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慧
(盘锦市大洼区人民医院,辽宁 盘锦 124200)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疾病,尤其好发于30~50岁女性,症状可见子宫出血、腹部包块、压迫不适、疼痛等,对患者日常生活及生育功能均有不利影响[1]。为满足大多数患者保留子宫意愿,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麻醉策略的选择对患者镇静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充分的镇静能有效缓解紧张情绪,从而减轻应激反应,保证手术安全性[2]。本研究以丙泊酚作为对照,旨在探究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本院妇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经随机抽签分为2组,各40例。入组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确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排除手术禁忌证及研究用药过敏患者。观察组年龄34-58(46.7±4.5)岁,肌瘤直径平均(7.2±1.1)cm;对照组年龄33-60(46.5±4.8)岁,肌瘤直径平均(7.0±1.4)cm,经统计学分析上述资料无明显差异,符合对照研究要求(P>0.05)。告知所有患者研究内容及目的,征得书面同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
1.2 研究方法:术前准备:患者禁食12 h,禁水6 h,禁用药物。手术全程进行生命指征监护。对照组:实施丙泊酚腰硬联合麻醉,建立静脉通道,注入丙泊酚注射液(西安立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19990282),60 μg/(kg·min)。观察组:实施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丁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85),0.4 μg/(kg·h)。2组均以0.5%~1%罗哌卡因6~8 mL维持麻醉,关腹前5 min停止丙泊酚或右美托咪定给药。
1.3 疗效评价: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和术中心率水平;统计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镇静总有效率,拟定标准:显效:术中刺激患者无反应,呈深度睡眠状态,有效:术中患者可被唤醒但表现迟钝,呈浅/中度睡眠状态,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即显效、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均纳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麻醉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率分别为(92.8±21.2)次/min、(93.1±20.4)次/min,无统计学差异(t=0.065、P=0.949);术中观察组心率(65.8±12.5)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92.7±20.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8、P=0.001)。对照组患者术中发生低血压3例,心动过缓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7.50%;观察组低血压3例,心动过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0、P=0.322)。
分别评估2组临床麻醉镇静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0%(显效18例,有效20例),高于对照组77.50%(显效12例,有效19例),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12.912、P=0.001)。
目前,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式,通过切除肌瘤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患者往往由于担心手术效果并顾虑对生育能力的影响等易产生紧张、焦虑、躁动等一系列负性情绪,严重干扰手术的顺利进行,而术中镇静状态对患者术后恢复也有一定影响[3]。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对确保患者术中处于充分镇静状态,以及促进手术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丙泊酚是常用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患者苏醒快等特点,经持续输注也不会产生蓄积,相关不良反应较少,已被临床普遍接受。在实际使用中,患者需忍受丙泊酚注射引起的强烈疼痛感,局部注射后痛感沿血管走向可持续15~20 s[3]。右美托咪定近年来在各种妇科手术中逐渐广泛应用,是临床麻醉中现有的唯一可通过语言和刺激唤醒的麻醉剂[4]。本品在发挥镇静作用的同时,对人体呼吸抑制效应相对较弱,并且不会对血流动力学造成显著。
本研究将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发现术中患者心率低于对照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表明右美托咪定麻醉可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基本不会发生严重的呼吸抑制。比较两组镇静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右美托咪定术中镇静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可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