前部分学生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性格缺失:
一方面是一些小学生出现了自私、懒惰、怕累、怕吃苦、厌恶劳动、贪图享乐的不良倾向,经常向父母提出各种物质要求,却不愿参加劳动。大家都反映“现在的孩子很懒,什么都不想做,早上不肯起,晚上不肯睡”。另一方面是不爱护父母的劳动成果,浪费无处不在。学校失物招领处,发现各种学习用品、水杯、衣物等堆积如山,有的看上去价格很贵,但无人认领。
二、小学生家庭劳育路径探索
(一)转变观念,引导学生端正劳动态度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转变自身观念,自己先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做到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劳动,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氛围。家长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抱怨,做家务既乏味又无聊,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做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家长应该热爱家庭劳动,亲自带领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为家庭劳育打下思想基础。
教师要重视家庭劳动教育,要布置家庭劳务作业,让对学生加强家庭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定期开展相应的训练,统一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思想和行动,经常对学生进行劳动最光荣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素质
小学生家庭劳育的质量直接受到家庭关注度和家长素质的影响。因此,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来帮助家长提高家庭劳育教育水平,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来达到提高学生家庭劳育能力培养目的。班主任通过视频会议、通过学校宣传让家长了解劳动实践,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大作用,了解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加强对学生的家庭劳动教育,增强劳动实践锻炼的紧迫感,彻底打破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教育,摒弃轻视劳动观念,端正家长家庭劳动教育的思想,增强劳动教育意识。
通过家长学校,让家长明确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的要求,掌握家庭劳动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明确对不同年级的孩子实施什么样的劳动教育内容,掌握怎么样的家庭劳动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树立榜样。比如,夫妻俩下班回家一起做家务,做好家里的清洁卫生工作。家里设备摆放井然有序,努力营造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在受影响的过程中接受教育。通过家长学校让家长明白只有放手,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才能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发展其长期劳动能力。
(三)积极参加家庭劳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学习是人人必须拥有的经历,获得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本领、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对于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确定家庭劳动内容,培养低年级学生劳动意识
根据低年级6—7岁孩子的发展特点,他们对玩具的兴趣会有所降低,会对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感兴趣,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探究,喜欢自己动手去活动。这个时期给孩子确定一些劳动项目,给孩子准备一个家务劳动教育清单,循序渐进地锻炼孩子,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
家庭劳动需要父母的配合,首先,我们要求家长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为孩子提供家庭劳动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的机会,请家长亲身示范,及时鼓励和引导孩子从事家庭清洁、整理劳动。
衣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它们样式各样,材质也各样。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小件的衣物入手,观察、问题搜集与处理,学习洗涤小件衣物。引导孩子锁定目标,先自己观察,探索洗衣方法,再由父母亲身教给方法,布置一周的洗涤任务。
班主任在微信群里布置任务:我是小小美食家。孩子们就开始请教家长、说实在的,据了解很多家长平时都是靠着他们的老父母准备饭菜,接到任务,他们就积极地参与其中,查阅资料、请教朋友,带着孩子反复练习操作。
三月中旬,春已来花已开,田间地头春色黯然。班级里实施了“播种希望 向阳生长”的活动,孩子们开始学习植物播种。当播下种子的那一刻,孩子们就精心呵护,用心记录植物的成长。他们开心地当起了小农夫,学习了简单的种植机能,体会种植的乐趣。
2.发挥家庭主体地位,培养低年级学生劳动习惯
家庭是一间生动的教室。家庭劳动实践课以学生为单位,每天在家完成,以生活化体验为主要任务。家长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为孩子提供家庭劳动的机会,及时鼓励和引导孩子从事家庭劳动。
(1)我们要通过家庭劳动记录卡的形式,督促孩子完成家庭劳动经历的任务。
红太阳中队劳动记录卡
姓名: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会做家务活了。请你们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渐渐地学会独立自主、健康向上!请家长在孩子劳动技能上给予指导,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2)考虑到家庭劳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习惯养成,我们让家长和学生建立亲子合同。合同的内容由家长和学生讨论形成,班主任是证人。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坚持家庭劳动天天做,每天都做好习惯。
(3)自主选择家务
在参与家庭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为了满足现阶段孩子渴望被视为成年人的需要。家长要告诉孩子,他的工作会给家里带来很大的帮助,因为他的劳动让全家人带来享受。孩子们会非常愿意做他们想做的事,为他们的家庭服务。
(四)完善家庭劳育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真实评价学生的家庭劳动和劳动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庭劳动,达到教学目的,萌发低年级孩子的劳动意识,促进家庭劳动习惯的养成。
首先,由于劳动教育内涵的主导性,劳动教育应重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劳动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其次,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学生可以在自我反思和相互比较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自己,提高自己。再次,在家和学校建立劳动成长档案,对不同学生的家庭劳动表现进行比较,并以家校表现良好的契合度为标准,对他们进行综合评價。此外,由于家庭中的主要教师是家长,学校在分层评价上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学校联合家长采取多种评价方法,如调查法、竞赛法、综合评价法等,根据学生评价过程中的不同情况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彭文明.对提高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质量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06):40.
[2]易岗颖,侯平.从控制非典看劳动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5):380-381.
[3] 刘海艳.劳动教育的基点:家庭[J].亚太教育,2015(31):286.
[4]郑亚君.劳动教育,中小学校的应为与可为[J].基础教育课程,2019(22):7-10.
[5]胡睿.在家庭教育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