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阮清和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最早起源于1906年在成都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前身为原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迁往雅安独立办学,定名四川农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精神;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从2015年起,四川农业大学的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持续稳定保持世界前1%;2017年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2018年作物学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科研成果丰硕、效益显著:四川农业大学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细胞》)《Science》(《科学》)发表高水平论文。
对外交流广泛、形式多样:四川农业大学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还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科学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精英教学;每年投入专项经费,实施教学质量专项计划,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确保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个人选择,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空间。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学校重点研发的项目及优秀学子取得的荣誉:
小麦所主持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
11月1日,由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王际睿教授牵头承担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温度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育-萌发调控网络构建与关键基因鉴定”项目正式启动。中、美双方是小麦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基于双方合作者对温度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发育-萌发过程中调控网络与关键基因的共同兴趣,四川农业大学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通过集成科研优势与技术平台,构建小麦种子发育-萌发遗传调控网络,挖掘关键基因并解析其功能,明确温度胁迫环境下小麦种子形成与萌发的分子机制。希望通过项目实施,实现对小麦种子发育与萌发遗传机制的了解,为未来高产优质小麦分子设计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校园内晒满了谷子
陈学伟在京出席首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
11月2日,首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学伟教授,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学等9大领域的49位获奖青年科学家接受颁奖。陈学伟教授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揭示了作物广谱持久抗病四种新型机制,发现了水稻高抗与高产共存的现象,并揭示了相关作用机理,打破了高抗与高产不能兼得的传统观念,成果先后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他在全国上千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农业及植物领域唯一获奖者。
食堂的美食
动科学子在全国动科专业技能大赛中荣膺“三连冠”
11月1日至3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在湖北武汉举行。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代表队由9名指导老师和6名参赛同学组成,副院长王继文担任领队。动物科技学院代表队荣获大赛团体特等奖1项、单项一等奖3项、单项二等奖1项,实现了连续三届荣获团体特等奖的壮举,四川农业大学也成为三届比赛以来唯一实现“三连冠”的学校。本次大赛由教育部动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围绕动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设定内容,包括生态畜牧场规划设计、饲料原料快速鉴定与掺假识别、家禽精液采集和品质检测及人工授精、家畜外形评分和活体背膘厚及眼肌面积测定四个项目。
如果说平时的四川农业大学是精致稳重的校园,那么冬天出太阳的时候,就变成了大型晒谷场。沿袭了成都人对太阳的追崇和喜爱,只要一出太阳,学生们就会喜气洋洋地把自家谷子搬出来晒得满校园都是。如果条件允许,还会谷随日走,太阳去哪,谷子去哪。所以,四川农业大学也被很多人打趣地称为“全四川最会打谷子的大学”。
在四川农业大学就读的学生也是相当有口福的,因为学校的食堂会经常推出各种花式美食,用不同的味道告诉你:“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一顿不行,那就来两顿。”即使没能在四川农业大学就读,有机会去品品学校食堂的美食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