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2020-01-13 05:13杨尚武
下一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分析思维

杨尚武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正在进行的课改而言,注重探究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体现。地理因其学科的难度大、综合性强,许多高中生入学来难以适应,部分学生机械记忆,不对规律性知识进行思维整合,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加强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现状,浅析运用生活实际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生活实际;地理思维;培养

一、地理思维能力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综合反映。地理思维是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推理与预测等基本思维形式与地理知识内在逻辑的融合。

在地理教学中,能力就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一般包括观察、探究、思考、实际应用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地理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利用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探究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行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表现

(一)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现阶段许多学生仅仅把地理学习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阶段未形成全面的地理知识,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问题时思维的障碍。新课标表述的地理学科有两个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1],地域是考查理论的基础。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其原理,所以导致学生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

(二)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容易导致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烈则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不太清楚。如学生在分析青藏高原地区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的现象时,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

(三)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形成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

三、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文科学生而言,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很难正确解答这些题目。经过实践和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有很大的作用。

(一)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对全球地貌形成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不太清楚,此时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学生会逐步分析,然后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进而充分理解板块构造中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基础

进入复习阶段,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很难有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些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分析。

(三)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地理教学中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實际思考,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全部原因,再找到符合该地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系统的地理成因。

四、展望

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思维能力养成的好坏。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但有利于降低许多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对高中学生来说,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对地理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利于综合复习阶段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段玉山 .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刘慧霞.从“大气运动”一课看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J].地理教育.2006.5

[4]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新课改条件下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分析思维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