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朱自清
邪恶获得胜利的唯一条件,就是善良的人们保持沉默。
——爱德蒙·伯克
你若沉默,请出于爱而沉默;你若发声,请出于爱而发声。
——奥古斯丁
上述材料唤醒了你怎样的体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第①段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提出观点“沉默是金”,观点明确但核心概念不明,没有解释清楚什么样的“沉默”才能“如金子般珍贵”,这样会导致后文写作思路不清。从全文看,文章更像是围绕“沉默”展开的论述,没能很好地论证“沉默是金”。
第②段从作家痛心于国人不愿发声出发,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国人沉默的原因:“或是没能力、没机会发声,或是对话语世界感到厌恶”,现在人们有渠道可随时发声,但舆论喧哗,黑白难辨,许多人不愿掺和其中,于是沉默。
作者思考有一定的深度,但表述不甚明晰,比如“没能力、没机会发声,或是对话语世界感到厌恶。但无论是哪一种……无疑都是弱势群体”“舆论的掌控现在已几乎成了正义的掌控”,可见作者写作思路不够清晰。
?髴 沉默是金,这四个字早已如同基因深深刻印在每个国人心中。沉默是不发声,但并不代表无所触动或是怯懦,而是如朱自清所言“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方可如金子般珍贵。
?髵 曾有作家写过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痛心于国人的沉默。实际上,这已是一种文化的差异,作家本人居住在国外多年,已养成大胆发声斥责黑暗的习惯,因而把国人的沉默当作怯懦。但国人的沉默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许多人在公共场合一言不发,私下里与熟人却是妙语连珠,这就是一种典型体现。王小波先生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讲人们保持沉默的原因,或是没能力、没机会发声,或是对话语世界感到厌恶。但无论是哪一种,在如今全民自媒体化、可随时发声的时代,无疑都是弱势群体。舆论的掌控现在已几乎成了正义的掌控,黑与白在话语中交织难辨,也更使得许多人不愿陷入泥潭而置身于沉默。
?髶 当然,我虽提倡沉默,但必要的发声也是不可或缺的。不久前,韩国曝光了“N号房事件”,女性及未成年人遭遇性侵和非法偷拍,相关视频在特定网络聊天室里传播。事件曝光后,数百万韩国民众请愿公开涉及此案的网络聊天室用户信息,这是一种对邪恶的厌恶,在追求正义方面,话语往往具有异常强大的力量。对于沉默的人们而言,无须急于对外部的事件发声,我们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表态。不急着站队,不受外界干扰,先过问自己的内心,理性地思考,这是沉默独一无二的优势。
?髷 “你若沉默,请出于爱而沉默;你若发声,请出于爱而发声。”奥古斯丁的这句话就讲明了沉默与发声重点不在于选择,而在于初心。独善其身、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沉默者,不分青红皂白、肆意攻击的“键盘侠”,都是不可取的。那么高尚的初心从何而来?我想仍从沉默中汲取而来。
?髸 沉默是金,纵不发声,也会熠熠闪光。我们人格的可敬之处,都应感谢沉默的教诲。沉默的艺术使我们注重自我的提升,沉默使我们灵敏地感应外界。
第③段先引用“N号房事件”论证“必要的发声也是不可或缺的”,后半段意图通过与“发声”的对比,进一步论述不发声也不要紧,沉默的人们可以“理性地思考”,用行动来表态。但是,后半段并没有结合具体事例或者通过有条理的阐述将这一层意思表达清楚,使人读来觉得前后论述脱节、逻辑混乱。
第④段联系初心来谈“沉默”,提出“沉默”与“发声”的选择应该出于“爱”的初心。但最后一句话“那么高尚的初心从何而来?我想仍从沉默中汲取而来”表意不明,非常突兀,影响了论述。
结尾回归沉默,却有强行升华主旨的意味。比如“我们人格的可敬之处,都应感谢沉默的教诲”这一结论在前文没有充分的论述支撑,显得莫名其妙;结尾句将沉默的意义上升到提升自我和感应外界,也让人觉得没有来由。
文章优点
(1) 能综合作文题的三则材料明确确立观点“沉默是金”。
(2) 有一定的思考,比如第②段能分析沉默的原因,第④段能将“沉默”与“发声”辩证统一地看待,提出不同的选择都应该出于“爱”的初心。
不足之处
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写作思路不清晰,没有很好地围绕观点展开论证。开头提出观点“沉默是金”,却没有明确什么样的“沉默”才能“如金子般珍贵”。概念的不明确导致后文思路不清,更像是围绕“沉默”展开的论述,没能很好地论证“沉默是金”。
此外,局部论证逻辑不清。比如第②段论述沉默的原因时语意不明,第③段论述前后脱节、逻辑混乱,第④段最后一句表意不清。作者还在前文没有足够的论述支撑的情况下,于结尾强行升华主旨,也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