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膏药制作工艺及其关键问题※

2020-01-11 19:30赵欣纪武书澎李栋梁魏鑫瑶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7期
关键词:膏药油温炼油

赵欣纪,武书澎,李栋梁,张 业,魏鑫瑶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8)

膏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的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其中,膏剂作为中医药内病外治的代表,距今已有1 600多年的历史,早在《山海经》中就有羯羊脂用于涂抹皮肤以防皲裂的记载。魏晋时期炼丹术盛行,黑膏药开始出现,至唐宋时期,黑膏药的制备逐渐完善,明清时期膏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黑膏药作为传统硬膏剂中较常用的剂型,是以植物油榨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四氧化三铅)共同炼制而成的黑色铅硬膏,将其涂在裱褙材料上而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膏剂。本文对黑膏药的制作工艺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关键问题,旨在为临床中黑膏药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

1 备料及制作流程

1.1 备料 ①药物准备:中药粗料切片或段,或粉碎后备用;中药细料粉碎并烘干,过100目筛;纯麻油;黄丹适量。②器材工具:煤气炉;大铁锅3个;勺子1个;柳木棍1根;大小水盆各1个;铁水桶1个;500℃温度计1支;铁锅盖1个;漏勺1个;长筷子1双;电子秤1台;膏药布若干。

1.2 制作流程

(1)麻油炸料 大铁锅内放入纯麻油,用文火加热,先炸中药粗料,一般在锅内油温升至40~80℃时开始下料,先下粗茎、块根、硬骨、坚壳,再下叶梗、硬枝、种子,后下叶、花、果皮及较细碎的种子类。根据中药炸透的难易程度及药物的耐热力分批次下料,是防止质地轻清易浮的药物炸糊,而质地坚硬的药物能炸透,从而保证膏药的质量。操作时,需用柳木棍不停地上下搅拌,以便顺利炸透所有药物。当锅内温度达到200~250℃时,用漏勺将药渣捞出控净残油,再继续熬制锅内药油约10 min,使药油充分氧化。炸料时应不断观察药材的色泽,以药材外表呈深褐色、内呈焦黄色为度。

(2)炼油成膏 将按以上步骤熬制好的药油离火,待稍凉时倒入铁水桶内沉淀残余药渣,并用纱布过滤,再将药油以320℃温度继续熬制。熬油时一定要使药油温度达到320℃,这是炼油成膏是否成功的关键,只有熬油的温度合适才能使膏药的质地不软不硬。如药油熬得过嫩,则膏药质地软,贴敷在患者皮肤上时容易滑动,但揭时又不易剥离;若熬制药油过老,则膏药质地硬而不易黏附,容易从患者皮肤上脱落。熬油时应控制好油温,并不停地搅动,使药油受热均匀。一般油温在300~360℃时,能加速油与黄丹的化学变化过程,缩短下丹的时间,达到此温度时要立即将锅离火,准备下丹。此时可以量取部分药油,补油或擦手用。因油温过高时容易发生燃烧,在熬油时操作要小心,防止锅内着火。

(3)离火下丹 待油温达320℃时将药油离火,在不低于270℃时加入黄丹,但在温度320℃时下丹最好。黄丹的质量必须纯净,若下丹有杂质,熬成的膏药则不会乌黑发亮,甚至呈现灰白色。离火下丹时,先稍炒黄丹祛除水分,再将其置于100目筛内,过筛后均匀地撒在高温药油中,此时用柳木棍顺时针搅动,使黄丹均匀地与药油化合。搅拌的时间宁长勿短,下丹时间需要5~10 min。若下丹后搅动时间短,丹油化合差,则膏药结构脆散,成药不黑亮。离火下丹时要注意通风,以防油丹结合沸腾时释放有刺激性气味的毒烟危害身体,同时在房内要有灭火设备以防药油燃烧。此时观察油烟的颜色,当油烟由青色变成白色时做老嫩实验,判断老嫩合格后,停火搅动3~5 min以祛除烟气。下丹的标准为每500 g油下210~250 g黄丹,需根据各地季节温度差异进行调整。

(4)祛除火毒 油丹化合后形成的膏药若直接使用,常会使患者局部皮肤产生瘙痒、红肿、水疱甚至溃疡等现象。古人认为,此为油丹高温化合后激发的燥性,称之为“火毒”,现代人多认为是过敏反应。油在高温时氧化及分解时会产生有刺激性的酮、醛、低级脂肪酸铅盐等分解物,经油丹化合生成具有强刺激作用的铅化合物,这些物质一部分可溶于水,化学稳定性差,故可采用浸泡、水喷的方法祛除。浸泡法祛火毒首先是把做好的药油稍放凉后,用勺子舀起药油缓缓倒入有大量冷水的铁水桶中,待膏药冷凝成大块时,切割成数个1.0~1.5 kg的小块,浸泡在凉水中,每日更换新水1~2次,浸泡3~7 d或更长时间,火毒即可祛除。何海珍等[1]采用炸水法和水浸法结合祛火毒,降低膏药对患者皮肤的刺激性。

(5)摊贴膏药 膏药祛火毒后,放入锅内用微火加热,使之溶化,去尽水分,待温度降至70~80℃时,可加中药细粉;温度降至50℃左右时,再加贵重药材及麝香等走窜类药物,所有药物搅拌均匀后即成。此时可选加促渗剂氮酮或辣椒碱。将膏药成品置于膏药布中央摊成圆形的膏药即可。按以上步骤做好的膏药,需密封3~4 d,贴敷时可以减少留渣,古人称为“醒”膏药。

2 制作工艺中的关键问题

2.1 中药与油的比例及炸料耗油量和炼油耗油量一般膏药含中药20%,为膏药的有效量,炸料的耗油量约为20%,炼油的耗油量约为10%,用油越多效果越小,用药越多效果越好。在炸料时还需注意用油宁少勿多,因油少时补药油比较方便,但用油多补丹时比较麻烦。炸料时宁过勿欠,炸过则易枯,但释出药性多、油耗少;炸嫩则药渣含油多,反而释出药性少。

2.2 判断炼油是否熬成的标准 判断炼油是否熬成在熬制黑膏药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是膏药能否制成的关键。判断标准有3个:其一是释放的油烟,炼油时油烟颜色变化过程为青色—黑色—白色,在看到白色浓烟后为即要熬成的标志;其二是沸腾时的油花,以油花在锅中央聚集为准;其三是滴水成珠,用小勺舀取少量药油滴入凉水中,油滴向四周散开随后又聚集成珠而不散开为准,注意此时形成的药膏色泽黑亮,若呈现出灰色或散开则说明炼油较嫩,需要再熬,并多次反复实验。

2.3 检验膏药老嫩的方法 即为拉丝实验,在冷水中滴入少量的膏油,注意不要烫伤,待药膏冷凝温度不高时取出,用手拉扯,若拉丝柔软而黏,说明药膏太嫩,需要再熬;如拉丝脆而容易断,且粗细不匀、质地较硬,则说明药膏太老,需加入前期预留的炼油再熬;若用手拉扯后呈现有韧性的细丝状,且不粘手、色泽黑亮,则说明膏药老嫩合适。此时需注意季节和室温对实验的影响,如冬季气温低,膏药凉得快,若质地发硬,不一定是熬得太老的原因。

2.4 黑膏药又黑又亮的关键 “黑不黑在于熬,亮不亮在于搅”。在熬制过程中必须使炼油可滴水成珠且在油温300~320℃时下丹。搅动瞬间会气泡翻腾,浓烟滚滚,油丹化合充分,搅动10~15 min后,则膏药又黑又亮。若在油温280~300℃时下丹,搅动起来则渐渐气泡翻腾,有浓烟、不大,油丹化合不充分,搅动10~15 min后,膏药发乌。此时可以再次用武火提温搅动至沸腾,使膏药变黑。

3 小结

清·吴师机《理瀹骈文》云:“初亦未敢谓外治必能得效,逮亲验万人,始之膏药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又提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黑膏药作为一种透皮吸收的中成药制剂,与传统口服中药相比,顺应性较高,无首过效应,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2],治疗病种涵盖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皮肤等学科。随着现代医学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证实黑膏药有治疗范围广、药效时间长、疗效显著等优点[3]。康金槐[4]结合其临床经验认为,在贴敷过程中出现痒、红、肿、疱等现象既非火毒也非过敏,而是黑膏药自身的特殊“正药效”,是病邪由内向外、由里出表的表现,是病情好转的征象。这种基于临床实践提出的新认识值得关注,若能通过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将有利于黑膏药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

但由于黑膏药的制作工艺复杂、质量标准不统一及有铅毒性的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既要保持黑膏药简、便、效、廉的优点,又要不断提升其用药安全性。因此,在临床制备过程中,必须加快技术革新,改进制备工艺,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才能使黑膏药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应用。

猜你喜欢
膏药油温炼油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小膏药,大学问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撕膏药避免疼痛小妙招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全球新增炼油产能创40年之最利润率下降在所难免
一根筷子试出最佳油温
一根筷子试出最佳油温
如何判断油温?
碱洗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