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张丹
在去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技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而今,这些在国际赛场勇夺奖牌的技工们,又在培养新的一批参赛选手,准备在上海举行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近年来,不少参赛选手通过世界技能大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记者发现,他们当中的不少人通过参赛也有了更高的志向。铜牌选手卢森锐说:“虽然制造业里每个工人看似很渺小,但放到整个社会层面上,制造业非常重要,我们作为年轻人要有那份责任心。”
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很多选手正在为2020年12月即将在琶洲举行的国家技能大赛做着紧张的准备。而指导这批选手的老师,很多都是曾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前三名佳绩的成员。
定好“小目标”很重要
今年24岁的曾祥博学习数控专业,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获得冠军,年纪轻轻的他也因此获得了副高职称并留校任教。
据曾祥博介绍,要想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学校会先从数千名学生中挑出100多名作为种子选手进行专门培养,接下来选手一步步参加各类比赛,最终站到国际舞台上的人实属凤毛麟角。
谈到成功之道,曾祥博说:“首先是因为我喜欢这个专业,还有就是目标明确,每个阶段我会给自己制定小目标,如学习的时候要把任务完成好;考试的时候要拿到怎样的名次;有竞赛班了就要去考,考進去之后就要参加比赛,最终目标是为了金牌。我会把每一步走好”。
而曾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银牌的陈智民同样将成功归结于目标明确:“我一开始学模具,后来因为对数控的热爱改学了数控项目。刚来的时候有点迷茫,但经过老师和师兄的指点,目标明确了,我就不断地沉淀技能,让自己拥有更好的技术”。
坚信我国制造业水平能反超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在校学生有五六千人,但能获得世界大赛奖牌的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学生最后都将走上企业一线岗位,成为我国制造业中的一分子。
曾祥博认为,国人对于技术工人的观念正在逐渐改变,“首先,我们培养的方向很对,我们强调工匠精神。其次,我们的技术也慢慢赶了上来,像好几年前,国内的五轴设备还比较少,绝大部分人都不会用,但现在我们的学生也会熟练运用了,我们的技能水平正向世界前沿靠近”。
曾祥博还表示:“很多国家的制造水平很高,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很多年的沉淀,我们是起步晚了,但我相信我们的制造业水平一定能反超上来”。
谈到制造业的前景,已经留校任教的陈智民说:“我们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是根据世界的潮流去一步步创新的。如我们的数控车项目,以前做的东西比较单一,但我们参加了大赛之后开阔了眼界,现在的数控车以及加工的类型更加高端复杂。未来数控车一定会向车铣一体的高端领域发展,但目前国内会使用车铣一体数控车的人还不多。这种车床是可以用来打造飞机发动机叶片、汽车发动机等高精尖工业组件的”。
而飞机发动机涡轮叶片,因为制造难度大,要求极高,更被称为“工业制造皇冠上的明珠”。“数控车床未来一定会向这个高端的领域发展。”陈智民满怀信心地说。
优秀年轻人正加入制造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校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将自己的技能不断磨炼,他们刻苦认真,干劲十足。
21岁的吴伟康来自广东江门。2017年7月,本已中专毕业的他再次报名来到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习数控车床。
吴伟康每天从早上8点学习到晚上10点,除去中午和晚上的吃饭时间,他几乎睁开眼睛就跑到车间去练习。对于未来,吴伟康说:“要么当老师,要么出去工作。就我现在掌握的技术,对比赛还是很有信心的”。
吴鸿宇来自广东揭阳,今年21岁,2015年9月攻读模具专业。谈到即将到来的比赛,吴鸿宇说:“我自己该准备的基本准备好了,现在就是处理一些细节问题,还有调节比赛状态。我之前也参加过第八届全国数控大赛,当时拿了第一名。这次比赛的目标也是拿第一名”。
而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还有来自外省的学生前来取经,湖南株洲的女选手罗淑芬就是其中之一。
罗淑芬说:“数控车比较吃香,在社会上发展比较好,虽然选择这行的很多都是男生。但我还是要报这个专业,来这里学习接触到很多不一样的知识,技术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学校的相关老师则表示,该校几乎每个专业都会和知名企业一起合作办学,并按照企业的用工标准进行培训,“我们和很多企业都有合作,每个专业都有合作的企业”。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