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现状调查与研究

2020-01-11 08:32李晖王冬桂周洪波
职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

李晖?王冬桂?周洪波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河北省衡水市三所职业院校的调查研究,以对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调查为突破口,探索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预警及防范的具体路径,最终从多维度出发建立了以“四维三防两类一核心”为体系的职业院校校园欺凌预警及防治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园欺凌行为 预警及防治策略

课 题: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预警及防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HB19JY022;主持人:李晖,课题组成员:祖久春、张海林、王冬桂、周洪波、马丽华)的阶段性成果。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人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事件。校园欺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等。被欺凌者在长期身心伤害下,不仅会产生情绪的困扰,还往往会形成严重的学习困难以及人际交往问题等,严重的甚至还会引发犯罪问题。

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全国广大中小学全面治理校园欺凌问题。同年11月,教育部发布相关文件,对如何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提出指导意见。

职业院校的部分学生素质不高,心理特征存在一定问题,使得职业院校学生的校园欺凌问题尤其突出,而现阶段职业院校对于校园欺凌行为预警以及防治策略尚未获得特别清晰和明确的认知。基于这一现状,课题组对河北省衡水市三所职业院校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为防范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现实依据,并构建有效的预警及防治策略。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河北省衡水市三所职业院校(一所高职学校,两所中职学校)的学生共1 000名,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问卷985 份,有效问卷977份,有效率99.2%。收回的有效问卷答卷学生中,一年级学生318名,二年级学生447名,三年级学生212名。

(二)研究工具

1.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调查问卷

本文参照Dan Olweus编制的“欺凌/被欺凌问卷”(Bully/Victim Questionnaire)设计了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共有42个题目,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因素调查;第二部分为学生对欺凌行为的认定;第三部分为职业院校校园欺凌现状;第四部分为学生对学校反欺凌教育的看法。

其中,学生对欺凌行为的认定及学生对学校反欺凌教育的看法采用李克特五点式计分法,范围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为1~5分。被调查对象在各项指标维度上的得分越高,说明其对欺凌行为认定的认可度越高和对学校采取反欺凌教育的认可度越高。

2.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采用由周步成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的中文版,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测验结果以8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和全量表总的焦虑倾向的标准分来表示。

(三)信效度分析及问卷的统计分析

测得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调查问卷的Cronbachα为0.72,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检验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此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测得问卷的KMO值为0.85,检验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此问卷适合做统计分析,问卷效度较高。故该问卷能够较为真实、有效地反映职业院校的校园欺凌现状。问卷通过问卷星施测,采用SPSS22.0统计,使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人口学因素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

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以人口学因素为自变量,欺凌者为因变量,发现性别(标准回归系数为-0.175***)、与同学关系(标准回归系数为0.059**)、交友情况(标准回归系数为0.226***)、是否玩网络游戏(标准回归系数为0.081***)、父母的教养方式(标准回归系数为0.064*)等因素对校园欺凌中欺凌者影响显著,与教师关系(标准回归系数为0.061)无显著影响。

若以人口学因素为自变量,被欺凌者为因变量,发现性别(标准回归系数为-0.175***)、与同学关系(标准回归系数为0.059**)、交友情况(标准回归系数为0.226***)、与教师关系(标准回归系数为0.061*)、父母的教养方式(标准回归系数为0.064*)等因素对校园欺凌中被欺凌者影响显著,而学习成绩(标准回归系数为0.067)、是否玩网络游戏(标准回归系数为0.087)、父母职业(标准回归系数为0.067)对被欺凌者影响不大。(其中*表示p<0.5,**表示p<0.01,***表示p<0.001。)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性別、与同学关系、交友情况、父母的教养方式对校园欺凌(欺凌者与被欺凌者)有重要的影响。

(二)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定

课题组进一步以学生性别为自变量,将问卷中关于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类型的认定类型作为因变量,分析男女性别与卷入欺凌行为的差异。

结果显示,男生在网络欺凌、肢体欺凌各个因子上的发生率高于女生,尤其在肢体欺凌方面相差18.3%,证实男生肢体欺凌的发生率比女生高,要予以高度重视。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男生更多的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情绪暴躁的时候就会发生推搡等肢体冲突。

而女生在言语欺凌行为方面、关系欺凌行为方面明显高于男生,可能的原因在于女生相比男生参与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更加微妙,女生甚至会因为嫉妒、讨厌某个人而采用拉拢其他同学、孤立目标对象的方式来实施欺凌,被欺凌者感受到周围的人对自己爱答不理、冷漠对待,从而对被欺凌者内心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很多被欺凌者因此抑郁、焦虑,甚至产生更严重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三)校园欺凌行为常发时间、地段调查

对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时间进行统计发现,校园欺凌行为的高发时段是课堂外,97%的校园欺凌行为发生在这个时间段。究其原因,在这个时间段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都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监管,学生比较自由,因此平时积攒的负面情绪在这个时间段容易爆发出来。

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多发地进行统计发现,校园欺凌行为的高发地点是校园内的隐蔽场所和宿舍,48.5%的校园欺凌行为发生在这些地方。校园内的隐蔽场所和宿舍是学校监管比较薄弱的地方,学生在这些地方的行为缺乏老师的干预和监控,这就给校园欺凌行为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因此,学校要加强协调管理,班主任要联合管理人员、保安人员等在校园欺凌经常发生的时间、地段加强巡视、检查,以避免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四)学生对学校反欺凌教育的看法

关于三所职业院校学生对学校反欺凌教育的看法,学生最关注的是学校应进行校园欺凌排查,其次是开展反欺凌宣传教育和采取公平的态度对待欺凌行为。

学校应对校园隐患和校园矛盾纠纷经常性、不定时地进行全面排查和摸底,要采取组织部分学生座谈和召开班级安全教育班会等形式对学校的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和学生中的小团体组织进行重點摸排检查,要定期对学生中的管制刀具、危险物品进行重点调查,各班主任要掌握学生每天的在校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各班要设立班级安全委员,定期向学校汇报班级情况。通过排查有助于将校园欺凌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另外,学校也要定期开展反欺凌教育宣传活动,如邀请相关部门为学生讲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及预防知识,组织学生在校进行反欺凌宣讲活动等。

(五)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将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调查问卷第28题“近半年来您在学校时常会受到欺凌吗?”作为区分是否被欺凌的具体指标,如学生选择“未受欺凌”即被归为未参与组,如学生选择“只发生过一两次”“时常发生”“一周一次”“一周好几次”其中的任意一项,即被归为被欺凌组。

将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调查问卷第32题“近半年来您在学校时常会参与欺凌他人吗?”作为划分欺凌他人的依据,如果学生选择“未参与”即被归为无关组,如果学生选择“只参与过一两次”“时常参与”“大约一周一次”“每周好几次”其中的任意一项,即被归为欺凌组。

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学生群体中,被欺凌组学生有66人,占参与调查学生总数的6.75%;欺凌组学生有22人,占参与调查学生总数的2.25%;未参与组学生有889人,占参与调查学生总数的90.99%。

在对欺凌组、被欺凌组、未参与组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因素(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对人焦虑”(F值为8.492***)和“过敏”(F值为5.611**)两个因子上,三个组别的学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欺凌者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焦虑(因子均分为5.81±2.20,高于被欺凌者的5.21±1.81、未参与者的4.27±2.56)和过敏(因子均分为7.61±2.37,高于被欺凌者的7.31±1.92、未参与者的6.53±2.30)的倾向。

原因可能在于,学生在与同学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欺凌者的攻击性会遭到同伴群体的孤立,导致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出现对人焦虑的情绪。被欺凌者在遭受到欺凌的同时,往往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质,行为倾向上表现出较多的孤独、抑郁和自责。

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学生校园欺凌问题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来防治校园欺凌行为。

三、预警及防治机制的建立

本文在利用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调查问卷和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对职业院校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明确了建立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预警及防治机制的必要性,从多维度建立了以“四维三防两类一核心”为体系的预警防控系统来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预警和防治。

(一)建立“四维”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总体防控体系

在明确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现状的基础上,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维度对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进行了归因分析,并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从个人人格塑造、家庭干预、学校管理、社会宣传四个角度来总体布局职业院校学生校园欺凌的预警体系,从而从整体上构建校园欺凌的预防机制。

(二)建立“三防”职业院校校园欺凌具体工作体系

在以“四维”防控体系的基础之上,建立“三防”的校园欺凌工作体系。此“三防”工作体系由预防体系、应对体系与善后体系构成。这种体系主要是依据事件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划分的,分别设定为事前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积极有效预防,事中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积极有效应对,事后学校采取积极有效善后机制。

(三)围绕“两类”人群重点展开校园欺凌的预警及有效的防控

一类是班级中的“边缘化人群”,他们因为性格、家庭、学习等各种原因被班级中的其他人群孤立;一类是班级中有些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因为趣味相投而集中在一起,和“边缘化人群”形成一对矛盾。此二类人群是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重点人群——被欺凌者与欺凌者,应予以重点关注。

(四)以“开发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为维护校园安全、建立和谐的校园氛围,从根本上遏制校园欺凌行为发生,本文认为,从增强自我效能感、建立希望、培养乐观精神、提高韧性等方面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防控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的有效手段。

研究结果显示,校园欺凌的参与者很多都存在着不适当的自尊、自信水平及情绪控制力低、人际焦虑、过度敏感等问题。因此,对具有此类不良心理状态的学生,应多关注其心理的积极因素,可以通过深入的观察、摄入性谈话等方式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有效的情绪控制训练及提升自尊、自信的训练等,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学生了解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明确正确的交往动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同时,家长、教师应尽力营造和谐、友善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例如,开展团体小组活动,在团体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等。

参考文献:

[1]许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4.

[2]杨岭,毕宪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社会防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3]董新良,姚真,王瑞朋.英国中小学校反欺凌行动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7(9).

(作者单位:衡水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路径探索——以X职业院校为例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外聘教师管理探究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职业院校学生阅读能力调查
职业院校项目课程的功能与实践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