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献,赵振冰
(山东省胶州市马店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工作站,266300)
山羊关节炎脑炎是常见于成年奶山羊的一种慢性、无反应性关节炎和乳房炎综合征,而在青年山羊呈脑炎,为脑白质病。 目前本病暂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进行防治,一旦爆发将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病的病原是慢病毒亚科中的一种非致肿瘤性、反转录病毒,与羊渐进性肺炎、梅迪维斯纳氏病病毒有共同抗原。 用单克隆抗体可区分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与羊渐进性肺炎病毒,现在有商品化的PCR 检测试剂盒。 本病毒通常不感染胎儿,而主要通过乳汁及初乳传播,有时在分娩时也能传播。 本病在奶山羊上的感染率可以高达60%以上,但临床发病率仅为9%~38%,且羊群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
本病的临床主要有脑白质和关节炎,其中脑白质病在2~4月龄小羊最常见,也可能在成年羊出现,但症状不明显,通常病初是一个或两个后肢不能内收,然后呈渐进性上行性麻痹,最后癫痫发作和死亡。 小羊不发热、警觉、能吃喝,病羊并不一定全部死亡,但麻痹恢复的病例很少。
关节炎通常病程很长,但常出现疼痛、跋行和关节肿胀急性恶化。 本病多发生于1 岁以上的成年山羊,病程一般1~3年[1],临床表现为行动不便,有疼痛感,严重的病羊因长期卧地、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慢性病例,会有典型体质低下。各个关节都可发生关节炎,但腕关节、飞节、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和关节囊最常见。 除疾病最急期,其它各阶段中滑液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慢性病例放射透视可发现在关节和关节囊周围软组织出现矿物化。
本病的病理变化多见于神经系统、 四肢关节、肺脏及乳房。 发生脑炎的小羊在脑白质和脊髓白质可见淡棕色区。 但要通过组织学检查才能发现特征性的血管套、脱髓鞘和软化等变化。 关节炎型病羊剖检时,可见营养不良,原因是病羊生前无食欲和疾病后期无法采食。 由于滑液生成过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渗出和坏死碎片,使关节和滑液囊肿大,打开关节后可见滑液膜增厚并呈棕褐色,还可见结缔组织坏死和由磷酸钙形成的粉笔末样物质。 乳房炎的特征是弥散性肿胀和坚硬,是由乳导管周围渗出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造成的。 肺炎型的肺脏轻度肿大,质地变硬,表面散在灰白色小点,前腹侧肺叶可发生间质性肺炎。
脑炎型山羊关节炎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但要确诊常需作组织学检查或实验室诊断。 出现沉淀抗体可能表明是持续感染,但这不是确诊证据,因为阳性病羊的脑炎、关节炎、乳房炎或肺炎也可能由其它病原因引起。 鉴别诊断包括各种细菌性和寄生虫性脑炎、地方性共济失调(如摇摆病)、中毒和外伤。
关节炎的诊断依据是具有慢性关节炎,并且任何治疗措施都无效的病史以及尸检病理变化。血清学阳性有助于诊断,但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手段。 鉴别诊断包括青年羊关节病、创伤、矿物质代谢失调、衣原体性多关节炎、支原体性关节炎和丹毒。
乳房炎和肺炎的诊断依据是临床症状和尸检病理变化。 鉴别诊断包括各种细菌感染(如乳房炎)和病毒或细菌感染(如肺炎)。
脑炎形式的疾病无法用任何已知的方法治愈,对关节炎可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来减轻疼痛和炎症,羊场可以使用5%氟尼辛葡甲胺颗粒,对病羊的关节炎和软组织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使用方法为按氟尼辛计算,内服给药,按每1kg 体重2mg,一天一次,连续使用3~5 天。母羊产羔后,将羔羊隔离,喂以巴氏消毒后加热56℃1 小时的初乳,这可使新生羊感染率降低90%以上。
本病也可使用中兽药进行探索性治疗,毛德海[2]报道过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制的清温败毒饮方剂治疗本病,方剂根据病羊的实际病情,将多味中兽药煎水后用羊胃导管缓缓灌下,每天使用一次。 连用5 天后恢复健康。
防止本病的发生,因为羊舍内的密度比较高,容易引起本病的病原在羊舍内聚积,转群之前的清扫和消毒有助于打破疾病环节。 病羊要及时进行隔离,羊舍要彻底的进行消毒,羊场要选用高效、低刺激性的消毒剂,如碘伏、碘混合物、过氧化物类等。 外来人员进出羊场要更换工作服,并经过严格的消毒,以防止从外界把病毒引入。
羊场每年定期对羊群进行病原检测,检测结果呈阳性的羊要及时淘汰并做无害化处理。 羊场可以使用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PCR 检测试剂盒,每年对2 周龄以上的青年羊进行检测,净化羊群。 同时,新引入的羊只经检测呈阴性后,方可混群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