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
(太原市龙潭公园,山西 太原 030009)
盐碱地指在土壤以及水体中含较多盐分,分为盐土地与碱土两种,土粒密度、土壤的结构稳定性以及渗透能力被盐碱化破坏严重,而且碱性磷酸酶等水解酶活性及微生物呼吸作用,导致植物死亡率变高,景观效果差[1]。太原市龙潭公园内土壤盐碱化程度不同,土壤的含盐量大部分在0.2%~0.4%,甚至达到4.7%,是典型的盐碱地,研究其生态改良,为改善华北地区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扩大景观绿化格局提供有力参考。
太原市龙潭公园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在2003 年太原市动物园搬迁后,太原市龙潭公园在原址上改建而成,公园占地约42.82hm2,水面面积达到16.5 万平方米。生态修复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公园土壤地下水位较高,土壤盐碱化严重,尤其在湖岸周围的土壤中,1m 左右的深度会渗透出地下积水,属于次生内陆性盐碱土,经过多点多次对园内土壤检测,pH范围是8.1~8.6,含盐量平均为1.4%~1.5%,最大值可达3.0%。环湖周围的区域达到重度盐碱土的指标;②土壤内含有砂石较多,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粘土和壤土,公园多为壤土,土质较干旱,植被难以在干旱土壤中生存;③难灌溉,公园湖水面积大,水为碱性,不能使用湖中的水资源对植被进行灌溉[2]。
盐碱地对植物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影响植被生长发育,盐碱地土壤成分不能为植被提供正常生长环境,较短时间就可致其死亡;②损害植被组织,在植物吸收盐分较多且其环境温度较高时,会出现热力效应,致使水分在短时间内蒸发,导致植被的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3];③生理性干旱,盐碱地土壤外部密度较大的情况下,会使植物在生长期间缺少水分,导致植被出现生理性干旱,这对正常生长会产生较大影响;④影响植被吸收功能,由于盐碱地含有大量的氯、钠元素,若氯含量相对较低,钠元素含量则不断增加,导致植被无法吸收其他养分,难以存活。
盐碱地的形成由自然和人文的因素构成:①成土母质,太原市龙潭公园处于地势低洼处,湖水面积大,且前身太原市动物园多为裸露壤土,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雨水冲刷后,盐分极容易沉积在地势较低的土壤中,形成盐碱地;②蒸发量大于补水量,太原市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春季时候主要大风加干旱,年降雨量500mm 左右,降水量低于蒸发量,自然状态下土壤多干旱状态,导致雨水水分蒸发量大于补水量,使土壤中盐含量增加,并渗透到土壤中,导致盐碱地的形成。
盐碱地改良最基础的措施是物理改良:①增加微地形,将地面抬高后,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在种植盐碱土时,利用种植土重新填土来抬高地面,能够达到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目的,使土壤含盐量降低,保证植物的成活率有所提高[3]。太原市龙潭公园的绿化栽植中客土绿化为常用手段,结合地形、因地制宜,挖走盐碱土后,用种植土对原地进行回填,这样提供的优良基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经多年实践证明,此项措施操作简单,改良效果好,既可以节约绿化成本,又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②深耕松土,对园内土壤进行深耕平整可以保证栽植效果还可以使水分均匀下渗,一面出现土壤的斑状盐渍;进行土壤深翻,将土壤表层和下层土壤深挖互换,土壤经过翻耕以后,孔隙度会加大,增强通透性,切断上升的毛细管中的水分,避免水分蒸发,有效阻止聚集的盐分堆积,其次还要重视深耕季节,由于春季和秋季是返盐较重的季节,所以宜在春季、秋季进行,秋季对土壤深耕还可以杀死病虫卵,避免杂草丛生,因此,平整土地、深耕深翻都可以使盐分上升得到有效抑制,防止土壤返盐,有利于植物生长。
在降雨前,对黏性较大、透水性较差的土壤进行有效深耕,使地表土壤疏松,增强土壤透水性,避免盐分上升;③在盐碱地栽植时,将种植区域内的土壤置换20cm 厚的红土,同时在乔木或者灌木树池内也置换红土;④隔离层铺设[5],此种方法主要在对植被栽种时,将塑料薄膜隔离带平置于树穴中,再添加客土,也可以在铺设隔离层后,在上层铺设煤渣、粗沙等,以此避免土壤底部盐分上升,最后把客土填入其中。
在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合理排水与灌溉也能达到较好改良效果:①挖排水沟,绿化地行间每隔100m,开挖小的排水沟,与总排水沟垂直,沟深、宽均为50~60cm,排水沟开沟时要提前整地,降低盐分,最适宜在冬季2 月前做好整地、开沟工作;②合理灌溉,针对土壤湿度、植被生长情况,对灌溉周期、时间进行有效确定;灌溉方法主要以喷灌、滴灌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安装喷灌设备高度,将水分定时定量喷出,以此达到灌溉的目的。构建排水系统主要是将竖井排水以及水平排水两种方式进行有效结合,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位实施调节,将排水与灌溉进行有效结合。
生物改良主要是在盐碱地中“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种植对盐分耐力较高的植被:①适宜太原龙潭公园盐碱地绿化的主要乔木树种有:龙爪槐、银杏、桧柏、柽柳、白蜡、海棠、紫叶李、臭椿、华北卫矛、火炬树、沙枣、山桃、山杏、碧桃、旱柳、刺槐、垂柳、梨树、杂交杨、榆叶梅、桑树、榆树、梓树、柿树、暴马丁香等;②主要灌木树种有:金银木、黄刺玫、紫穗槐、珍珠梅、水栒子、鸡麻、木槿、金叶女贞、丝兰、月季、红瑞木、连翘、锦带、猬实、绣线菊等;③主要地被品种有:委陵菜、赛菊芋、鸢尾、玉簪、萱草、假龙头、落新妇、白三叶、早熟禾、狼尾草、石竹、紫菀、黑心菊、金鸡菊、千屈菜、芦苇、蜀葵、银叶菊、景天、松果菊、天人菊、婆婆纳、二月兰等。
种植应用过程中一般使用乔灌草复合种植形式,达到将地表完全覆盖效果,以此减少水分的蒸发,应当尽量减少修剪次数,增加绿地郁闭度,避免盐碱上移或者积累,达到根本改良盐碱土的目的。
化学改良是指在种植土中增放土壤改良剂、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以降低土壤pH。
盐碱土壤改良剂是利用阴离子有机聚合物的络合增溶作用[5],能够加速溶解碳酸钙,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大量置换与土壤胶体吸附的钠离子,将钠离子随水排走,以此降低土壤碱性。从而改变土壤理化性状;通过微生物作用对土壤酸碱环境实施全面改善,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增加土壤营养[6]。在修复盐碱地过程中,改良材料可选择遵守生物以及矿物质为原料,生产绿色环保植物为原则,在使用改良剂的过程中,应当进行纯植物提取,在此过程中不添加化学元素,使用新型生物土壤改良剂,同时以多种有益物质为基础,从而对盐碱地土壤实施改良。
盐碱地施肥主要选择有机肥等,以动物粪便最为适宜,能够培肥地力,有效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有效降低土壤盐碱浓度,改变土壤结构,同时还可给植被提供正常生理所需的营养[7]。有机肥的腐化过程中,还可产生一定的酸性物质达到与盐碱有效中和的效果,较大程度上改善立地条件。
通过以上改良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盐碱浓度,适应植被生长,以此为我国国土生态较好地修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对园林绿化盐碱地改良时,根据园林绿化施工所需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综合施用各种改良技术,科学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全面提高植被在盐碱地中的存活率,此外,由于土地盐碱地改良与园林绿化施工之间紧密相连,在此过程中不但需要对盐碱地进行有效改良,而且还需要在盐碱化特点的基础上,对新树种实施有效的研究,以此形成新的生态系统,这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在对华北地区盐碱地改良的过程中,园林绿化施工期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改良技术措施,盐碱地生态修复的好为华北地区生态较好的修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