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9.18”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新时代河南水利高质量发展

2020-01-12 23:06刘正才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8期
关键词:河湖黄河流域水利

刘正才

(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黄河,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提出河南要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的殷切期望,为新时代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指明了方向,也为做好新时代河南治水管水兴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重大机遇。全省水利系统要把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政治任务,持续学习,深入研究,科学谋划,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新时代河南水利高质量发展,着力在战略融入上写好水文章,在战略实施中提供水支撑。

一、在学习研究上思在深处,准确把握总书记“9.18”重要讲话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9.18”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体现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深沉思考,蕴含了对治水规律的深刻揭示与科学把握,具有很强的思想引领性和现实针对性。

(一)保护和治理黄河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 个省区,全长5 464 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儿女赖以生存的家园,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第一,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河流域省份拥有全国30.3%的人口,贡献了全国26.5%的地区生产总值,提供了全国1/3 左右的粮食和肉类,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第三,黄河流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区域。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上中游7省区同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全国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5个涉及黄河流域。第四,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高地。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在我国5 000 多年文明史上,有3 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肇造了灿若星河的华夏文明。中华民族在与黄河水旱灾害斗争中,塑造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为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二)建设幸福河是新时代水利工作的目标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思想内涵、深远的战略考量,不仅对黄河保护和治理提出了目标要求,也为新时代水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坚持幸福河这一目标方向,不仅将总书记的要求落实到黄河治理保护实践中,更要落实到每一条河流上,努力让全省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幸福河内涵包括河流健康和人民幸福两个方面,就是在维持河流自身健康的基础上,为流域人民持续提供优质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提高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要满足六条标准:一是水灾害有效防御。幸福河首先是一条安澜的河,水多水少都是害,建设幸福河必须有效防御各类水旱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眼保障江河长治久安和人民生命安全,加快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强化非工程措施,提高洪水的监测预报和科学调控水平,全面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二是水资源安全可靠。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建设幸福河必须确保水资源安全可靠,主要体现在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根本要靠提高用水效率。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提高供水能力与因水而定倒逼提高用水效率两手发力,建立科学完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体系、安全可靠的供水工程网络,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科学调配,可持续地供给优质水资源,让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洁净的放心水,让经济社会用上可靠稳定的合格水,让农业灌溉用上保障有力的增产水。三是水生态健康稳定。河流生态系统是河流内生物群落与河流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具有资源供给、生物栖息地、过滤作用、通道作用等多种功能,建设幸福河必须维持河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因地治宜、分类施策,统筹做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河湖治理等工作,保证河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河道不断流、生态不退化,保障河流在遭受外界活动干扰时,具备一定的水体自净以及水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四是水环境优美宜居。河湖不仅是生命的源泉,还承载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幸福河必须保持水环境优美宜居。要通过部门、流域和区域联防联控、共保共治,进一步加大对江河湖泊的监管力度,减少入河湖污染负荷,提升水体水质,杜绝水缺、水脏、水浑等问题,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让人水相近相亲、和谐共生。五是水事务依法治理。河流湖泊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建设幸福河必须强化涉水事务监督管理,实现依法治水、制度管水。要加强涉水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完善流域与区域、区域与区域、水利部门与其他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省统一分级的水事务监管体系,建强监管人员队伍,提高监管效率。全面加强水行政综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取水、非法排污、非法采砂、违法设障、侵占河湖水域岸线等违法行为,维护河湖良好秩序。六是水文化弘扬传承。每一条河流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治水兴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流域群众的成长记忆和精神家园,建设幸福河必须大力保护、传承和弘扬水文化。要在保护和治理中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水文化遗产遗址的调查和保护,深入挖掘时代价值,讲好治水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水知识、水文化宣传教育,营造河流水域共有、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打造有文化气息的幸福河。

(三)“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是建设幸福河的根本方法

总书记不仅指明了幸福河的目标方向,更为我们提出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这是实现幸福河目标的根本方法和必然途径。第一,加强保护是首要前提。建设幸福河湖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要加快推进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划出保护红线。全面加强河湖监管,常态化规范化抓好河湖清四乱、河道采砂整治、取水和排污监管等工作,切实保护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防治水土流失,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协调推进森林绿屏、湿地绿洲、河流绿廊、农田绿网、城市绿芯五大生态系统建设,实现河湖保护大格局。第二,开展治理是关键措施。建设幸福河湖必须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积极开展河湖治理。要继续推进重要大河、重要支流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进一步提高防洪标准,防范化解水旱灾害安全风险。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滩区居民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全域清洁河流行动,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坚决消除黑臭水体。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高水土保持率,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水源置换和引水补源,逐步实现采补平衡。第三,统筹协同是内在要求。水具有跨区域的流域性、资源和环境的双重性、与人类活动影响的交互性等特性,建设幸福河必须用系统的思维和统筹的方法来推进保护和治理。既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命共同体各要素,统筹开发利用、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等用水各环节,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新老水问题,更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协同推进,政府、社会、群众等联合发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良性机制,增强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四)“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是建设幸福河的重要原则

河南是典型的缺水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不到400 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 立方米极度缺水标准,加之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不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突出瓶颈。总书记强调,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有多少汤泡多少馍”,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定了边界,是建设幸福河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于河南来讲,一要努力增加供给总量。通过雨水洪水中水资源化、南水北调配水科学化、黄河引水调蓄集约化、水库供水最优化、引江济淮引水最大化等“五化”,增加水资源供给总量,提高刚性约束的上限。二要切实提高配置能力。通过完善水网、科学调配,形成四大流域调水、全省配水、分市供水的系统布局,实现供水保障空间均衡。三要坚决落实节水优先。把节约用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建立科学的节水标准、定额指标体系和完备的节水评价制度,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节水,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四要划定刚性约束红线。加快推进跨市县江河水量分配,将水量指标逐级分配到市、县,尽可能细化落实到用水户,做到应分尽分。开展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明确可用水量,划定承载能力刚性约束红线。五要深入推进以水定需。按照确定的可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真正做到“以水而定”,促进经济社会“量水而行”。六要强化用水监督管理。加快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实现对江河重要断面、重点取水口、地下水超采区等全天候的实时动态监测。加强对水资源取、用、耗、排行为全过程监管,纠正无序、超量、无计量等取用水行为。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临界超载区进行预警,对超载区实行新增取用水限批,建立超用水量退减机制。

二、在顶层设计上谋在远处,科学编制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规划

黄河河南段总长711公里,流经三门峡、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等7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引黄供水区覆盖河南13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面积占全省的62%,人口占全省的73%,GDP 占全省的80%;同时,黄河河南段横跨中下游,具有河道最宽、悬差最大、滩区面积最大及人口最多、历史灾害最重、防汛任务最艰巨等突出特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河南意义重大,关系中部崛起、河南振兴。全省水利系统要把研究谋划与学习领会结合起来,围绕总书记“9.18”重要讲话,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科学谋划,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理清工作思路。

(一)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摸准河南黄河流域水利基本情况。结合全省水资源承载能力、涉水生态空间本底状况、水利基础设施保障等基础调查,科学编制河南黄河流域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省水利厅组织4 个调研组分别围绕水生态保护、防洪减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滩区综合治理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开展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形成了一个大纲、两项方案、七个专题报告、一个项目库的“1+2+7+1”调研成果。

(二)注重科学统筹,加快编制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加快水利专项规划编制,研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河南黄河流域水利工作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一要注重规划协调衔接。要加强上下沟通,做到规划编制符合国家规划纲要和水利专项规划精神,符合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效性。坚持多规合一,将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与河南“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四水同治“1+10”规划、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等规划统筹衔接起来,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协同性。二要科学界定规划范围。保护和治理黄河不能只关注3.6万平方公里的集水区,应该从整体和全局看待黄河问题,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工作,要将沿黄及引黄供水区10.23万平方公里统筹考虑进来。三要加强水资源重点保障。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副中心城市和开封郑汴同城化建设,加大水资源优化配置支持力度,提高水资源保障支撑水平。

(三)坚持项目带动,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重大水利工程。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省水利厅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先后谋划了一批防洪减灾、生态修复与保护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重大水利工程。袁湾水库工程、新郑观音寺南水北调中线调蓄工程、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海河流域重要蓄滞洪区建设等项目已纳入国务院确定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同时,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规划制定,及时掌握国家重大导向、重大思路和重大需求,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我省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纲要和水利专项规划。

(四)积极先行先试,建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先行区。根据省委关于“河南要在贯彻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中率先突破”的要求,省水利厅提出将我省黄河流域建成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先行区,着力探索破解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走出一条富有河南特色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一是加强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健全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规划水资源论证等制度,让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真正硬起来。二是形成政策、标准、技术、市场健全的节水体系,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促进用水方式转变。三是实施引黄涵闸改建,新建一批蓄引提调工程,连通水系,推进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将我省引黄灌区建成全国现代化灌区的典范。

三、在贯彻执行上干在实处,抢抓机遇推进河南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水利事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干事创业的时代舞台,全省水利系统要增强治水兴水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扎实抓好重大战略实施和重要任务落实。

(一)加快构建水网体系,实现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要以南水北调总干渠和黄河、沙颍河、淮河为基础,谋划建设一批重大水源工程和骨干调水工程,加快构建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全省大水网,流域中水网,局域小水网,实现四大流域统筹调水、全省配水的“一纵三横六区”水资源均衡配置格局。特别是黄河流域要加快建成“一轴两翼三水汇流”的流域水网,一轴是以黄河为主轴,两翼是沿黄河左右岸的南北两翼,其中以西霞院输水工程、卫河共产主义渠、金堤河、京杭大运河会通河段为北翼,以伊洛河、贾鲁河、涡河、惠济河、周商永运河、引江济淮工程为南翼,实现本地水、黄河水、外来水三水汇流。

(二)深入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四水同治,是河南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治水思路,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的创新实践。省委书记、省长挂帅成立四水同治领导小组、十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各市县分别成立四水同治推进机构,形成了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的良好局面,实行“月通报、季点评、半年观摩、年终考核”机制,加快推进四水同治项目建设。2019年,全省开工建设四水同治项目649个,完成投资671.4亿元,较2018年翻了一番。2020年市县共谋划实施四水同治工程项目827个(不含十大水利工程),总投资31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36亿元。以小浪底南岸灌区、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西霞院输水灌区等4大引黄灌区为代表的十大水利工程主体工程测算总投资347.18亿元,相继开工建设。

(三)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河(湖)长制是建设幸福河湖的有力抓手。实施以来,我省先后建成5级河长体系、4级湖长体系和3级河长制办公室体系,5.2万余名河长、湖长上岗履职,各地党政“一把手”均担任第一总河长、总河长,2647 位河长制办公室专职人员到位开展工作。2020 年以来,经省主要领导同意,将原有的7 名省级河长调整增加为19 名。全省各级河长湖长既挂帅又出征,累计巡河24.8万次,治理河湖“四乱”,解决了一大批影响河湖生命健康、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省河湖面貌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河道采砂秩序得到规范。在黄河流域率先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探索公益诉讼保护河湖生态环境新路径,被最高检、水利部全国推广。下一步,要继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按照“全面打基础、集中补短板、全力强监管、稳步求发展”的基本思路,实行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管理,统筹加强河湖水体和岸线空间管理,维护河湖生命健康,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推进基层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水利系统要深入推进水利改革创新,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水治理体系。一要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把握水利立法的规律性、提高前瞻性、增强创造性,做好涉水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完成《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河南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修订和《河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制定,会同有关部门完成《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条例》制定,组织制定“6+N”水行政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加快完善与《水法》相配套的地方水法规体系,重点推动水资源管理、用水管理和河湖管理等相关配套政策、法规、规章、实施细则和技术标准。二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行政许可事项的调整、优化和下放工作,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和群众便利度。推进水利投融资和建设体制改革,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PPP、参股控股、特许经营、股权债权融资等方式参与水利建设运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督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人员和经费,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解决管护责任不实、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快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水资源税改革,完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三要加快智慧水利建设。推进遥感监测、视频监控智能应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5G等先进技术,建设高速、泛在的水利信息网络,构建水文、水资源、水工程、水生态、水环境、水管理等全方位、全要素动态感知的监测监控体系。对各类水利信息平台统一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构建全省水利“一张网”,实现涉水大数据共治共享。

猜你喜欢
河湖黄河流域水利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水利工会
河湖长制
水利监督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