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和实践

2020-01-11 01:19王治伟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51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实践高中数学

王治伟

【摘要】数学作为理科性的一门学科,在具体教学中,数学教师需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主要以教学的角度,对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策略,从而使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使数学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研究性学习  现状  实践

【课题项目】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169。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1-0060-02

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必修课,数学教师需充分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化研究形式,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与应用数学知识,并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观念得到有效提升,并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学习方法。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其主要做法就是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在社会、自然、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并积极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学习行为,该学习行为通常与科学化研究过程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其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一、开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因此,在具体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过于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是高还是低,习惯以分数为依据来评判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这种不正确的教育理念所引发的现象就是: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讲授基础的理论知识,学生不经思考就将教师所讲的东西直接照抄进笔记里,等到下课后,教师与学生还会采取题海战术以期能够不断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使其深深印在学生脑海里。这种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学生的主体观念,并没有尊重和顾及学生真实的心理感受以及内在情绪。在此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推广应用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1]。该教学模式倡导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和研究,旨在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給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主动获取,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实现高效教学目标。此外,就教育价值观来讲,通过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给数学教学的更好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同时给培养优秀人才做出卓越努力。由上述可知,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具有极强应用价值的,值得广大教学人士做出积极尝试。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现状表现为:首先,根据高中数学的具体教学状况,大部分高中学生都存有思维懒惰的状况,因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量较大,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提高教学的质量,就会缩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时间,甚至在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直接说出答案。长期以往,高中生就会形成不善于积极思考的习惯,并对教师产生极强的依赖性,在遇到一定的数学问题时,其并不是急于解决问题,而是等着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数学问题缺乏相应的探究兴趣[2]。其次,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无法正确的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概念,在具体教学中,不仅忽视了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在具体教学中,过于重视自身教学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长期以往,就会影响到学生具备的思维能力。虽然大部分学校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但是,却很少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没有将其付诸于实践,而是将数学教学归纳于数学公式的应用以及课堂训练,不仅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而且还影响到探究性教学运用的意义。最后,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对探究性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误解,其认为该方式会影响到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对于部分缺乏自觉性的学生会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仅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本来一节课预计讲解三个知识点,但是,由于探究性学习过程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完成,而且还会影响到学习的知识量。同时,部分数学教师认为应用“探究性学习”就是分组教学,相互相助,忽视了学习任务的合理分配,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探究基准点,而且还影响到课堂秩序的维持。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需要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工作的探究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学习活动当中,学生形成主动理解知识,学习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一)基于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性学习

数学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并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提升学生对问题研究的动力。同时,学生明确研究课程内容的过程,也可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并使学生问题的发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明确选题后,还可以通过问题进行指导,以此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研究内容进行明确。例如,数学知识应用过程中或明确课题时,想要使课程可以顺利实施,教师需引导学生绘制方案,确定研究课题的题目、研究小组成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等相关内容。制定的研究方案通常可根据研究的相关内容确定,并在明确具体研究课题后,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3]。在完成课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得到的研究结论实施沟通与交流,而教师则给予相应的评价,并给予学生相应的表扬与鼓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自信。

(二)基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作为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重要驱动力,学生具备的求知欲越强,学生的探索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会越高,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相应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设置问题、引趣、讨论等不同方式,对数学课堂的氛围进行活跃,以此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欲望得到充分激发,并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发展[4]。例如,在对“黄金分割”的知识点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讲解“优选法”运用于工业生产中实现的最优化目标,或者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实现的最优化目标的影响;或者其应用于建筑及艺术等层面中的影响。通过相关内容的讲述,学生就会深刻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且现实生活中到处渗透着数学思维,以此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的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并使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点。实践表明,将教学规律作为基础,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研究性学习,通过创新性、探索性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使数学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三)师生互助,促进研究质量的提升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的首要目标不断发生明显变化,不再是单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课本教材中的基础数学知识,理解数学解题方法,更重要的还是使学生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发展成为独立存在的学习主体,从而不断增强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展开研究性学习,还需要教师重视能与学生展开积极的合作、交流、探讨,从而有效改善高中生数学学习现状,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带领学生展开高效的学习活动,以此不断提升高中数学课堂上的研究学习质量与效率。例如,进行有关数列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应用数列知识积极尝试研究并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分期付款”问题,使学生通过数学研究真切感悟数学学习乐趣[5]。如:小明想要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购买某品牌价值5000元的相机,已知每一期的付款数目都是一样的,小明的第一次付款时间是在购买该商品的第一个月后,再过一个月进行第二次付款,以此类推,小明总共付了5次款就还清了这笔钱,假如月利率为0.8%,每月利息以复利计算,你们能算出小明每个月该付多少钱吗?此时,很多的学生都会假设小明每月的应付款为x元,然后分别计算购买1个月后、2个月后……5个月后的欠款数,从而得出结果。同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另辟蹊径,从而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发展,如让学生先计算出到第5次付款时所付金额的本利和,然后计算5000元相机在购买5个月后的本利和,前者和后者相等,就可以算出结果了。除此以外,教师还可鼓励那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从贷款角度入手来列出方程并求解。

(四)开发教学资源,拓宽研究学习渠道

高中数学具备非常强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同时还与高中其他学科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还需要教师重视为学生挖掘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合理使用现代化教育工具来辅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便于学生开辟更多学习渠道,给研究性学习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如数学身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和物理学科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在进行过“三角函数”的相关学习活动后,学生已经学会依托于数形结合思想站在函数角度来理解三角函数,并给日后学习更多知识,取得更好发展打下基础。此时,出于更好拓宽学生研究性学习渠道,促使学生各学科能力得到均衡发展的目的,教师就可抓住适当时机给学生列出一道物理探究题,既能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三角函数知识,也能促使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

(五)基于开放性数学题的研究性学习

开放性的数学题属于研究性思维的重要表现。数学教学中,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开放性的数学题属于问题形成的具体过程,属于问题解决过程中具体反映。对于开放性的数学题而言,其问题的解答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性与发散性的思维,以此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感[6]。同时,开放性的数学题通常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着积极作用,运用开放题,其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具备的创新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将开放性的数学题作为着手点,使學生具备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发现与解决问题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数学教学逐渐走向个性化以及开放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不仅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而且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高考知识,而且还能通过充分的思考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研究性学习作为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改进与发展,其还能为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田宏达.研究性学习理念和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巧妙整合[J].数学教学通讯,2020(15):73-74.

[2]宿颖慧.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J].科技资讯,2016(04):78-79.

[3]易姗咪.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邓慧,夏峰.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和实践分析[J].华夏教师,2017(02):22.

[5]朱玲.高中数学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9.

[6]罗燕.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中“数学建模与探究活动”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实践高中数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