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参观指南

2020-01-13 04:55毛若寒
中学生天地(A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仿制品良渚闪光灯

毛若寒

你参观过博物馆吗?相信你的回答一定是“yes”!那么,换个问题,你“会”参观博物馆吗?也许很多同学顿时就没了底气。

如何提前做功课,如何准备饮食,要注意哪些参观礼仪……类似的博物馆观展攻略早已层出不穷。作为一位在博物馆领域耕耘多年的“业内人士”,今天我不教大家如何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观众,而是告诉你们一些经常被普通人忽略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观展时应该注意的细节。揣着这些“必杀技”,今后再去参观博物馆,在看文物、读历史、品艺术的观展过程中,你就能比普通游客多领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被误解的文物色彩

提起青铜器,也许你的脑袋里就会冒出一种通体青绿色的器物。然而,如果文物能说话,非得气死,因为这是对青铜器色彩的一个巨大误解!其实在古籍中,青铜器被称为“金”或“吉金”,也就是说,青铜器刚被铸造出来时是华贵灿烂的金黄色,而不是青绿色。

那么,附着在金铜之外的青绿究竟是什么呢?青铜器在传世过程中经受着水分、酸、碱、空气与微生物的长期影响。在正常室温下,铜会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先产生氧化亚铜,然后再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呈翠绿色。碱式碳酸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铜锈的主要成分。当铜锈“霸占”了铜器的表面,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了这样的“新外衣”,于是“青铜器”就慢慢取代了“吉金”之名。

和青铜器“同病相怜”的还有雕像。一说起秦陵兵马俑,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灰蒙蒙的样子。事实上,兵马俑原先是彩色的。据参与发掘的考古人员披露,刚出土时,不少兵马俑表面还残存着彩绘,有红、绿、蓝、白、紫等颜色。不过,与青铜器“裹上铜锈外衣”相反,雕像的色彩变化,是颜料与空气、水和二氧化碳长期反应后“褪去彩色外衣”的结果。

知道了文物色彩被误读的真相后,下次参观展览时,不妨在青铜器、雕像等展品前多驻足观看一会儿,仔细寻找文物原色的蛛丝马迹。或许,当你的目光投向原色时,你就与千百年前的工匠和艺术家展开了一场灵魂对话。

禁止闪光灯拍照的一千条理由

在博物馆里,当你用相机或手机对喜爱的书画作品进行一通闪光灯操作时,总会有值勤人员斜刺里杀出,喝止道:“不准开闪光灯!”这样的经历并不美好,但请你不要对他们心生憎恶。他们并不是怕你的闪光灯影响他人,而是担心闪光灯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几乎每一件文物,都比我们的岁数大。漫长的光阴,使它们承载起丰富的历史信息,但另一方面,时光的累积也使其衰老得厉害,尤其是织绣品、纸张书画、染色皮革、动物标本等文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极其脆弱。闪光灯中包含着具有热效应的红外线,会破坏纺织品纤维,还会促使染料和颜料发生改变,让文物变脆、变硬。与此同时,闪光灯中的紫外光还为氧化反应提供了能量,加快氧化的速度,容易使文物老化、泛黄、变色甚至龟裂。

禁止闪光灯拍照,并不是真的有一千条理由。但对于不可再生的文物而言,不使用闪光灯可以延长其寿命,保护其价值,让后人也能像我们一样,在博物馆中继续寻觅历史的踪迹。这一项意义足以顶过一千条理由。

历史的“证人”与“替补证人”

去博物馆,当然是奔着货真价实的文物去的,因为只有凝视近在咫尺的真实展品,才能切身体会到真实的历史。然而,在当代博物馆里,展品不一定都是“真”的,除了真实的历史遗存物,还存在着不少文物的仿制品,以及表现特定历史时期生活现象的雕像与场景等展品。那么,如何判断一件展品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只要没有特别标注是仿制品,博物馆里的展品一般就是真实的历史生活的见证物。或许是一面唐代的青铜镜,或许是一张明代的桌子,博物馆界称它们为“实物展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品”。

当一些重要的事件缺失相应的实证物,而策展人又希望保证展览故事的完整性时,一方面会出于弥补物证缺失的遗憾而复制或仿制文物,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布置场景或雕像等造型的方式,再现过去的生活,博物馆界称它们为“辅助展品”。它们自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真品”,但它们也不是“赝品”,因为它们都是基于严谨的考古研究成果而制作的。比如,良渚博物院在讲述五千年前良渚先民如何规划与建设莫角山王城的历史时,制作了一处大型场景。场景里的油画、人物雕像、木构件模型等辅助展品,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基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报告绘制、勾形、制作完成的。由于良渚先民修建宫殿时没有留下足够直观的实物证据,在历史“证人”缺失的情況下,这些辅助展品相当于“替补证人”,同样印证了真实的历史。

实物展品与辅助展品都是为了更好地阐释历史故事,并没有什么高下、贵贱之分,我们应该对它们一视同仁。真正需要大家警觉的,是发生在那些不规范的博物馆里,明明是仿制品却不标明其身份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仿制品就是彻底的“假品”或“赝品”,请毫不犹豫地举报。

猜你喜欢
仿制品良渚闪光灯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日本萩烧陶瓷探究与赏析
良渚保护大事记
愉快地给娃照相吧 别怕闪光灯
“玉”见良渚
基于无线通信的闪光灯控制系统设计
“魔”和“道”在钻石中的博弈
限压保护LED闪光灯电源设计
请关闭闪光灯
关于文物复制、仿制行业的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