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维宇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城市监测评估中心,长沙 410014)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LY/T 2004—2012)中明确规定,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的开放区等公众游憩地,必须设有专门的科普小标识、科普宣传栏、科普馆等生态知识教育设施和场所。新修订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规定“所辖区(县、市)均建有1处以上参与式、体验式的生态课堂、生态场馆等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在城乡居民集中活动的场所,建有森林、湿地等生态标识系统”。
目前,我国国家森林城市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生态标识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没有规程规范作为指引,主要还是借鉴其他的行业规范来进行建设,从而不利于我国国家森林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2016年10月,为进一步提高森林城市建设水平,强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生态文化内涵,探索生态标识在森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推广路径,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主管领导带队、有关处室和相关省林业厅宣传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先后赴广东省和湖南省部分森林城市开展调研。2017年2月,为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1],深入推进森林城市文化建设,提高森林城市建设水平,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在广东省佛山市、湖南省张家界市的“创森”城市试点中建设森林城市生态标识系统。之后,广东省中山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湘潭市也都进行了森林城市生态标识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潮州市在森林城市总体规划中专题研究了生态标识的设计与探讨[2],都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该项目建设意义大、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非常好,对于宣传森林城市建设、宣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依据近几年进行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森林城市生态标识设计和指导的实践[3-6],结合其他学者在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标识设计的研究[7-8],就国家森林城市的生态标识理论、技术、设计方法等进行探索。希望有利于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标识建设。
标识(sign)就是“记号”“符号”“信息”,是把想要传达的事情按“一定形式” (标识)表达出来。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甚至还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功能,表达信息的所有手段都可以称之为“标识”。
标识表达的基本形式合作组成有图形、信号、记号、符号或标志物等。在汉语中,“识”也读作“志”,中国古代“标识”与“标志”是完全相同的。但从现实来看,两者在使用上稍有区别。本研究把“标识”与“标志”理解为基本一致的事物。“标识”与“标志”是信息传递的手段或媒介,是利用便于识别的形象表达知识、思想、内容,或者某些事物的特征,一般用形象符号如文字、图形、记号等来表示、表述或说明。
生态标识是指利用图形、信号、记号、符号或标志物等,用以传递生态实体、生态知识、生态科学、生态功能和生态文化等信息的媒介。
森林城市生态标识是向大众传递以森林城市为主体对象的生态标识。森林城市生态标识包括形象标识系统、生态文化科普宣教标识系统和生态导向标识系统三大类。
2.1.1 景观生态学
标识无论是个体,还是与场地相结合的,都将成为特定的景观而存在,因此,在标识设计和设置过程中,遵循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森林城市的生态标识一般是作为镶嵌体存在于原场地的景观中,因此,原来的景观是“底”,设计的生态标识是“图”,在设计和建设中首先要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图底理论”,使得图底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
2.1.2 园林美学理论
由于各种类型的公园是大众集中活动区域,而其目的就是学习和打发闲暇时间,所以,在各类型园林中利用标识来传递关于建造者的思想和认知,并且影响大众,是园林设计和建造的重要内容。园林设计和建造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园林美学理论,各类公园基础设施的标识设计与设置,就理所当然要遵循园林美学的原则。把园林美学作为森林城市生态标识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就是让生态标识的“形”与“意”统一,给大众提供生态文化知识和审美机会。
园林美学理论应用与标识设计的方向在于:一是标识的形状造型优美、颜色养目;二是标识与周边环境协调;三是标识的材料生态,符合大众心理期望。
2.1.3 人体工程学理论
使受众在审美过程中接受相关信息的前提是满足人的健康和安全,以及舒适审美条件,其中包括环境条件和审美对象的特征。环境条件包括场地和自然环境,这里不特别讨论;审美对象的特征主要包括审美对象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相关的特征,这些特征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人体工程学所研究的人体基础数据是确定标识的尺寸、形体、使用范围以及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的主要依据。因而,作为公共设施的森林城市生态标识的尺寸大小、色彩、形状必须符合人类对安全与舒适的要求。
2.1.4 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利用视觉形象的知觉理论。符号包括三种类型:图标型、索引型和象征型。其中象征性符号与它所表示的事物之间没有逻辑性或代表性关联,需要说明才能理解[9],它通常深深根植于一定社会群体的文化背景,意义被传播,更易引起人的情感反应。符号的设计者必须控制观者理解信息并形成各自意义联想的方式。
目前的符号系统有二大类型。一是标准符号,比如交通、导向符号,有的已国际化,大部分都有地方或者国家标准,这些是标识设计的基础;另外是存在与不同文化区域的文化符号,是区别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标志。因此,在设计中也是应该认真研究和遵守的。
我国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森林城市生态标识设计时如何利用符号学挖掘当地的文化对赋予生态标识的文化内涵和树立森林城市形象非常重要。
2.1.5 环境行为学
环境行为学也称为环境设计研究,应用于生态标识设计可以使得标识设计更为合理,更加符合人类行为的理论,是研究人与环境的一种科学。
通过标识得到知识与审美,利用标识传递信息,这些都是环境行为。在这个认知行为中,“标识”就是“环境”,认知标识信息或者进行标识审美就是“行为”。其实,符号学、心理学、色彩学、场地分析学,甚至生态学都是与环境行为学相关的科学,不过环境行为学更加注重人的行为,而其它的可能侧重于环境,或者人与环境的关系。
标识作为人类与物质的连接媒介,自然也充当了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纽带。森林城市生态标识的设计,须遵从人类的行为心理,立足于使用者心理、环境和社会行为三个方面。
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标识形式的系统性,既要有传统的导向标识,这些标识要与现有的标准相一致,也要有关于森林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性标识,还要有形象标识;二是知识的系统性,必须具有森林城市建设要求的具体标识,比如宣传森林认知、森林城市建设要求、森林城市建设成就、森林城市特点、城市文化特色等知识的标识系统;三是设置场地的系统性,标识不但应该系统设置到公园、城市绿地等共同活动区域,同时也要设置到办公场地、居住场地、学校、工厂等各类型大众活动的场所,并且区别对待,设置与场地相适宜的标识。
2)把握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生态标识建设既要彰显生态和森林城市的共性,适应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需要,促进生态理念的传播;又要立足各地“创森”实际,融合地域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特点,打造独具个性的文化符号。
3)整体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生态标识建设既要从宏观上进行科学规划,高起点制定建设方案,规范建设标准,整体推进建设实施;又要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生态空间的具体特征,在材质、内容和风格等的选择和设计上因地制宜,促进标识生态性与功能性的有机统一。
4)整合资源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生态标识建设既要依托已有资源,通过梳理整合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保护区等生态空间已建成的标识,依据森林城市要求调整融合,避免重复建设;又要积极开拓创新,适应时代需要,突破传统单一的实体标识形式,促进数字库、二维码等新媒体数字标识的应用推广。
5)艺术美观与惠民实用相结合。生态标识建设既要遵循美学、设计学原则,外形美观大气,图文清晰直观,色彩鲜明夺目,内容风格感染力、说明力强;又要坚持以人为本、森林惠民的原则,以市民的生态需求为出发点,在标识的内容表达与形式表现上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打造普惠的民生工程。
标识设计包括设置位置、器具与版面,是标识的三要素[10]。设置位置是规划的内容,器具指标识的形状设计与材质选择,版面包括了形式与内容。这些既有规划的要求,也有设计的要素。其关注的重点有:基于环境行为的产品设计、基于保护儿童与老年人的无障碍设计、基于公共空间环境对人的心理分析的标识设置、基于城市形象的标识器具与版面设计、标准化设计和公共环境导向标识系统等诸多内容[11-17]。
森林城市标识规划设计是利用森林城市建设平台,系统宣传城市森林知识、城市森林文化、地方与民族生态文化和中华传统生态美德,构建森林城市生态标识内容构架。森林城市生态标识系统设计除了满足其本身应该具备的功能外,还应该结合多学科理论基础从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背景、大众的认同程度,以及标识牌自身的视觉效果、形式、形态、国际规范标准等方面入手进行设计。
2.3.1 依据地方历史文化和传统背景设计版面的形式与内容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历史,当然也会形成不一样的文化,如果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还会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所有在标识设计与设置过程中,至少应该注重以下内容:提取地方或者民族认可的文化符号,体现在版面的形式设计中;把地方创建森林城市或者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志符号,体现在版面的形式设计中;把优秀地方文化、民族生态文化,规划到森林城市生态文化科普宣教标识系统中;在地方传统与民族文化展示区,规划设置相关的标识。
2.3.2 多学科、多部门相互配合
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标识设置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民族学、场地分析、环境行为学、展示技术、生态经济学、人体工程学和材料学等相关学科。而且也关系到传递信息的正确性,因此需要多学科的科学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如:与材料学、工程学、展示学相关技术人员确定标识的器具类型(材料类型);与地方和民族文化相关部门和人士研究确定标识的器具版面形式和特色;与各场地管理机构共同确定标识的特色内容;与专业标识设计师利用环境行为学、人体工程学原理确定标识的大小、颜色与形状;与建设管理人员、领导一起确定标识的规模(包括投资);与地方规划部门分析可以设置标识的场地。
2.3.3 结合森林城市自身特色
生态标识系统作为森林城市中人们了解森林、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该与一般游览区或公园、绿地以及其他的标识有所区别,更为凸显出森林城市自身的特色。
结合森林城市自身特色进行规划设计和设置的要点是:首先要有该森林城市主要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内容;其二要有反映该城市的主要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内容;其三要有反映该城市创建森林城市的主要做法和目标的内容;其四要有该城市多部门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痕迹,比如各单位、部门共同建设城市标识;最后标识设置要与所在场地周围的主要人群的生态文化水平和需求相适应,同时与地方规划部门共同分析设置标识的场地。
2.3.4 从材料感知、空间尺度、色彩美学、图形符号等标识设计元素入手
标识的设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材料感知、空间尺度、色彩美学、图形符号等标识设计元素。
基于材料感知的森林城市标识设计,对于建设者关系到标识系统的建设投资、使用寿命。对于管理者,标识的材料关系到安全与管理的方便,对于解读者,他们首先会感知标识的材料是否安全,是否符合生态的要求,是否采用地方的材料,这个关系到是否具有亲和感。
基于空间尺度的森林城市标识设计,在空间布置不但涉及到与设置区域环境(场地)的协调、与涉及到与区域文化(解读者人类行为习惯)的协调,还涉及到要符合解读者的身体与心理需求。
基于色彩美学的森林城市标识设计,主要涉及相关的有色彩主调、色彩对比、色彩调和、色彩平衡、色彩渲染、色彩组合等6个色彩设计语言和色彩的大小、形状和位置3种色彩设计表达形式
基于图形符号的森林城市标识设计,森林城市生态标识牌的形式、形态设计很重要。在科普宣教标识牌的设计中,最忌讳的就是只重视形式与形态的设计,而忽略了所要表达的内容,标识牌形式形态的设计与所要传达的内容密不可分,所以在设计中要时刻以所要传达的内容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标识牌形式、形态的设计及创新。基于自然形态的结构和视觉传达功能对标识的图形进行设计,应该成为森林城市生态标识设计的主流。
2.3.5 依据标准和规范
标准化是信息传递的基础,是标识设计与推广的关键,标准化使得标识的信息得到正确的理解,传递标识的正确内容。因此,森林城市生态标识设计应该按照要求进行相关的生态标识系统设计[9-10]。目前标识标准化的内容应该是包括了标识的所有元素,即文字、图像、图形、颜色、符号和声音等各方面。
执行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的基本要求在于:优先国际通用标准的原则,在标识文字、颜色、符号等关键设计元素中,优先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优先地方和部门标准,通用标准优先专项标准,相关的重要标准有《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1—2001)和《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GB/T 10001.2—2002);可以采用民族文字与符号,但是要有相关的解说、解释;非本地方(国家)的语言文字,依据需要确定是否体显在标识中。
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标识系统总体构架包括国家森林城市形象标识系统、森林城市生态文化科普宣教标识系统、森林城市生态导向标识系统三大类。
国家森林城市形象标识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国家森林城市LOGO标识的应用和推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LOGO标识的应用和推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标语和口号的应用与推广三个主要部分,及其他各类生态标识的规划设计。
1)国家森林城市形象标识应用和推广。待国家林业局的国家森林城市形象标识正式发布后,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和载体推广应用国家森林城市形象标识。
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LOGO设计与应用。设计制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LOGO,广泛应用于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康养基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绿地等各类标识标牌中,以及“创森”相关的网站、微博微信、书刊视频资料及宣传单上。
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标语、口号。设计制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标语、口号,合理而科学布局在不同区域,包括机关单位、学校、社区、企业、街道、广场等。
森林城市生态文化科普宣教标识系统以各类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市政公园、市政广场等场地为依托,以各类生态文化知识为主题内容,充分考虑各类场所所处的环境及现状进行规划设计。森林城市生态文化科普宣教标识是森林城市生态标识建设的重点,主要通过这个系统来传播生态知识与生态文明。
森林城市生态导向标识系统以城市绿地、各类公园和城乡绿道等生态服务设施为节点,设计制作具有指示标志功能,方便广大人民群众亲近自然、接受生态教育的森林城市生态导向标识体系。森林城市生态导向标识系统包括说明—地图类生态导向标识及指向类生态导向标识两个部分。
1)说明—地图类生态导向标识。以城市平面分布图为基底,以生态空间介绍和景观识别科普等为主,突出绿地、公园、保护区等绿色生态模块,布局于主要的公园、广场等公共休憩区的出入口处。同时也可以嵌入到相应的APP中,应用于网络地图和用户手机中。
2)指向类生态导向标识。指向类生态导向标识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绿地和景区等生态实体的方向指示、距离说明为主,布局于公园与绿地等生态实体的进入通道、主要岔路口、绿道、游步道等节点区域。指向类生态导向标识可以分为外部指向类生态导向标识和内部指向类生态导向标识。外部指向类生态导向标识主要是指布局在进入生态绿地实体的外部通道上和进入入口岔路口上的指向性导向标识;内部指向类生态导向标识主要是指布局在生态绿地实体内部的指向性导向标识。
目前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要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必须有完善的生态标识系统,并且明确生态标识系统包括国家森林城市形象标识系统、森林城市生态文化科普宣教标识系统、森林城市生态导向标识系统。
但是由于该森林城市的生态标识没有过去实践的先例,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标准规范,社会大众的要求、城市发展的要求不一,设计和实施的难度都很大。笔者将依据近几年在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城市规划实践,将系统总结国家森林城市中生态标识设计的理论与系统构成、特色生态文化主题设计、生态标识标牌设计、生态标识内容与主题设计等关键设计内容,以及探讨材料的美感与生态标识设计、空间美学心理与生态标识的布置设计、图形符号审美与生态标识设计、色彩美学及其在生态标识中的应用等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