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丽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361003)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相关因素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损坏及病变的疾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是导致心肌结构及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及早明确患者实际心肌缺血状况在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1-2]。冠脉造影检查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但冠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检查过程具有一定风险,需为患者寻求更为安全的检查方法,及早明确冠心病心肌缺血状况,指导临床治疗。MRI心肌灌注成像是在MRI检查基础上通过了解心肌血液灌注状况来了解心肌损伤的检查方式。为明确MRI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具体诊断效果,本研究对40例冠心病患者及同期门诊40例健康体检人员均实施MRI心肌灌注成像及冠状造影检查,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本院门诊的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5.62±6.44)岁;病变状况:左前降支病变25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8例,左旋支病变1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5.59±6.83)岁。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观察组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患者均存在至少一支冠脉狭窄≥50%,均存在不同程度是心肌缺血状况;对照组无明显疾病;受检人员及家属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意识清晰者。
1.3 排除标准 存在其他心脏疾病者;血液系统疾病者;其他严重组织、器官、系统病变者;检查不耐受及禁忌者;精神障碍者;检查配合度较差者。
1.4 研究方法 对所有人员均实施MRI心肌灌注成像及冠状造影检查。MRI心肌灌注成像:患者均采取Siemens Skyra 3.0T磁共振仪实施检查,使用心脏专用线圈检查。先实施常规扫描,进行横断位真实稳态快速成像序列扫描,获得心脏形态学信息,再实施四腔位电影序列及左室短轴位电影序列扫描,25帧/心动周期。随后实施心肌灌注成像,先于患者肘静脉注入0.1 mmol/kg钆喷酸葡胺注射液(Bayer Schering Pharma AG,规格:469.01 mg/mL×10 mL,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140214),5 mL/s,注射结束后进行左室短轴位动态灌注扫描,了解心肌灌注状况。再向肘静脉注入0.2 mmol/kg剂量比较剂,3 mL/s,注射后延迟10 min,再实施行左室短轴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扫描,了解心肌活性状况。
1.5 观察指标 1)分析不同人员MRI心肌灌注成像相关指标状况。2)分析总结MRI心肌灌注成像的诊断效果。3)分析MRI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在检查前2 d与检查后1 d,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共有7个成份,总分为0~21分,评分越低则提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高。
2.1 2组患者的MRI心肌灌注成像相关指标状况比较 观察组的首过灌注时间、延迟强化信号强度高于对照组,最大上升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MRI心肌灌注成像相关指标状况比较
2.2 MRI心肌灌注成像的诊断效果分析 实施MRI心肌灌注成像诊断左前降支病变时漏诊1例,误诊1例,对左前降支病变诊断敏感性为96.0%(24/25),特异性为93.3%(14/15),准确性为95.0%(38/40)。实施MRI心肌灌注成像诊断右冠状动脉病变时漏诊2例,误诊4例,对右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88.9%(16/18),特异性为91.8%(18/22),准确性为85.0%(34/40)。实施MRI心肌灌注成像诊断左旋支病变时漏诊1例,误诊3例,对左旋支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93.3%(14/15),特异性为88.0%(22/25),准确性为90.0%(36/40)。见表2。
表2 MRI心肌灌注成像的诊断效果分析(例)
2.3 MRI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检查前2 d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为(6.42±1.07)分,检查后1 d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为(6.37±1.12)分。检查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得出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极易导致管径缩小,引起冠脉狭窄,且冠状动脉病变后也会导致血栓形成风险增加,一旦冠脉狭窄≥50%,将会影响心肌血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引发冠心病[3]。短暂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心功能异常,但其可在心肌血液灌注恢复后心功能可恢复,较长时间的心肌低灌注时,若心肌仍存活,心室功能也可恢复,但持续性心肌缺血引起心肌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时,将导致永久性功能损伤,影响患者预后[4-5]。因此不同心肌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存在一定差异,及早明确冠心病患者实际心肌缺血及损伤状况是指导临床治疗的关键[6]。
MRI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操作简单,且可图像分辨率高,无电离辐射及侵袭性损伤,可获得心脏形态、结构、心肌灌注及活性等信息,在心脏疾病诊断中运用逐渐增多。本研究中MRI心肌灌注成像对左前降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左旋支病变的诊断效果均较高,误诊和漏诊数较低,可有效辅助冠脉病灶诊断。实施MRI检查时可根据比较剂在不同心肌组织中的扩散速度差异性获得不同的信号,辅助心肌灌注状况评估。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首过灌注时间、延迟强化信号强度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更高,最大上升斜率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更低,说明心肌损伤后会出现明显的灌注异常状况。心肌缺血患者延迟强化可分为2种状况:1)强化不明显,此类患者提示心肌处于低灌注状态,但心肌仍存活;2)强化明显,延迟强化的出现与心肌细胞膜损伤后,心肌细胞内比较剂流出时间延迟相关,因此强化明显提示心肌损伤严重,治疗难度大,预后差[7]。本研究中心肌缺血患者检查前与检查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没有明显差异,说明MRI心肌灌注成像不会对患者的睡眠质量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实施MRI心肌灌注成像诊断效果良好,对患者睡眠质量无影响,可有效了解实际冠脉病变状况及心肌缺血程度,可为治疗方案制定、预后评估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