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村的带头人(外一题)

2020-01-11 08:46黄梦燕
文学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村民

黄梦燕

去年清明节的一天,我来到紫石河头村,满眼见到的都是绿的语言,村口、路边、溪岸、屋旁都苍郁的浓荫,许多树木在春风骀荡中掀起了呼啦啦的大合唱,那条穿村而过的溪流还为“绿林好汉”们奏响叮叮咚咚动听的乐曲。溪流两旁是平坦清洁的水泥路和一栋栋新建的别墅与楼房。栖息在树上的鸟儿时而叽叽喳喳地叫着,时而从摇曳的柔枝上一跃而冲向天空,自由地翶翔。正在我贪婪地看着村中风景时,竟意想不到碰上我久违的好友老林,他劈头盖脸地问我:“我们河头村美不美?”“美、美、美!”我连连说出三个美字。他自豪地说,这要归功于我们村支书石志德。

我认识石志德,是2005年9月,他刚当上河头村主任,还摸不清自己办公室在哪里时,老天爷就给他来个下马威,“麦莎”和“卡努”兩大台风相继而至,河头村遭到百年未遇的灾害。许多房屋毀坏,桥梁倒塌,溪堤冲垮,山体滑坡,道路阻塞,整个村庄被糟踏成面目全非。我去采访他的时候,石志德正忙于带领村民灾后重建。我在村里转了一圈,沿途听到了不少对他贬褒不一的反映:有人说他“仙人”不做做“凡人”,活该受罪;有人说他种花赚饱了钱,想到村里再来捞一把;但也有人站出来说,话不能讲得那么难听,他“弃车救人”这样的事谁能做得到?他说的是抗台时,石志德发现一个五保户康大伯在屋内受伤被困,他立马开着自己奧迪车,急送医院,途经柴桥菜场深水区时,发动机进水熄了火,石志德无法可想,只好弃车背上老人,顶风冒雨背到医院请医生救治,使老人平安无事。旁边一位大伯接口说,他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一对无力逃生的残疾人哩……我听了很有感触,为什么群众对他有这么多的议论?我带着疑团在他办公室见到了他。

这位四十开外的汉子,长圆形的脸,显得沉稳和庄重,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勃勃的英气,显示一种精明强干的精神。我问他你是个种花大户,已经赚了钱,可以惬意地过日子,为什么去当这个烦人的村主任?他忽闪了一下有神的眼睛,告诉我一件事,他说:一次,我开着新买的“奥迪”车进入村口,见前面走着十几个从镇上赶集回来的村民。当时村道狭窄,我只能按起喇叭请他们让路。我摇下窗,缓缓驶过他们身边时,探头和他们打了招呼,向他们说声对不起。顿时村民们投过来几种不同的目光:羨慕的、妒嫉的、冷漠的……我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大概因为我先富了,他们都还比较贫困,心理很不平衡。当时我产生了一个念想,要是让我去当村主任也让他们都富起来,他们还会用这种目光看我吗?我的想法得到了一位老村长的支持和鼓励。

在2005年9月那次村委主任选举中石志德胜出。当主任第一天,他不到老村长那里去感谢,却别出心裁地跑到竞选对手的家里,向他表示歉意,是因为自己参选让他落选,希望他能谅解,以后还希他多帮助指教。石志德认为要搞好村里的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团结最重要。二人通过促膝谈心,一笑泯了“恩怨”。

石志德接手的是一副破摊子,面对重大的灾情,他也听到有些村民对他风言风语的议论,他不作任何解释,只是咬紧牙关,不吭一声。身先士卒,亲临施工现场,带领群众日夜奋战。抬石头,建桥梁,砌溪堤,修山塘,铺道路,盖房子,事事奔在前头。安排困难户生活,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安排得井然有条,让村民们对他刮目相看。

在处理灾情告个段落后,他向村民们吹响了致富的号角,叫大家赶快种上红花檵木,说这种花木是植物王国中的“骄子”,枝繁叶密,花色艳丽,常年不落叶,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村民们听了都前呼后拥种上了。他还把自己绞尽脑汁试验成功的,原本需三年才能培育出红花檵木成品苗,缩短在8个月内完成的方法告诉给村民,使全村的红花檵木来个大发展,刚好又赶上畅销期,让致富的快乐流淌到每个村民的心里。

河头村土地有限,要提高种植数量,得用科学方法。石志德特地邀请花木专家到村里进行指导,叫村民们搞起无土栽培,容器育苗等科学方法,省出育苗的土地用来种花,这样可增加每户人家花木数量,等于增加他们口袋里的钱。他还把一般人不愿公开的自己花木销售渠道告诉给村民,还牵线搭桥,使村民的花木不愁销路。

为了坚守自己要让村民共同致富的心愿,当村支书后,将原本自己种植的400亩花地忍痛割爱转让给他人。在作这个决定的那个晚上,妻子泪眼婆娑,说这一丢,一年起码得损失几十万元。石志德擦干了妻子的泪水,安慰她说,你别难过,我们的生活已经富裕了,要想想村里还有一部分人没过上好日子哩,别光顾自己。现在我当了村党支部书记,毎天要管事的多着呢,哪有时间再管花地?贤惠的妻子听了也就支持了丈夫的决定。

新农村建设的脚步,石志德迈得更为坚实。河头村原是个贫困村,村子里有不少是岁月深处的老屋,低矮陈旧,光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石志德与支委、村委商量后,认为通过几年种花,农民手中已有了钱,干脆发动大家来个大拆大建。一时间,村里掀起了建房热潮。每天装砂的、搬砖的、运板材的,车水马龙,往来不绝,整个村子像个建设大工地。一幢幢形式各异的新房如雨后春笋般在河头村冒出来。同时,一条崭新的村道也修建起来了,5里长的宽阔水泥路,似一条网线似的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

2010年狮子岭隧道开通后,原来村里那座小公园土地被征用了。石志德就把存有七八间牛舍的土坡,通过做一家一户的思想工作,作价给村里,再扩展些地皮,另建一座经济实惠的公园,古木得到了保护,村民有了休闲的去处。还在村西的云雩山上建造了五公里长的游步道,道旁建了停车场、茶室和果园。果园里种上枇杷、蓝莓、杨梅、梨头、葡萄。既方便村民锻炼身体,又可让游客在那里摘果、喝茶、烧烤,而村里毎年还有一定收入。

对于村中水的治理,石志徳费尽了心机。他自己设计了方案,把那条大溪坑分成段建设,毎一段用围堰拦起来保住一定的水量,并铺上一块块过溪石,溪水两旁还建了步行道、洗衣埠,便于村民洗物和两岸往来走动。村里污水和雨水实行分离,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排入生态池里,另作处理。雨水放到溪里,确保水质良好。石志徳的“治水经”成了北仑全区的样板。去年四月,在“碧水泱泱绕百村,百名支书治百河”的推进水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上,石志德向全区农村党支部书记发出了“争当治水护水先锋,共建幸福美好家园”的倡议,与会的128名各乡镇街道村支书都在“共约治水”的责任书上签了名。老林对我说,石志德对村里环境的保护从自己做起,见地上有烟蒂、果壳、杂物他都会亲自捡起丢到垃圾箱里。垃圾箱用木板做成,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箱上铺了泥,种了五彩缤纷的鲜花,蜜蜂和彩蝶常飞舞其间,成了村里的一景。一些党员、干部在他带动下也成了维护环保的表率。

一些城里来的人见了这里感到眼馋,说河头村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活像一座大花园。尤其在暑热的夏天,当你站到中心桥上,观赏那里的风景,两岸花木摇曳,常青藤沿着高高的溪堤从上向下延伸,在微风吹拂中显得婀娜多姿。那条开阔大气,潺潺流动的溪涧,鱼儿在水草旁来回游动,不时吹上一个个水泡。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蓝天上舒卷的云彩,你的心里会生出一片清凉凉、润滋滋的绿洲。你伫立那里如入世外桃源。

北仑区委书记曾带着全区街道、乡镇干部在那里召开现场会,说我们要争全国第一方阵,需要许多像河头村这样的样板村。原市委书记王辉忠来视察时,问石志德,你为什么能这样带头干?石志徳说,那是我多年来一直想做的心愿。

家乡的绿水青山

我的家乡柴桥紫石如今已成北仑的后花园。凝眸远眺,青山逶迤,树木成林,山溪叮咚,修篁成荫。近看田野,红花绿叶,锦绣如织,蜂飞蝶舞,秀美怡静。蜿蜒数十里的芦江大河,在河岸的花草呵护下,一泓碧水萦绕着棋布的村庄和广袤的田野,又如一条长龙穿越古镇柴桥,然后奔入大海。她以母亲河丰盈的乳汁滋养着两岸千家万户的子女,也惠及白鹭、野鸭等鸟儿觅到了理想的栖憩之地。这种良好的生态环境,若追溯过去,简直无可比拟。

回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常把周边的山头称之为柴山。那时一般家庭都比较贫困。农民除农忙季节参加集体生产外,每当农闲时节,许多农民都成群结队背着扁担、道绳、铆刀和饭包山上砍柴。他们都挑选柴草丰盛的地方下手,把长得密扎的茅草、芦秆及泥柴、黄杨、黑饭、青冈、木荷等树木,不管它们正在蓬勃生长,抑或还在开花,都砍下来当柴。由于长期在山上乱砍滥伐,苍翠的山峦都成了光秃禿的癞头山。一遇台风侵袭,急风暴雨便把山上的泥石流变成猖狂的野兽横冲直撞地冲泻下来,不但冲垮山下溪边农舍和民房,更堵塞了溪坑与河道的出口,浑浊的大水淹没了田地的农作物,使农民吃足了苦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村产业结构作了进一步调整,允许农民在自己土地上拥有种植自主权,使农村从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变成可自由种植的天地,家乡的农田都种上了花木,放眼望去,遍地都是郁郁葱葱,绚烂缤纷。又适逢国家改革开放的骀荡春风,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都进行热火朝天的建设,市场对花木的需求量大增,农民的口袋里渐渐鼓起来后,也开始从事各种能挣钱的行业。而此时,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国民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燃气和电力的使用在全国普及开来,农民烧饭煮菜都用上了煤气和电力,再也毋须到山上去砍柴了。经过二十余年蓄养,一座座青山老松绕藤,巨枫流丹。

但事物往往有其两面性,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凸显出来了。随着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尤其是河里的水质发生很大改变,一些不规范的企业把生产污水都排放到河里,使某些地段的河水被严重污染。

历史老人总是在时间节点上,让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交织起来。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县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昭示着人和自然必须和谐发展的规律。此言一出,不仅得到了全国人民热烈响应,更让浙江全省率先行动起来。柴桥街道在北仑区委区府领导下,适时组织各村委在保护山林免遭火灾毀灭同时,对区域范围內的河流、湖泊、池塘、沟渠、山塘、水库各类水域水体进行保洁,扎扎实实开展“五水共治”及“四边三化”工作,一边由国家拨款聘请专业人员清淤河道,建立河长负责制,全街道36位河长,每天撑着船儿在自己管辖的河面上清理垃圾。一边组织各社区“百姓管家”志愿者及党团员对河道两旁进行专项清除杂草、枯枝、石块及散落在田间的农药、化肥包装袋、塑料瓶之类的杂物;并拆除严重污染环境的小微企业,对生活污水实施纳管外协处理。还让志愿者们在河道上放养几万条鱼苗,以小鱼治水形式纪念世界水日的到来。全街道轰轰烈烈掀起了独具生态村镇特色的建设热潮,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貌。

绿水青山带回和释放了“金山银山”的“生态红利”。在“中国花卉(杜鹃)之乡”柴桥的重点区域——紫石片农民用芦江河清洁的水灌浇了上万亩花田,种植着各种杜鹃、茶花、红花檵木、红叶石楠、龟甲冬青等。不但长势旺盛良好,而且价格实惠,深受顾客青睐。每年都有很多客户前来采购,光花卉这一项让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同时还可从乡村旅游业得到红利。紫石的王家麓、上龙泉、甘溪、大溟、岭下、河头等村落都有不少旅游资源可供游客前去品赏。

坐落于九峰山東部山麓的岭下、河头两村,依托“浙东西双版纳”的瑞岩景区,风光旖旎,环境整洁。岭下村显示一种悠远古朴的特色,两棵百年香樟挺立在那里,像两个精神抖擞的守护者。中心公园空旷而优雅,让游客视野开阔,心胸愉悦。古建筑马八房公堂、十德堂及民俗风情陈列馆都十分养眼,吸引众多游客前去观赏。

走进河头村内如同走进一座大花园,青山环抱的幽静山村,一条直从瑞岩天皇垴上流下来的溪水,直窜岭下、河头村落。当你站在溪涧的中心桥上,见到潺潺淙淙的溪水,时而似一个气度不凡的勇士,激越蹦跳;时而又像一个貌美的靓女,儿女情长。成群的溪鱼自由自在地水中嬉游,展示着青山绿水的柔美神韵。当一阵夹带着幽香的清风徐徐吹来,站在桥上观赏田园风光的游客再也不愿离去。难怪河头村能摘得“国家级文明村”、“省级森林村”和“省市级卫生村”的光荣称号。

猜你喜欢
村民
“爱管闲事”的“快递书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陕西一村给村民每人发千元疫情补贴
非暴力
收费听课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奇怪村子的女人
目的
“自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