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2020年能否“零门槛”落户

2020-01-13 07:57:16刘美琳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1期
关键词:落户户籍门槛

■刘美琳

2019年12月,新一线城市再一次集中放宽了落户政策。4日,沈阳宣布下放户籍审批权;6日,武汉提出取消积分落户年度数量限制;11日,郑州宣布将在2017年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放宽两项、增加一项户口迁入郑州市落户条件。

实际上,2017年初以来,全国范围内已有近60 城先后参与了这场吸引人口的潮流,但新一线城市的政策力度、城市经济体量都更受社会关注。截至2018年末,成都、郑州、武汉、西安、苏州等新一线城市已入围“千万人口俱乐部”,杭州、青岛常住人口也已突破900 万,离千万人口只差临门一脚。

以2016年末、2017年初这一时点为分界线,有机构根据选取 《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中发布的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和昆明15 个新一线城市,梳理了2009年至今近十年的户籍人口数据。

结论显示,2017年初起始的宽松落户之前,多座新一线城市的户籍人口增速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武汉甚至出现负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2017年之前部分新一线城市出现的人口危机,正是新一线城市普遍放开落户政策、相继参与人口引进的重要动机。

2020年,新一线城市人口政策是否会持续松动?未来人口格局又会出现哪些新变化?

部分城市曾增速低迷

通过计算2009-2016年全国及15城户籍人口复合增速发现,重庆、宁波、沈阳、武汉的复合增长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分别为0.50%、0.49%、0.34%和-0.03%。

以武汉为例,户籍人口在2010、2011、2012 三年间连续下跌。三年间,武汉户籍人口分别为836.7 万、827.2万、821.7 万,平均每年减少逾7 万人。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户籍人口增长可分解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而2016年前部分新一线城市人口增长滞缓,与少子老龄化导致的低自然增长率有关。

2012年 《湖北日报》 曾刊文指出,武汉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截至2011年底,武汉全市60 周岁以上老龄人口132.05 万,占总人口的15.96%,约等于每6 个武汉市民中就有1 个老年人。2009-2011 三年间,全国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9‰、4.8‰和4.8‰ ,武 汉 对 应 为3.8‰ 、1.6‰和2.0‰。

除了自然增长缓慢,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机械增长方面也受到挑战。“外来人口想要的,无非是住的地方和工作的场所。”有研究人员称。一方面,2008年次贷危机后国际经贸环境恶化,许多人失去了工作的机会。另一方面,政府加大投资推动城市更新,城区的老房子减少、房价攀升,进一步提高了外来人口本地化难度。

有专家认为,不同的城市人口增长放缓也需分开考察。例如,杭州、南京、苏州等东南沿海新一线城市的城镇化率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周边农村可供给人口源较过去三十年已大幅下降。至于东北地区,在整体人口外流的大环境下,有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座大城市共同争夺人口,无形中分散了人口吸引力,进一步分流了沈阳的机械人口增长。

2017年后遥遥领先全国

2017年一季度,新一线城市宽松落户正式拉开序幕。2月,武汉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工程;3月,西安推出号称“史上最宽松”落户政策,放开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落户限制。随后,成都、长沙等多座新一线城市反应迅速、陆续入场。

根据梳理15 城人口变动发现,与2017年以前多城户籍人口增长滞缓相比,2017-2018年,15 城中除沈阳、重庆以外,复合增速都超出1%,是同期全国复合增长率(0.46%)的两倍以上。

分区域来看,中西部新一线城市表现尤为突出。从每年户籍人口增量来看,西安、武汉、成都稳居前三。

西安是15 城中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2017-2018年,西安户籍人口复合增长率高达9.38%,排名居首,新增近162 万户籍人口,仅2017年一年的新增人口就是过去7年总和的两倍。

武汉也一改颓势,由负增长迅速转正,以2.95%的复合增长率排在第三,2017、2018年新增户 籍人口为20 万 和30 万。相 比 之 下,2010-2016年间武汉每年新增户籍人数仅为1.2、-9.5、-5.5、0.3、5.3、2.0 和4.6 万人。

行政区合并带来什么

2009-2018年间,成都以2.91%的户籍人口年复合增速在15 城中排名第二,仅略低于东莞。与此同时,成都2017-2018年的复合增速却比2009-2016年出现了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起来相悖的情况?

近年来,成都户籍人口增量很多来自行政区合并。2016年,户籍人口150万的简阳市交成都代管,当年全年成都户籍人口暴涨170.9 万人。换言之,武汉两年来引进人才的努力,都不及成都2016年“并地”带来的增量零头。

除了成都外,西咸新区自2017年划归西安后,也已与西安户籍全面启动同城化。2019年,莱芜从一个独立的地级市并入济南,也直接增加了济南的户籍人口。

不过,有专家认为,这种办法虽然短期内可以提高管辖区内的户籍人口,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主城区城市规模和城市吸引力。要长期有效地增长城市人口,还应从产业升级提供就业、增加公共服务以及降低生活成本等角度采取措施。

虽然行政区合并带来的户籍人口增长是一次性的,但从长远来看,可以快速做大城市规模,提高人口首位度,从而提升区域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业内普遍认为这是新一线城市人口的重大政策利好,也符合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

与“并地”相比,放宽落户政策虽效果较慢,但引进人口对象更精准——瞄准人才、学生,尤其是年轻人。多数新一线城市对学历型人才敞开怀抱,实行“零门槛”落户,同时推出买房补贴优惠、提供人才公寓等举措。截至近日,众多新一线城市仍在继续细化和升级人才政策。

门槛会持续下降

2020年,新一线城市是否会继续放宽落户门槛?

目前有新一线城市正在面临这样的问题:引进的人如果留不住,就难以转化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西安作为两年内暴增160 万新户籍人口的赢家,人口红利并未反映到今年的经济增长上。2019年前三季度,西安GDP 增速为6.7%,同比下降1.5 个百分点。

对此,有专家指出,高端人才必须要与产业结合起来。“西安支柱产业包括汽车制造、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计算机与电子通信制造等产业。整个产业结构偏传统、偏重,高薪职业偏少,导致西安在留下高端人才方面偏弱。”为了更好地留下人才,西安需要加快引进大型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等,创业创新方面也需下足功夫,才能让吸引来的高端人才真正助力经济发展。

2020年,新一线城市落户“零门槛”会到来吗?对此,有专家普遍认为门槛会持续下降,但“零门槛”落户不太现实。

有专家认为,“零门槛”与否实际上意义不大。产业和岗位也存在天然的门槛,市场会作出选择。“政府未来在人口政策上也可以不干预过多,只要做好配套服务。”

有专家指出,未来新一线城市人口增量可能主要来自于小城市居民。“农村人口不管是从年龄结构还是从学历结构上,都不太足以支撑未来大规模进入城市。农村到城市当然是城市化,但还有另一类城市化,就是从小城市到大城市。”■

猜你喜欢
落户户籍门槛
拆除不必要的“年龄门槛”势在必行
快来我家落户吧
“抢人大战”待升级——“落户式抢人”或许不灵了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44
山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落户西海岸
商周刊(2018年19期)2018-10-26 03:31:22
海口出台积分落户新政打通保障房商品房转换通道
推动户籍改革要完善考核问责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13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中国火炬(2015年3期)2015-07-31 17:39:20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2
户籍改革倒逼医保改革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8
像户籍管理员那样熟悉选民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