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遗产保护若干问题探析

2020-01-13 18:01:35张凤丽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民族

张凤丽

(黑龙江省航务勘察设计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1 档案是文化的载体

古代东方是世界文明的摇篮,也是世界档案的发源地之一,遗留下来的我国商代甲骨档案、古巴比伦石刻档案、古埃及纸草档案、古印度棕榈叶档案、古代苏美尔人的泥板档案等都是异常珍贵的文化财富。档案中涉及的宗教活动、王位继承、奴隶主战功、生产、外交、经济、法律、科学和文学创作等广泛内容,见证了这些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彩。档案,从总体上以集中的形式包含了关于整个国家和整个社会的概貌,保存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反映着不同的历史空间所特有的物质和文化水平。“它提供了人民努力战胜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挑战的凭证,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了每位公民的生活,而这种社会文明和公民生活的性质和本质就是文化”。

文化需要历史的积淀,文化积淀的时间越久,也就越深厚。没有文化的积淀,也就没有文化的进步,同时文化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继续和创造的过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钱穆说:“如果一个国家民族没有了文化,那就等于没有了生命。”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国家和民族都不愿意在现代化进程中损害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精神。档案正是为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可靠的基保证,为民族的延续奠定了基础。

由于人的记忆和生命都是有限的,为使人的文化创造不至于因个体自然消失而消亡,人类就需要某种载体使之得以广泛传播和永久流传。于是,档案就成为贮存文化的最重要形式之一。“人类的知识的90%以上来自档案文化的历史积淀”。人类就是借助档案使文化得以沉淀、积累,从而使之成为后代人继承和发展的文化资源。

2 重视档案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1)在收集档案的时候,不仅应该收集建国前和当前重要、重大活动和事件等的档案资料,我们还应当注意收集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特点,本地传统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名胜古迹,本地土特产品、名优产品和独特工艺技术以及本地著名人物、英模烈士等档案资料。

(2)确保有关档案和文献的完整与安全并促进利用。按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要求,为确保各缔约国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弘扬和展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机构并创造条件促进对它的利用”是应采取的多种措施之一。利用的前提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各地各级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有义务开展保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保存体系,将完整安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文献适当地提供利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口口相传、记载不多或不适宜推广的民间技艺,要对症下药,用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将珍贵遗产记录下来,保存好实物,保留历史的原貌,让这笔文化财富沉淀下来,避免“人在艺在,艺随人走,人亡艺绝”的类似情况发生,可以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3)提供馆藏档案、资料和实物的遗产鉴定工作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体现着我国几千年来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底蕴,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4)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档案。冯骥才曾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和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的,是靠人传承下来的,如果民间艺术和技艺的艺人151益减少, 遗产就要断绝了。我们必须将

这些继承人的详细情况都记录作为档案保存,最大限度的完善和记录我们的宝贵文化。

(5)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大普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由之路。档案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人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其中,或给予资料、文献支持,或利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能够长期保存的媒介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收集、记录和分类、编目,建立全面系统的档案。通过普查不仅能确定一个地区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主要类别和形态、蕴藏情况、传承脉络等,还能发现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较多而又独具天才的讲述者、传承者、表演者,记录或录制流传了千百年、影响着民众生活和群体社会的民俗事项。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民族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02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我们的民族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