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霞
(榆林市榆阳区林木种子站,陕西榆林 719000)
现阶段我国社会科学技术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在快速发展,在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不小的突破和进步,但是我国社会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一定的生产环境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社会中工业体系的并未完善,进而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这一点也是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考验。同时我国林业工程中的营造林项目发展起步较晚,营造林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致使营造林工程难以在生态环境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通过在我国干旱地区大力发展营造林工程不仅可以提高区域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自2005 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林业生态环境,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多属于干旱地区,在此地区进行林业工程建设,不仅可以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还可以对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改观。此外随着我国林业工程的逐步发展,在林业工程中营造林技术也在飞速的进步,因此在干旱地区进行营造林工程开发,就可以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国政府在2014 年颁布了相应的政策,在中西部地区大力开展营造林工作,建设生态友好型林业工程,加大地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满足当前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林业的需求。
生态环境是人们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环境问题不仅与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有关,同时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在干旱地区林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营造林工程中出现的质量影响,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干旱地区开展营造林工程由于受到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影响,营造林工程中所选择的树种需要适应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如果选择的树种不对那么很难在干旱地区种植成活。现阶段我国中西部地区、北部以及东北部地区是发展林业工程的重要区域,根据我国卫星地图显示,这些区域主要是以盐碱地、荒漠地带和干旱地带为主,这些地区具有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所以在树种选择的过程中就需要优先挑选抓沙能力强、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生命特征超强等特点的树种。这些树种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符合当地长期缺水、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严重等情况,因此在干旱地区对树种进行选择是营造林工程中的首要难题。
在干旱地区进行营造林工程建设比其他地区进行造林工程建设更为困难,同时营造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带来的生态效果是一个长期的现象,无法在短时间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干旱地区所进行的营造林工程在实践过程中,对树木进行种植只是工程的开始,对树木进行种植后的维护才是营造林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在营造林工程中,林业技术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强对树木进行管理、管护工作,如果营造林工程中林业技术人员的维护水平较差,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林业工程的发展,导致树木的存活率较低。
在干旱地区开展营造林工程还受到地理地形因素的影响,由于干旱地区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大多都位于中西部地区,且这些地区距离水域较远,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干旱地区在开展营造林工程建设中,大多数营造林工程项目都呈现出河床较高、荒山现象严重、立地条件较差,如果营造林地区靠近沿海地区,那么还会出现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严重,而这些问题都会增加林业工程营造林建设中的难度。
在干旱地区开展营造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众所周知营造林工程建设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可以看到效果,因此如何进行林业工程的营造林建设,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根据自身的多年植树造林经验进行实施。通常营造林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政府在实施营造林计划的过程中不重视培养营造林相关的技术人才,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营造林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国政府当前虽然对营造林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但是在营造林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仍然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甚至在营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出现一些不严谨的现象,例如营造林工程中对幼苗的抚育管理和补植工作中仍存在着一定的疏漏,这也直接影响到营造林工程建设效率和建设质量。甚至部分干旱地区在开展营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合理的套种经济作物这一举动,而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林业工程中营造林建设的质量。
在林业工程中如果想要提高营造林工程建设质量,首先需要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营造林工程建设中统计数据这一工作是林业设计和相关林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依托。营造林工程中,林业设计人员需要重视对营造林数据的统计工作,数据统计人员需要在工作中端正自身的态度,保证所记录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相关部门还需要高度重视数据统计人员的工作素养和工作责任感,对部分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检测,进而选拔出合格的员工来胜任数据记录这一工作,确保在数据记录过程中不会出现纰漏。同时还需要杜绝员工之间瞒报或谎报营造林工程树种数量,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好营造林工程建设,提高营造林工程建设质量。
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进场的苗木进行自检合格后,报专业苗木质检人员进行检验,经监理人员审核认可,并做到质保资料齐全。在监理工作过程中,监理人员按照《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工作形式,对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浇水等进行旁站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发现的质量问题和缺陷,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整改,并通过监理人员检查。
植树造林,三分栽树,七分管护。为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长一棵”,提高造林成活率,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新栽树苗管护工作:①认识宣传到位。通过宣传标语、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宣传等方式,使林木管护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广群众真正意识到林木资源对于自身良好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大家管护树木的自觉性,营造林木管护的良好氛围;②责任落实到位。明确植树造林后期管护工作,遵循“谁种、谁管”原则,责任落实到人,根据单位或个人造林的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和长势进行奖惩。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作用,明确其责任,制定奖惩措施,坚决杜绝人为或牲畜损伤、破坏林木现象的发生,构建长效管护工作机制;③管护技术到位。林业部门要选派技术人员,分赴各乡镇、各村组讲解造林绿化技术要点,全程跟踪指导,提高造林绿化工作技术含量,进一步降低造林成本;针对春季对新植苗木的成活影响较大的问题,应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制订的相关方案,严格实施,提高成活率。
在营造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健全营造林工程建设中的法律法规,确保营造林工程项目可以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在完善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增强营造林工程项目实施中法律的权威性,当地居民和林业工作者意识的造林工程的重要性,同时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大营造林工程中的宣传和管理监督力度,确保营造林工程在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的法制管理条件下持续发展。
在营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林业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相关部门加强对林业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便成为当前营造林工程中的建设重点,林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时刻树立正确严谨的工作态度,加大营造林工程的建设力度。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及时地向上级汇报造林过程中的工作进程和营造林工程中的相关数据,同时还需要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如果由于所上传的数据资料不准确,进而导致营造林工程的决策工作出现错误,那么需要数据统计人员承担直接责任。其次,林业部门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营业管理水平,在开展营造林工程建设中,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使得营造林工程中的相关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林业技术和林木管理能力。
在干旱地区开展营造林工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林业工程建设是否可以高效地进行,干旱地区所开展的营造林工程在建设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营造林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工作,提高营造林工程建设中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障林业工程可以健康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