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泽康 卜全民(江苏警官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危险化学品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领域的运用愈加广泛,用量逐年增加。绝大多数的危险化学品不是在生产地立即使用,而是经过了储存和运输的过程,又因为其本身具有的多种理化性质,所以在储运阶段对人体、设施、环境存在极大的危险性。一旦在储运过程中发生事故,就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后果。近年来,国内危险化学品在储运环节中安全事故频发,国家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对其有所约束,但规章制度的落实存在问题,立法落后于实际、制度的可操作性受到质疑。因此,研究如何构建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在储运环节的监管机制,将大大降低危险化学品在储运中的危险性,从而能更好地为危险化学品的储运环节提供有效的保障。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1]而危险化学品储运的监管机制,即是在危险化学品的储运阶段,为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管控而施加的来自制度和规定方面的约束,以及对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事前预警、事中应急和事后处置的方案与措施。
危险化学品储运的监管机制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整合:危险化学品储运基础安全管理(涉及危险化学品储运过程中操作与设置的规定、危险化学品相关法律制度和体系、门槛的约束)、危险化学品储运事件的监控预警、危险化学品储运事故的应急止险、危险化学品储运事故的灾后处置。
危险化学品储运的监管机制内容广阔,涉及储运过程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是危险化学品在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理化性质所携带的危险性而必须要实行的安全监管,包括以下几点:危险化学品包装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的选择和划分、危险化学品储存方式的选定、危险化学品不同运输方式的选择与管理,危险化学品储运阶段的操作控制管理、危险化学品储运阶段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的制定;另一方面,危险化学品储运的监管机制还涉及有关危险化学品储运的体系制度、管理方法、法律法规、从业人员素质等多方的监管与控制。总而言之,危险化学品储运的监管机制的形式多样,但本质上仍是“与危险化学品相关的‘物与人’的监管”。
危险化学品储运的监管机制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的基本方针。危险化学品储运监管机制的建立目标与完善方向是“严制度约束、多方位监控、连锁式反应、高速度处理”。
据统计,2019 年全年全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1689 起。从事故环节分布数据来看,储存环节发生的事故为877 起,运输环节(包括装卸车、高速、水路、管道输送)发生的事故为188 起,也即整个危险化学品储运环节事故达到1065 起,占比达到全部事故板块的63.05%,可见危险化学品的储运环节仍然是监管的重点。一旦有危险化学品储运事故发生,将直接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破坏、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也起到不良影响。因此,制定并完善危险化学品储运的监管机制,可以有效预防储运阶段中事故的发生、及时遏制事故灾害的蔓延,从而有力地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保护人民的安全。
构建并完善危险化学品储运的监管机制,能帮助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危险化学品储运事故现场的有关信息,比如:车辆的准确位置、人员的伤亡情况、危险化学品货物的当前情况等等,以便于企业及时启动储运事故的应急响应并及时终止和善后,从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企业将遭受到的损失。
在构建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储运过程监管机制的漫漫长路上,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吸纳其他行业的相关监管经验、借鉴其监管方法。可能要引进其他行业的一些技术设施和方法,比如:“大数据”“AI”“物联网”等等,从而达到远程的、迅速的监控和应急反应监管。而且监管并非“一家”之责,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多个部门进行联动合作。此过程中间的协调与磨合,会使危险化学品储运的监管机制更加趋向于形成一个整体,可以创新出连锁式反应的联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合力。
危险化学品储运监管机制的主体是企业。然而有些规模不大的化工企业缺少专职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的工作人员;有的企业制定的储运规章制度与企业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存在应付检查等问题;有的从业人员的储运安全意识和行业素质较差,在作业中时不时出现违规的现象。部分企业在储运环节安全检查时针对性较弱,质量和效率也并不高。处罚的不到位,制度实施的未严格执行,也是较为严重的问题。
危险化学品的储运需要以政府安全监督管理为主体的相关部门在行政审批、事故第一时间等情况下及时果断地做出相应决策。处理危险化学品储运阶段的安全隐患必然要求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的各部门之间、政府与危险化学品企业之间互相协调与配合。然而在实际操作当中,我国政府部门的危险化学品联合监管体系仍是各自职能范围之内进行相应的审批和监督管理,仍然存在协调与沟通不当的问题。因此,危险化学品储运事故发生时,政府可能就难以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各方面力量。
一方面,我国危险化学品储运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同时企业在相关制度的制定上没有树立正确的认识。在此情况下有的大型企业的安全相关管理人员往往无法处理好“安全”和“利益”的关系,使得安全隐患不断产生,屡酿事故。另一方面,由于法律自身的滞后性,相关法律往往是在发生了一些重特大储运事故后才补充修订的,而立法的过程又是较为漫长的,这也增加了一定的风险。
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储运需要监管的环节包括以下几项:包装监管、仓储罐区安全监管、出入库监管、运输过程监管、体系制度监管。基于前面所述的我国危险化学品在储运环节中的监管的不足和风险,同时也为了解决这些监管难题,笔者针对这些不同的环节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监管要求。而这些环节的监管要求“联动”起来,就是危险化学品储运的监管机制的雏形。
危险化学品在储运环节中无法避免碰撞和摩擦。危险化学品的包装作为盛装危险化学品和保证其安全运输的容器,若设计、质量得当,就可以大大降低储运环节的事故发生率。因此,对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实行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监管方面的要求主要是以下几点:可以防止危险化学品因不利气候或环境影响而变质或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可以防止危险化学品撒漏、挥发和与人员不当接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外力对内容物的作用。
危险化学品仓储罐区的监管同样涉及诸多方面。首先是对仓库和罐区内实行的储存方式进行监管:需要监管审查的是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是否针对危险化学品相应的特性和化学反应机理,有无应当分离却用隔离或隔开储存方式的情况。其次是对危险化学品的仓储罐区设备进行监管:应当监管审查储存建筑物用电设备、消防用电设备、通风设备等。再者是仓储罐区的消防措施监管。要求相应的消防设备设施配置到位、消防人员的培训也到位。
出入库环节是危险化学品储运环节中过渡的一环,它使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成为了难以分割的一个系统整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验收阶段的监管,主要是监管审查是否对入库的危险化学品进行有关于品名、数量、标志、包装、证照和安全技术说明等的核验与记录,未弄清情况时不准入库。二是监管审查是否根据库房条件、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包装形态采取适当的堆码方法,以减小事故发生概率。三是装卸、搬运危险化学品时,监管审查相关操作人员是否已经穿戴好防护用品、配备好防护措施,并做到轻装、轻卸。
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监管与其他监管环节相比,更多的体现了流动性和系统的应急反应性。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一些违规事件,可根据其危险性划分成“四色等级”:一级是蓝色,为超速超载疲劳驾驶;二级是黄色,为交通事故;三级是橙色,为抢劫盗窃;四级为红色,是恐怖事件。运输过程中,亦有可能突然因包装容器的问题而在运输过程中产生事故,比如容器脱离束缚、容器气压变化而造成的泄露,所以在此阶段实施严格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违规事件,则可通过车载GPS 系统定位监控;对于突发事故,则需要给危险化学品车载运输容器装上物理属性检测装置和监控探头。一旦监控到事故发生,监控系统立刻发布信息警报通知相关人员,由危险化学品承运企业联动政府各相关部门立刻启动应急响应,对灾难事故势头进行压制、对事故车辆及受伤人员及时展开救援。事故处置完毕后,由政府部门对事故进行总结通报、对企业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
危险化学品储运的监管机制中最有力度的监管就是来自体系制度的监管,这也是监管的重中之重。由国家部门机关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都从根本上规定和约束了企业危险化学品储运的相关操作和流程,起到了最高效力的安全监管作用。而企业内部制定和遵守的体系和制度,对危险化学品的储运则是起直接监管的作用。企业内部的体系制度不仅能使监管的运行更加的迅速,还能填补一些法律法规所不能涉及到的空缺。比如企业严格用人制度,通过提高从业门槛和定期对人员开展培训,能从“人”的角度大大降低危险化学品储运的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