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艳伟
艾滋病的康复治疗一向都是医学界公认的治疗难题,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其感染性强且难以治愈,能在短时间内进行传播,且病死率高,其传播方式多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等体液传播方式[1]。从近几十年来,人们对性的思想观念逐渐开放化,也加剧了HIV传播的速度,对于中国而言亦是如此,艾滋病的感染人数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当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正常时,人们体内的一些非病原性微生物,并不会造成疾病,这种称为机会性感染,即机体免疫,而当身体的免疫功能逐渐减弱时,这些微生物就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易感性,从而引起疾病。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其机体的免疫功能较低,感染率较高,大约在90%左右,想要降低艾滋病毒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就需要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3]。艾滋病的别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HIV 感染人类免疫系统所造成的,对人类的免疫系统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在人群中迅速蔓延,且无法根治,病死率极高[4]。随着人类医疗卫生科技方面的进步,在治疗艾滋病毒方面已有了重大的突破,能够有效改善目前世界的感染人数,此方法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5]。话虽如此,但再优秀的治疗技术仍离不开专业的护理,此次研究为探究优质性护理干预对于艾滋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7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 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所颁布的艾滋病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①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程度并不严重;②精神状态以及逻辑思维良好,能够与他人进行正常沟通交流;③患者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除患有艾滋病以外,还具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②精神障碍和智力发育不全患者。根据患者进入医院接受治疗的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2018 年12 月~2019 年7 月)和对照组(2018 年3~11 月),各40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9~59 岁,平均年龄(42.2±6.8)岁;病程4 个月~3 年,平均病程(2.42±1.29)年。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5~61 岁,平均年龄(39.4±6.9)岁;病程2 个月~5 年,平均病程(2.31±1.4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一般化的常规护理,并定时检测其病情变化情况,在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情况下,对心理方面进行适当干预。
1.2.2 观察组 ①服药前: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依照其实际情况,对其生活和心理进行适当干预,要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年龄,家庭环境,经济能力等方面,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艾滋病的知识普及,使患者能正确看待自身,做好长期抗病的心理准备。可通过介绍一些诊疗方法和成功病例,舒缓患者面对疾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患者建立抗病信心。②服药中:a.细心讲解有关治疗的注意事项,包括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作用等等,帮助患者养成定时定量服用药物的习惯,并且积极配合治疗,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时,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护理,如当腹泻时,要少食刺激类食物,并对患者的一日三餐进行监管,出现皮疹时,需要避免穿过于紧的衣物和阳光直晒,必要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要注意保持室内安静环境,当患者出现头痛的情况时,护理人员可给予适当按摩或者督促患者闭目休息,并要告诫患者不要饮用带有咖啡因的饮料。b.心理支持:责任护士需要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安抚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负性情绪,若是存在经济方面的困难,可向患者普及有关国家医疗补助方面的政策,注意沟通时的方式方法以及语气,能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关爱。c.告知患者需要做好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并且需要定期来医院进行复查,检查各项指标在经历治疗后是否有所改善,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可以为患者预约或安排就诊人数较少的时间段,对患者的各项资料需要进行严格保密。d.对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在抗病初期需要及时电话回访,在接受治疗1 个月后大概每2 周回访1 次,3 个月后每个季度回访1 次,了解患者是否有按照医嘱正确服用药物,并给予一些相关知识,督促其按时回医院进行复查。e.为了降低患者的失访率,需要充分利用政府制定的艾滋病防治信息管理网络,现患者没有按时复诊或者不能及时取得联系,通过联系相关工作人员,以便及时的找到该患者。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评判标准为患者是否按时按量服药。完全依从:在接受护理后能完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操作;基本依从:在接受护理后,虽能基本配合但也存在漏服药物的情况;不依从:拒绝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诊疗操作。依从率=(完全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干预后体内HIV 病毒载量和CD4+T 淋巴细胞值[4]。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40 例;对照组完全依从28 例,基本依从8 例,不依从4 例。观察组治疗依从率100%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HIV 病毒载量和CD4+T 淋巴细胞计数比较 观察组HIV 病毒载量(45.17±8.34)copies/ml、CD4+T 淋巴细胞计数计数(357.29±11.54)/ul,优于对照组的(66.31±8.77)copies/ml、(188.12±9.2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7、72.434,P=0.000、0.000<0.05)。
随着近些年人类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优质化的护理模式也在不断的革新,因此人们对治疗效果和诊疗方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新兴的护理模式,也是摆在全体医护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时代的发展要求医学护理模式进行质的飞跃,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提出了优质护理干预,与一般化的常规性护理不同的是,此种护理方式的基础是以人为本,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其具体要求还体现在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严谨,各个岗位的严格管理,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方面,这些对艾滋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临床中推出了全新的优质护理干预服务以适应变化趋势[6-8]。通过在社会开展有关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民众对艾滋病的防护意识,也能降低此病在社会上的传播蔓延速度,另外,还能提高患者对艾滋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感染的人数,更能引起全社会对生命的重视,关爱生命健康,需要从身边做起,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积极配合康复诊疗活动,于患者于社会都有莫大的好处。
目前作为治疗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抗病毒治疗能明显减慢患者疾病发展速度,提高存活率,但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为此严格遵照医嘱以及提升护理依从性,就具有了关键性作用[9]。传统的常规化护理,缺少了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和支持,护理效果不显著。最近几年来,人们逐步意识到优质性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病程,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尤其对患者的心理变化具有莫大的影响,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依从性的提高以及病死率的降低具有积极作用[10]。在此次研究之中,观察组治疗依从率100%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IV 病毒载量、CD4+T 淋巴细胞计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说明了实施优质护理的必要性,对于积极配合的艾滋病患者,康复效果与优质护理的模式密切相关,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耐药性降低。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其治疗依从性、病毒载量和CD4+T 细胞均得到有效改善,从而缩短治疗周期,提升康复效果,减少艾滋病病毒的传播蔓延,这在目前的临床上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