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宇洋 刘东举 郭 颖
(1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2 辽宁省武警总队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是甲状腺内的肿块可以跟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其主要病因为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肿瘤性结节、囊肿、炎症性结节等[1]。临床上治疗甲状腺肿瘤常采用甲状腺切除术,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切口偏大,在影响预后的同时还会在患者的颈前留下较大的瘢痕,影响美观[2]。有研究表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比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疗效更加显著,为分析其疗效,本文选取92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并作出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9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38.27±3.16)岁;结节平均直径为(1.84±0.56)cm;观察组中,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38.19±3.25)岁;结节平均直径为(1.86±0.47)cm;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麻醉生效后,沿患者胸骨上缘二横指作一纵向切口,分离颈阔肌与颈前筋膜,切除甲状腺叶并放置引流管引流,完成手术,术后给予对症治疗。
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麻醉生效后在胸骨切迹上2 cm左右处作3~5 cm的小切口,切开皮下组织沿甲状腺软骨至胸骨上窝纵向切开颈白线,使甲状腺充分暴露,探入手指触碰病变部位,将软骨与部分甲状肌水平切断,切除后,结扎血管,再结合具体情况将甲状腺牵引,将囊内分支离断,保留甲状腺后被膜。手术完成后放置引流管并依次缝合创口,术后给予对症治疗。
1.3 观察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关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包括声音嘶哑、切口感染、低钙抽搐、呼吸困难、切口粘连。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3.14±21.37)min,术中出血量为(35.18±3.67)mL,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2.51±18.46)min,术中出血量为(24.97±2.58)mL,比较结果为:手术时间(t=12.145,P=0.001)、术中出血量为(t=11.574,P=0.001),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中出现3例声音嘶哑,2例切口感染,2例低钙抽搐,3例呼吸困难,2例切口粘连,并发症发生率为26.1%(12/46),观察组中出现1例声音嘶哑,3例切口粘连,并发症发生率为8.7%(4/46),比较结果为(χ2=4.842,P=0.028),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虽然甲状腺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但是患上甲状腺结节后的治疗方式大多都是进行手术切除,而传统的手术切口较大,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有研究表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比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疗效更加显著,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能够在传统的手术上作出改良,将手术切口缩小,并沿着患者皮肤褶皱操作,术后也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较高[3]。
为分析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92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2.51±18.46)min、术中出血量(24.97±2.58)mL和并发症发生率(8.7%)均<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呼吸困难、低钙抽搐、切口感染的并发症,可以看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优势。
综上所述,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十分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