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至辉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留居人口呈老龄化、贫困化趋势,人口、资金等要素流向城市,引起农村经济的衰退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形成了集体经济薄弱,人员外流较大的现象,使原本劳动力富集的广大农村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空壳村”,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下去必然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经济战略的背景下,着力破解空壳村的发展困境迫在眉睫。
在当前我国快速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十分良好,但是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仍然严重,依然有不少贫困程度不同的发展区域。在这些相对落后的村庄里,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集体经济萎缩,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因为当地缺少收入来源,使得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留下老弱病残和妇孺在农村,因其农村常住人口犹如大树之空心,我们形象地把这样的一些农村比喻为“空壳村”。在这样的村庄里,村党支部常常难以发挥其应用的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因此,如何破解这些村庄的发展困境,对于协调城乡发展至关重要。”
(一)基层组织建设力量薄弱
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发展的领路人,只有基层强,才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但是因为广大农村缺乏收入来源,导致基层权力瓦解,使得广大农村地区出现基层权力监管缺失的现状,更加严重的加剧空壳村的出现。一些村干部宁可外出务工,也不愿意留在村里,导致农村基层权力缺失。
(二)农村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据笔者走访调研样本地发现,山东省泰安市的一些空壳村在发展过程中,农民的绝大部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所得和当地土地种植所得,一些空壳村虽然有良好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但是长期受传统种植模式以及就业观念的影响,使得农村现有的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甚至一些土地资源处于闲置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村集体的发展。
(三)地缺乏就业岗位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居民收入更是严重两极化,农产品产值相对较低,农民种地收益远不及付出的现象,导致很多农民不愿意种地,加之当地缺乏相应的工作岗位,在农村没有经济来源,大量农民只得背井离乡,进城务工。
大量“空壳村”的存在,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自身发展都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例如,土地浪费。由于土地收入甚微,加之农民缺乏相应的种植技术和农村结构调整理念,使得大量的空殼村出现了土地闲置的现象,极大地浪费了原本有限的土地资源。此外,空壳村的存在影响村容村貌,背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愿景,由于大量青壮年甚至一些老年人外出务工,使得农村的很多房屋无人居住,更无人修缮。因为缺乏相应的管理,导致很多地方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致使农村自然环境恶化。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派“第一书记”到农村
为了解决“空壳村”问题,搞活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泰安市从2011年2月份至今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不断实施了旨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的“强村固基”工程,并先后选派数千名机关干部到薄弱的农村任“第一书记”,深入到农村中,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泰安市开展的“第一书记”工程实实在在地为当地农村发展做了许多实事、大事,解决了诸如上学难、行路难、娱乐难,特别是致富难等问题。 “第一书记”在为贫困农村发展输送了急需的人才、资金、科技等农村极度稀缺的资源的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党员队伍的综合能力,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平稳、协调、快速发展。
2020年7月笔者走进了泰安市夏张镇上王庄村,刚到村口就被眼前的一个健身广场吸引,广场宽敞、布局合理,广场上许多村民在各种健身器材上锻炼着身体,而这正是当地“第一书记”带来的“战果”。当地第一书记在市委组织部、办公室领导下给老百姓进行排难,想方设法让老百姓致富,同时,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扶贫干部在帮助群众力所能及解决问题的同时,还有一项主要任务是壮大集体经济,基层政权稳固不稳固,没有收入,老百姓不信服政府,有了收入,才能带动当地农村居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扶贫干部结合所在村庄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壮大广大农村的主导产业,为村集体增收找准了路子,破解了村集体收入薄弱的瓶颈,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因为找准路子,破了收入难的难题,使得农村“空壳村”经济落后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二)找准路子,打造“空壳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消除空壳村,最重要的是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村蕴含着无限的资源,只有发展才能有出路。在实施空壳村发展模式的探索中,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整合各种现有的资源力量,是空壳村发展路径的一个重大举措。例如,泰安市泰山区D村,长期以来,因为地处偏僻地区,交通不便,群众的经济意识薄弱,认识不到致富的门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守着“金山”却不知如何利用资源,D村一直很贫困,通过上述谈到的“第一书记”和当地资源的有机结合,不仅给村民带来了致富的项目,也打开了村民致富的思路,教给村民致富的方法,使D村的面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D村地处丘陵地带,地势较高,种植农作物产量不高,而D村通过改变思路,结合当地的自然地貌特点广种樱桃等果树,现在建起了五六百亩的樱桃基地,建起了核桃园,群众有了自己的文化娱乐中心和活动中心,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该村基础很弱,长期以来村民没有盼头,通过上述提到的第一书记和当地资源的结合,目前该村整修了新路,道路变得畅通,吸引了村外面的人来投资。
此外,笔者又走进了泰安市肥城市湖屯镇前兴隆村,在新村建设现场,只见一栋栋簇新的楼房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在对楼前楼后的土地进行平整,打造景观绿化带。在前几年,全村524户、1800余名群众还是“土里刨食、靠天吃饭”。如今,前兴隆村已然步入“社区时代”。过去前兴隆村是一个纯农业村,纯农业产粮村,原来每户居民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土地种植,投入多,但是收入甚微。前兴隆村“两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将全村1700亩耕地全部入股村集体领办的汇隆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租给公司后,为解决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和大龄农民的就业问题,该村又成立了汇隆劳务股份合作社。此外,村集体又将沿街土地作价50万元,联合村内12位村民,注资150万元成立了置业股份合作社,统筹运作投资置业,既合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又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新的工作岗位和收益,极大的改变了该村长期经济落后的局面。
(三)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农民收入
为了破解空壳村的困境,从根本上还需要把广大农民重视起来,广大村集体要充分发掘自己所在地的乡村功能价值,引导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移,把更多的二三产业留在农村,增加农民的就业岗位设置,政府相关部门要想方设法建立农村的联农带农机制,让广大农民不但有活干,更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让农民能够脚踏实地留在当地工作。此外,还可以开展企业帮农扶农举措,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的建设当中,通过引入外来资本和专业建设团队,实现对空壳村的开发。要让农村发展,还需要重视农村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一些专业人才和农村产业人才,通过岗位设置和农村人才的有机结合,让广大农村的村民看到当地的发展机遇,让村民开展空壳村“自救”,才是解决空壳村现实问题,实现农村发展最有力的举措。
总之,要解决“空壳村”问题,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只有动员各种力量,才能破解空壳村发展困境,实现空壳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泰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