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平台和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例

2020-01-12 18:30:06王飞龙
河南建材 2020年2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脚手架建筑施工

张 超 张 慧 杨 谦 王飞龙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712000)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线上的数字化在线教育与线下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借助在线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以达到更加有效的学习效果[1-2]。 文章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例,基于学堂在线MOOC平台和校企合作开发的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实现教学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的转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基本信息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 课程总学时为56 课时,共3.5 个学分。

1.2 课程知识点体系

参照《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行业规范及相关岗位能力标准,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构建。 课程共分为 9 章,37 节,92 个知识点。

1.3 MOOC 平台与教学平台

《建筑施工技术》在线开放课程目前搭载于学堂在线MOOC 平台,该平台是由清华大学研发出的中文MOOC 平台。 MOOC 平台为学生线上学习提供了基础,将课程视频、PPT、文本等资源有机组合,记录学生线上学习的痕迹,提供专业的教学分析,主要反映课前和课后的学习阶段。

以校企合作开发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作为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平台,并以微信、雨课堂等作为辅助工具。 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教师可自主设置教学活动,如讨论区的话题、随堂测验、评价体系、搭载教学软件等。 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记录下来,客观、多元地评价学生学业水平,主要体现在课中学习阶段。MOOC 平台与教学平台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三阶段有机串联起来,对混合式教学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课程实施

为了更好地说明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成果,文章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砌体工程”章节中的“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教学内容(4 个课时),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基于 MOOC 平台和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展开。 其教学活动如下。

2.1 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其毕业后主要从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此前,他们已学习了建筑力学、建筑材料等先修理论课程,并在实体教学模型实训基地进行了建筑认知实践课程的学习,对脚手架有了初步认识,动手能力强,善于使用网络终端是他们的特点,但力学计算基础薄弱、现场规范操作意识淡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及施工员岗位能力要求,确立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其中,知识目标为:掌握脚手架参数校核和搭设流程,掌握脚手架构造做法;能力目标为: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完成脚手架参数校核,能检验脚手架构造做法的规范性;素质目标为:形成严谨规范的施工职业素养。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掌握脚手架参数校核和搭设流程,难点为掌握规范的脚手架构造做法。

2.2 教学策略

基于施工员岗位技能要求,以典型脚手架施工方案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施工计算软件、仿真软件和三维动画等信息化手段化解教学重难点,依次完成校核方案参数、学习搭设流程、掌握构造做法、搭设与验收等工作过程。

2.3 教学过程

2.3.1 课前

课前,学生可登录教学平台查看导学单,自学脚手架的PPT、微课、动画、规范图集等课前学习资料,自主完成课前测试,检验自学效果。

2.3.2 课中

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动画方式演示脚手架各组成构件,并结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解释各构件的作用,为脚手架施工的学习做好铺垫。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设置了4 个教学环节,分别为创设情境、确定任务、任务实施、总结评价。

1)先以一段脚手架事故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脚手架安全的重要性。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作为一名施工员, 应如何保证脚手架施工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2)将课本内容和施工员岗位能力要求结合起来,从施工员的视角,学习某办公楼脚手架施工方案,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出4 个子任务。

3)任务实施

任务1:校核方案参数。 脚手架方案中计算内容较多,学生不易掌握,为此采用施工计算软件。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 查找方案中对应的脚手架参数,在软件中依次输入相应参数,输入过程中软件自动提示参数设置标准,输入完成后,点击试算按钮,生成计算结果。 若不合格,学生可根据软件提示逐项调整,直至合格。 整个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交流。 教师可在指导、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后,总结方案中的计算要点,完成参数校核,化解脚手架计算难题。

任务2:学习搭设流程。 建筑施工中,脚手架搭设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学生登录我校自主开发的脚手架虚拟实训平台, 进入脚手架虚拟施工现场,可以真实模拟脚手架的搭设工艺。 三维仿真软件分为练习版和考核版。 练习版中,学生可根据操作提示,依次完成搭设步骤。 若操作错误,系统会给予提示,直至正确完成操作。 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施工工艺。 学生进入考核模块,完成理论和实操考核,其中理论占40%,实操占60%。教师根据考核成绩,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及时组织针对性指导。 学生边做边学,熟悉了搭设流程,有效掌握教学重点。

任务3:掌握构造做法。 脚手架构造做法要求细致、数据繁多,传统的教学以展示平面素材为主,不能充分体现构件空间的搭接关系, 学生难以掌握,所以开发了脚手架构造做法的三维动画。 通过三维动画的直观展示,让学生充分领会脚手架搭设的构造要求。 学生可在平台上完成节点找错测试。 通过以上学习,初步解决教学难点。

任务4:搭设与验收。 搭设前,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安全防护到位。 然后由小组组长进行方案交底,各成员根据组长的指挥、安排,分工配合,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任务要求,完成脚手架的搭设。 搭设过程中,教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 用手机记录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将记录的图片和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供学生针对性的讨论。 搭设完毕后,学生依照脚手架验收标准,完成验收项目的自检和互检,并在教学平台上打分;教师则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考核点评。 搭设与验收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脚手架的工艺流程和构造要求。

4)教学平台将各环节的阶段性得分按照相应比例做为课堂成绩,以此构建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 教师根据学生全过程的表现进行综合点评,对脚手架的搭设流程要点和构造做法进行总结;学生查看班级成绩统计和分析,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后进行查缺补漏。

2.3.3 课后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设置多种课后拓展途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生可通过MOOC 教学平台,学习在线开放课程,拓展知识视野;也可在教学平台上观看脚手架倒塌事故案例分析并交流心得;还可在教学平台上完成脚手架搭设排序游戏和闯关游戏,寓教于乐,巩固课堂所学。

2.4 教学效果

与传统课堂相比,在混合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对教学互动的参与度也明显提高;MOOC 平台、 数字化教学平台为教与学提供了空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的三阶段教学模式,层层递进,加深了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MOOC 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使用,便于实现教学的全过程、多元化评价,能够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

3 结语

文章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例,基于MOOC平台和教学平台,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混合式教学实践。 着重介绍了“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技术脚手架建筑施工
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安装方法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探讨BIM技术在悬挑式脚手架工程中应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施工特点及难点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和创新分析
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