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西门
2019年9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向袁隆平颁授国家勋章时问他,进展怎么样?
总书记询问的,当然是超级稻。
袁隆平回答:“超级稻正向每亩1200公斤冲刺”。
一个月以后的10月29日,他的超级稻在河北实打验收,平均亩产达1203.36公斤,再创世界水稻单产新纪录。
厉害了,我的大爷!
当时领了勋章,袁隆平到中国工程院参加了一个学习他精神的座谈会并发了言,当天就返回湖南。
何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因为他“明天还要到田里去。”
即将年满九十的人,晚上睡觉前,还要想想超级稻长得怎么样了,有没有病虫害,天气有没有干旱。
世界上两个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中国人早已吃饱,一些人早已小康,一些人正在小康,一些人奔跑在小康的路上。
而印度,还有不少人饿着肚子。
在非洲,在拉美,同样有人饿着肚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如果你有过饥饿的经历,你就会明白十多亿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彰显的是中国的伟大。
因为,粮食一直困扰着中国人。
农民皇帝朱元璋差点饿死,所以他活下来后,不仅对农民有感情,而且对粮食也有感情。他采用谋士朱升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没有粮食,填不饱肚子,没有力气,筑墙都筑不动,何谈称王称霸?
所以像印度,最好先让老百姓填饱肚子,然后才去舞枪弄棒。否则没力气,也没底气。
我小时候接触不多的励志语言,也跟粮食有关:“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自从有了袁隆平院士,我们就更不慌了。
每年的世界粮食日之际,通常岁在金秋,大爷的水稻成熟了,也该测产了。
大爷的梦想,先是实现禾下乘凉,让水稻长得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米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农民给水稻薅草的时候,太阳晒不着,自然没有了“汗滴禾下田”的辛苦;收割水稻的时候,农民就想着“我怎么看着在收高粱呢?”更让他们合不拢嘴的是,由于高杆水稻提供了足够的阴凉和栖身地,稻田里青蛙、泥鳅、稻花鱼四处乱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天劳动下来,下酒菜不愁了。
大爷培育出的巨型水稻,杆高2米多,像姚明一样。“我在田里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凉。”大爷最大的梦想实现了,而且米质已达到优质稻米三级标准。
而且亩产要有突破。2017年在河北,平均亩产达到了1149公斤。2018年在云南个旧,达到1152.3公斤。今年,突破1200公斤了。
大爷的第二个梦想,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目前国外杂交水稻种植7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印度、越南。
居安还得思危。吃着碗里的,还得看着锅里的。
因为饥饿离我们并不遥远。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袁大爷不在家,就在试验田里。看到蓬勃生长的水稻,他的眼里永放光芒。
大爷出差,也会逛街,他还会淘一些几十元一件的便宜衣服。有一次到某大学作报告,他就临时扎一条在街边花10块钱买的领带。
但在科研方面,他却“大手大脚”,舍得投入。早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励他1.5万美金,他就全部拿出来,成立杂交水稻基金,奖励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他怕的是中国人吃不上中国人自己的米。
有大爷在,我们就有自己的米下锅。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年轻人说,给我一个枕头,我可以睡一整天。
小区里的大妈说,给我们一个小小的花盆,就可以种出红通通的番茄,给我们一块巴掌大的土地,就可以种出绿油油的蔬菜。
袁隆平大爷说,给我一粒种子,我可以把整个地球种上水稻。
迪拜的城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平沙茫茫黄入天,利用滴灌技术种出葡萄酿成美酒不奇怪,种出点红通通的番茄也不奇怪。
种水稻?在袁大爷眼里也不奇怪。
种稻,就跟他拉小提琴一样一样的。
一月份种下的,夏天就可以收割了。
为了测产,没有叫上统计局的人,袁大爷也不用亲临现场,而是找来印度、埃及、阿联酋的水稻专家进行独立测评。
印度专家说话注重印象:“这样的结果让人非常激动,印象深刻。”
非洲挨饿的人最多,来自埃及的一位身材异常苗条的专家说:“咱家再也不用担心今后揭不开锅了。”
袁隆平穿着35元一件的衣服,真的在迪拜的沙漠里种出了水稻,亩产达到500公斤。
当有人每天甩手走出二三万步是为了帮助消化的时候,饥饿仍是全球性的难题。
有人肥头大耳,有人骨瘦如柴。
世界上仍有8亿人填不饱肚子,每6秒钟就有一个儿童死于饥饿。
沙漠上、盐碱滩上水稻种植的成功,让全人类看到了解决饥饿问题的希望。
有了袁大爷晶莹洁白的大米,那些骨瘦如柴的人,终究有一天会养得白白胖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