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型牧场 保护和美化黄河中下游滩区

2020-01-12 23:06孙怡然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8期
关键词:牧草黄河流域牧场

孙怡然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1 黄河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开创了上下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但由于黄河流域、特别是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致使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十分严重,曾出现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严峻局面,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新中国建立后,在国家“宽河固堤”、“蓄水拦沙”和“调水调沙”等治河方略指引下,开启了人民治黄的新时代,扭转了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险峻局面,实现了黄河岁岁安澜。但黄河保护和治理事业任重道远,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且保护黄河是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2 黄河治理和应用的成就

2.1 古代黄河治理成就

距今5000 年前,黄河流域的先民便开始在两岸土地肥沃的平原上定居和发展农业。面对黄河泛滥,为了保护家园,人们开始由被动逃避转向积极防御。共工氏采取“壅防百川,堕高堙庳”的方法防洪,即在距离两岸一定距离的低洼处修建简单的土石堤埂以抵挡洪水;大禹以水为师,依据“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采用疏导的办法进行黄河治理,留下了禹门口治水遗迹。在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伴随着黄河频繁的决溢改道,防御黄河水患成为历朝历代的大事,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不断堵口、修防。如秦、汉在湟水流域及宁蒙河套平原等地,开渠灌田,使大片荒漠变为绿洲,获得“塞上江南”的赞誉。

2.2 新中国黄河治理成就

纵观治黄历史,在新中国建立前,治河多局限于黄河下游,主要是被动地防御洪涝灾害,泥沙淤积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水泛滥,民不聊生。1946年,冀鲁豫解放区就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启了人民治黄的新纪元。1950年,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特点和提防工程状况,黄委会提出了以“宽河固堤”为核心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并付诸实施,首次进行黄河大修堤。紧接着,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提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20 世纪90 年代,随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规划》的实施,山顶戴上了林帽子,山坡披上了草褂子,山腰系上了田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上了靴子,土壤侵蚀量减少二分之一以上,水土保持治理程度、人均产粮、人均收入、特别是林草覆盖率都大幅度提高。1997年后,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政策在黄河流域率先实施,加快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速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大计,必须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经过多年保护和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黄河含沙量近20 a 累计下降超过8 成,流入渤海的水量年均增加约10%,有效减缓了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抬高。

建国70年来,得益于党和国家对黄河保护、治理和利用的重视,更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仅实现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也为世界大江大河的保护与治理提供了成功典范。

3 建设大型生态牧场的必要性

3.1 新时代黄河流域治理的主要任务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黄河母亲还体弱多病,更谈不上健康美丽,母亲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矛盾也没有解决。当前黄河流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威胁;脆弱的生态环境;水资源不足和水资源安全;发展质量不高。针对上述问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主要任务是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一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原则,制定全流域保护和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二是沿黄各省协同配合,在保护的前提下提高黄河流域发展质量。三是因地制宜,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草则草,全面建立母亲河慈祥、奉献、包容、美丽与可亲的新时代美好形象。

3.2 黄河滩区的应用现状

建国以来,黄河洪水的险情大为降低,滩区逐渐成为两岸居民开发利用的对象。为解决温饱问题,大多把河滩开垦成农田,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农作物。由于农作物种植季节和耕作要求,田间地头仍存在大量裸露的滩地沙土,特别是在翻耕复种期间,更是黄沙漫天。以往黄河滩区绿柳成荫、芦花迎风摇曳的景象逐渐消失,迫切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3.3 大型生态牧场建设的必要性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以往对黄河的治理主要集中在堤坝加固和引黄灌溉上,常常是利用和索取居多,而对黄河母亲的健康、美丽和装扮考虑的偏少。建国后的“宽河固堤”治黄国策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黄河泛滥问题,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母亲的健康问题;另外,2020年底所有贫困县将全面脱贫摘帽,也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条件,是时候采取系统全面的措施滋养和装扮黄河了,使黄河更加健康,更加美丽,更加长寿。

在具体保护和治理中,除对高滩实施现有防护堤改造加固外,还应对二滩和嫩滩实施退耕还草政策,沿主河槽两岸滩地建设绵延百十公里、四季常青的大型牧场。用牧草保水固沙、遮蔽黄土漫天的黄河滩地,并适度发展畜牧业,让天蓝地绿、牛羊遍地的草原风光呈现在黄河两岸。大型牧场不仅能创造良好的牧业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对滨水滩地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形成黄河中下游绿色生态廊道,其生态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经调查和分析,与种植一般农作物对比,牧场可减少风沙扬尘80%以上,减少水土流失约90%。同时,碧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也可以满足游人在这里徜徉休闲的需要,成为沿黄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娱乐和度假的好去处。所以,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有必要进行大型牧场的建设。

4 大型生态牧场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宽河固堤”所形成的广博滩地,包括嫩滩、二滩和高滩,具备建设大型生态牧场建设的自然、土地、气候和经济条件。

广阔平坦的滩地具备放牧的空间条件。黄河中下游河道的平面形态为上宽下窄,花园口-高村河段两岸大堤间距一般为5~10 km,最宽处达约20 km;高村-艾山河段大堤间距一般为1.40~8.50 km;艾山以下河段大堤间距一般也有1~2 km。滩地面积大、范围广,总面积达3 956 km2,占河道总面积的85%,且地势平坦,具备放牧的空间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具备牧草生长和放牧的气候条件。黄河中下游滩区位于暖温带南部,接近北亚热带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00~14.80 ℃之间,年平均降水量550~650 mm,有水资源保障,具备牧草生长和放牧的气候条件,适合放养牛、羊等畜牧业的发展,如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等。

滩地肥沃的土壤提供了牧草生长的土地条件。黄河滩地土壤主要是褐土、盐碱地和沙土,经过1990年至今近30 a的耕作,已变成肥沃的土壤,且交通及灌溉引水便利,具备牧草生长的土地条件。

改革开放后多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型牧场建设的经济条件。经过改革开放后四十余年经济建设和发展,沿黄居民基本上脱贫致富,目前有精力、有财力、有人力投入到黄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中。

具有适合滩地生长和牛羊食用的丰富牧草品种。黄河中下游滩区的草本植物群落也较为庞大,共有31科73属94种植物,其中就有藨草等适合牛、羊吃的多种植物。同时,肥沃的滩地土壤适合草苜蓿、小冠花、白三叶、黑麦草、串叶松等牧草的生长,可以满足畜牧业对饲料的要求。

5 大型生态牧场建设方法

综上所述,黄河滩地具备大型牧场建设的空间、气候、土壤、经济和牧草等条件,可以预见,随着黄河沿岸大型牧场的建设,通过大面积牧草的保水固沙作用,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沿黄生态环境,形成黄河中下游绿色生态廊道;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放牧,提供牛、羊肉和奶制品等绿色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建设:

根据现行行政区划,最好以县域内沿黄河道长度为单位出租和建设大型牧场,分段长度一般取30~50 km,宽度从大提到河边,中间采用造型优美的灌木墙或篱笆墙隔开,实现规模效益。牧场中间可艺术性地规划和建设一些小路,供生产和休闲旅游需要。

在大型牧场规划和建设中,应兼顾天然牧草种养管理、人工草地建植及牧草基地建设等方面,树立长远和全局观念。当前首要任务是尽快使天然草本植物成坪,全面覆盖滩地土壤,减少滩地泥沙土地的暴露面,防止扬尘和漫天风沙天气,改善沿黄生态。然后再根据各地条件规划和建设草场,并实施放牧。

在草种选择方面,应根据黄河滩地土质条件,选用耐旱性好、固土固水性好且具有土壤改良能力的多年生牧草品种,既可避免逐年复垦对地表土壤带来的破坏,也可借助草皮覆盖减少刮起的沙粒数量,还可以利用牧草多年生长带来的腐殖质改良滩地土壤。

草场的首要作用是封沙固水,改善生态。所以,一定要控制放牧规模,避免超载过牧引发的边保护、边破坏现象。

6 结论

经过对黄河滩地建设大型牧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得到下列结论:一是建国70 a来的黄河治理和经济发展成就为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治经济条件;二是黄河中下游广阔的滩地为大型牧场建设提供了空间和土壤条件;三是通过在黄河滩地建设大型牧场,实施退耕还草后,可减少风沙扬尘80%以上,减少水土流失约90%;四是黄河沿岸大型牧场建设符合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农则农的总体要求,通过大型牧场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促进沿黄生态廊道和生态保护屏障的建设。

猜你喜欢
牧草黄河流域牧场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海上牧场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叮当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