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型高血压病的治疗

2020-01-11 19:30邓丽芳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7期
关键词:阳虚高血压病病患者

邓丽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530299)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范畴,阳虚型是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型之一,阳虚的发生除先天禀赋不足外,还与年老体虚、后天失养及久病、失治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是因为生理演变,《黄帝内经》记载“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阴阳俱衰,而阳衰先行。二是因为饮食失节、起居不规律、情志不调等,累及伤阳。三是因为病久或药物伤阳。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长期使用降压药,尤其是利尿药,可先损及阴,终伤肾阳;长期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易耗伤心气,终损心阳[1]。

1 阳虚对血压的影响

中医认为,寒主收引,“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邪易损伤阳气,阳虚又易生寒,导致血脉失温,脉道拘急挛缩,收缩有余而舒展不及,以致血压增高,病位在肾。“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寒伤血”“咸伤血”,阳虚易致脉筋失养,失于温化,浊阴蕴内,血浊失清,则脉道不利,缩舒失和,则致血压异常。寒性凝滞,寒则血泣、血迟,阳虚失运,则水饮、瘀血内生,阻滞络脉,脉压增高,以致血压增高,病位在心、肾。虚阳上亢,阴寒盛于下焦,拒弱阳于宅外,虚阳浮于表、炎于上,生虚火鼓动血脉上行,致血压升高,病位在肝、肾[2-5]。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与中医阳虚证病机相符。研究表明,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与中医肾阳虚致脉寒挛缩的病机相符;水钠潴留、三酰甘油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等病理产物变化与高血压病发病有关,与中医脾阳虚致水湿浊邪停滞络脉的病机相符[6]。

2 扶阳方药调控血压机制研究

研究表明,熟附子煎剂静脉注射能降低犬的血压,使下肢血管显著扩张;肉桂提取液能降低家兔血压,对外周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促进体表及末梢毛细血管血流通畅;附子、肉桂合剂能对抗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血压升高;温经化瘀药物能加速血管内膜磷脂的分解,改善血管弹性,有明显的降压作用[7-8]。五苓散能温阳健脾、利水化湿,其提取液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具有利尿、降压作用,且不造成电解质紊乱,其降压机制主要为利尿、胰岛素增敏[9-10]。金匮肾气丸温补阳气、化气行水,可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11]。四逆汤温阳祛寒、回阳救逆,可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病大鼠的血压水平及血浆、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升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减少肾小球凋亡阳性细胞数量,对缺血肾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发挥调节血压和保护靶器官的作用[12]。

3 阳虚型高血压病的治疗

3.1 从肝阳虚论治高血压病 肝阳虚多见于老年人及绝经期女性,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肉,舌暗,脉沉细或弦细,或易怒,或口苦,或悒悒不乐,不欲食等。若见虚寒证、少阳证或厥阴证之一者,均可从肝阳虚论治。肝阳虚型高血压病常用治法为温肝和血、温补肝肾、温肝暖中。代表方剂有加减吴茱萸汤、加减二仙汤等。朱倩等[13]以温补肝阳法自拟温肝降压方,用于治疗肝虚寒型高血压病患者,获效良好。根据老年患者及绝经期女性肝肾虚损的生理特征,周仲瑛教授采用加减二仙汤治疗肝肾阳虚、虚风内动的高血压病患者,获效显著[14]。方中仙茅根性味辛热、有毒,临证用量、配伍及疗程等应多加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推荐仙茅的每日使用剂量为3~10 g,毒性不显著,其减毒方法有酒制、泔制、配伍(如配淫羊藿)等[15]。颜乾麟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的根本原因为肝肾阳虚,基本病机为虚阳上亢,主张以温潜法治疗该病证,并介绍了阴阳相配、升降相伍的配对用药经验,如温肝通阳的桂枝(少量)与降阳益肾的牛膝(大量)配伍,可补肾降压;辛温上行的川芎与苦寒清降的黄芩配伍,可调畅气机、降压,有效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5]。温桂荣[16]采用吴茱萸汤加牛膝、山楂、天麻、钩藤等治疗因寒积脾胃而犯肝导致肝气挟胃浊上逆的高血压病患者,效果显著。

3.2 从脾阳虚论治高血压病 脾阳虚型高血压病基本病机为脾虚健运失司,致湿聚浊阻饮停,气滞血瘀,痰浊瘀血互结。常用治法为益气温阳健脾,佐以活血化痰、祛湿化饮、温脾补肾、利水化浊。代表方剂有黄芪建中汤、黄芪理中丸、防己茯苓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理中化痰丸等。吕会民[17]采用五苓散加清肝安神之石决明、郁金等治疗50例因中阳虚损、水饮内停导致的高血压病患者,1周内血压全部降至正常。江宏等[18]采用五苓散加减治疗60例阳虚痰湿壅盛所致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0%,且证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从肾阳虚论治高血压病 肾阳虚型高血压病基本病机为阳虚生寒,温煦温养功能失司,脉管挛缩,筋脉失养;或阳虚失温,失化失行,浊阴蕴内,气滞血瘀饮停;或弱阳无力安居元府(脑),浮游宅外成虚火,犯上动血。元阳亏虚,波及脾、心、肝等,引起血压升高。常用治法为补肾健脾、温肾暖心、温肾化瘀、补肾和脉、温肾潜阳。沈丽[19]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4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总有效率为88.89%,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12%。心主血脉,汗为心之液,汗法能鼓舞阳气,使阳气从内向外逐出阴寒水饮,协助和脉降压。王强应用加减真武汤治疗阳虚水停型原发性高血压病,起到温阳利水、发汗通阳和脉之功,收效良好[20]。刘平[1]在西药降压基础上加用温氏奔豚汤治疗30例心肾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其疗效及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西药组(P<0.05)。姜北等[21]根据“肾虚为本,络脉自病”的病机,在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和脉方颗粒剂治疗35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结果显示其可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降压达标率为88.60%,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0.05)。李学贤等[22]在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肾通脉协定方治疗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证候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P<0.05)。马玲等[23]采用金匮肾气丸化裁加龙骨、牡蛎治疗38例老年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4 防治思想

阳虚型高血压病常见于久病、老年、肥胖及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压易波动、反复,症状较重。研究显示,痰湿壅盛证型在高血压病中较常见,而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中,痰湿、阳虚体质患者占比较高[24-25]。笔者认为,防止高血压病向阳虚证发展十分重要,日常要做到“管住嘴”,避免阳从口伤,湿从口聚;“迈开腿”,适当运动,补脾肾,益阳助湿化;“少熬夜”,保证作息规律,情志调畅,气血和则阳气升。高血压病与脾虚、肾虚及痰、湿、寒、瘀、饮等密切相关,湿寒耗伤阳气,故防痰、湿、饮、寒为护阳要素。

猜你喜欢
阳虚高血压病病患者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基于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的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阳虚体质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