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
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核心焦点,也是各国在科研领域竞争的主战场。而芯片的核心正是集成电路。当前,中国面临的“芯”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集成电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集成电路人才总量不足、领军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瓶颈问题。因此,要摆脱“芯”困境,就必须加快培养“创芯”人才,探索出顺应时代要求的“强芯”之路。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
发展现状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以及内需潜力,在通过构建基于国内大规模市场价值链的前提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中美经贸摩擦的中心聚焦于高精尖科技领域,其中集成電路是重点战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全球集成电路供应链体系的走势发生相应变化,依赖外国技术和产线提供芯片已经不再可靠,因此,我国必须加紧独自探索集成电路核心技术,攻克技术难题,实现关键产品的本地化供应。在未来的5年内,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即将进入高速、高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于我国来说不仅是新机遇,更是一个新挑战。而集成电路产业一切的发展蓝图,都需要以对该领域的人才培养作为基础,我国要想在集成电路领域实现快速发展与技术突破,就要加大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显示,到2022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74.45万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规模在51.19万人左右,人才缺口为23万人左右,年均人才需求数为10万人左右。对比以上两个数字,我国的集成电路领域相关人才还存在巨大的缺口。同时,由于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缺乏中高端的技术人才,目前从事集成电路产业工作年限超过10年的人员少之又少。面对如此巨大的人才需求,单单依靠从国外引进高端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不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方式,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还是依靠本土培养的方式,高校与企业联手,共同培养创新型集成电路产业应用型人才,填补国内集成电路人才的缺口。
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
待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今年7月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将集成电路提升为一级学科,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对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全覆盖”。
集成电路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而人才紧缺问题将长期伴随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前,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培养有四个特点:一是“难”。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门槛较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存在较大的畏难情绪。二是“缺”。集成电路产业缺领军人才,缺有实践经验的师资,更缺创新、创业的环境。三是“杂”。集成电路产业涉及多个学科,细分领域繁多,相关岗位、人才呈现多元化。四是“散”。集成电路产业所需的知识相技能比较散,需要具有广阔视野和知识面的人才。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方式亟须创新;二是师资队伍亟须加强;三是智力资本的社会环境亟待提高;四是人才的国际化水平亟须提升。
加快集成电路
人才培养的建议
首先,创新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作为高技术型产业,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很难通过“单打独斗”完成,产教融合、多方协作是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要深化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必须要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集成电路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打开校企协同育八、联合创新的新局面,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人才与创新互为促进的良性互动。要汇聚高校、企业、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精准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采用“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突破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技术,连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培养产业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型集成电路人才。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必须发挥行业、企业的重要作用,通过人才需求预测、培养方案定制、课程开发设置、实习实训实践和就业创业输出,打破地域、时空、环境、层次对创新所需人才、信息、资源和项目的约束,围绕重大攻关任务开展跨区域、跨学科、跨组织的高水平协作,构筑良性的集成电路创新生态,实现集成电路人才的生态化培养。
其次,转变育人机制,拓宽校企协同育人路径。在旧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常常忽略产业的实际情况,培养不出产业急需的人才。因此,必须转变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旧有模式,推进产学研融合育人,主动加强与集成电路相关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建教学团队、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共建实习实践实训平台、共同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方面,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集成电路企业开展合作科研、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鼓励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学生导师,开设实践、产业相关课程。另一方面,要吸纳培养各层次、各类别集成电路人才,对集成电路专业全日制学生进行系统化培养,对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开展短期岗前培训,对企业在职人员开设硕博士进修班,对产业人才开展行业论坛讲座等。
最后,汇聚优势资源,构建教研相长培养体系。一是要扩大集成电路相关学科人才培养规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强集成电路产业就业引导。根据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的要求,加快培养集成电路应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等方向的专业人才,实现集成电路全方位、垒节点的人才培养规模提升。二是要推进集成电路相关核心技术的科研攻关。加大攻关科研项目资金投入,鼓励科研院所、相关企业联合申报,优势互补,共同研发。同时,应当举办系列科创竞赛,以研带赛,以赛促研,培养一批对集成电路既有浓厚兴趣又有动手能力的科创人才,提前布局未来集成电路人才的培育工作。三是要加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教学实践培训工作。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吸纳培养跨学科、交叉学科人才,开展集成电路从业人员培训,打造集教育、培训及实践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服务中心。同时,要加强集成电路人才专业能力的提升培训,开展高级研修项目、出国(境)培训项目等,大力培养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