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颖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公用事业学院,江苏常州 21314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燃气的使用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想要保证城市燃气的安全运行,必须全面了解燃气的特性、燃气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燃气的安全 管理[1]。
燃气是以可燃组分为主的混合气体。其可燃组分包括CH4、H2、CO和CmHn,不可燃组分包括N2、CO2、O2等。燃气的种类有很多,可以作为城市燃气气源供应的主要是天然气(NG)和液化石油气(LPG)。
NG的主要成分是CH4,具有无毒、热值高等优点,液化后体积约为气态时的1/600,是当今世界理想的城市燃气气源。天然气属于甲类化学危险品,当与空气混合,浓度范围达5%~15%时,就会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一有泄漏,明火介入,就会发生爆炸。
LPG是在开采天然气和炼制石油过程中,作为副产品而获得的一部分CmHn,分为天然石油气和炼厂石油气。目前国产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来自炼油厂,其主要成分是C3H8、C3H6、C4H10和C4H8,习惯上又称C3、C4,即只用烃的碳原子数来表示。这些CmHn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当温度降低或压力升高时,极其容易转变为液态,液化后体积约为气态时的1/250。LPG也属于甲类化学危险品,爆炸极限约为1.5%~9.5%。
燃气完全燃烧时,只产生CO2和水,是最理想的燃烧工况,火焰呈透明的蓝色。燃气不完全燃烧时,除产生CO2和水外,还产生CO。CO无色无味,有毒性且不易察觉。人们常说的“煤气中毒”就是人吸入CO后,使氧气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人体器官缺氧损伤,从而造成的窒息、死亡。
燃气用户必须购买使用正规商场的、带安全保护装置、与所使用的燃气相匹配且有经当地燃气管理处核发的准许销售标志的燃气器具。
燃气器具不得安装在卧室、书房,通常安装在空气流通的厨房或非居住房间。燃气器具的安装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必须请有资质的安装单位的工作人员安装。工作人员不仅要懂燃气基本知识,还要能按照燃气器具的设计与安全要求规范安装,安装完毕后再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可能产生的危险隐患,从而保证安装后的燃气器具达到设计的功能性和安全性要求。
燃气用户要结合安全用气常识规范使用燃气器具:
第一,在使用燃气器具的房间内不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第二,遵循“火等气”原则,使用燃气时,一次点火失败应立即关闭开关,以免开关长时间打开而漏气。
第三,点燃的燃气灶具应有人照看,防止汤水溢出浇灭火焰而造成燃气泄漏。嵌入式灶具下部的柜门开设通风口,防止一次空气不足导致不完全燃烧而产生CO。
使用燃气器具的房间要安装家用燃气泄漏报警器和CO浓度报警器。带有化学传感器的燃气泄漏报警器和CO浓度报警器能够探测到泄漏在空气中的低浓度燃气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发出警报。根据气源种类燃气泄漏报警器分为人工煤气报警器、天然气报警器、液化石油气报警器,不同气源的爆炸极限不一样,故报警浓度也不同,因此不能通用。
为保持燃气器具正常的工作状态,燃气器具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维护保养。如燃气快速热水器工作使用一段时间后,换热器换热片间产生的灰白色灰烬,极易堵塞烟气通道,造成排烟不畅,不完全燃烧而产生大量CO。CO积聚在室内不及时排放可导致室内人员中毒甚至死亡。
燃气用户要重视对室内燃气管道、阀门、燃气灶、热水器的自检,要经常检查管道接头处是否有燃气泄漏,燃气灶、热水器是否工作正常。平时注意室内是否有煤气的气味,如有,应立即用皂液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修燃气公司,不可用明火进行检漏。晚上不使用燃气时,应关闭燃气阀门。
当有燃气泄漏的味道时,严禁在室内开或关任何电器设备,此时也不能穿带铁钉的鞋子在室内行走,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关闭燃气总阀门,并立即到户外拨打燃气公司24h抢险电话。
发生燃气火灾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随后设法切断燃气气源,用湿布覆盖、灭火器等方法灭掉明火,泄漏点泄漏量较大的用软肥皂或湿土等临时堵漏,及时到户外打电话报警,寻求外界力量支援。
燃气中毒最常见的是CO中毒,当发生室内有人CO中毒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中毒不深时速将中毒者搀扶至空气新鲜处,使中毒者逐渐排出体内的CO。中毒严重时,速将中毒者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流通处,平稳躺好,保持呼吸通畅,注意保暖。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送医院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援。
从分析燃气事故的原因中不难看出,即使是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仍无法确保燃气用户在使用时不出现问题。所以,燃气企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深化燃气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燃气管理人员应该立足于当前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现状,明确当前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问题,积极结合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及要点,全面深化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与安全管理素养,定期参加安全管理培训、技术经验交流、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高度重视燃气用户用气安全。每次安检除检验燃气器具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工作外,更应注重提醒燃气用户正确使用燃气,如建议用户平时加强自检,保持室内通风,使用完毕及时关闭气源阀门,避免火灾和中毒事件的发生,切实为城市燃气用户提供稳定、安全的燃气供应服务[2]。
燃气安全意识在安全事故的防范中十分重要,燃气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在社区宣传栏张贴燃气安检通知、巡检人员联系方式、报修热线电话、燃气事故处理报警电话等。定期开展免费技术咨询活动,向用户免费发放安全手册、宣传资料,入户安检时嘱咐用户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拨打电话进行排查,全面确保燃气安全。另外,燃气企业还应当重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为燃气用户推送更为全面的燃气安全知识[3]
燃气企业合理布局日常维护及应急抢修网点,配齐配强维修抢修队伍、设备、材料、机具,定期开展应急综合演练,能提高燃气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髙应对突发事故的指挥决策、组织水平,提髙抢险应变的调度能力和自救互救的技能,积累事故应急的实战经验。同时定期开展安全演习,不但能加深用户印象,普及安全教育,还能严厉打击燃气行业存在的非法行为,从而提高风险管控与管理能力。
日常的维护,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确保城市燃气的安全顺利进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进行,而是要在多管齐下,多方面的配合下城市燃气安全管理水平才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深化,才能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