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0-01-11 1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本质发展教育

(辽宁大学教务处 辽宁·沈阳 110036)

0 引言

人类社会的未来,终将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发展,而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全面的本质发展则成为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前提和目的。只有“更好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才能全面的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的把握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质和精髓。在当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移之际,我们应当准确地贯彻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适时地开启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任务——教育。尤其中国的高等教育,则是在本质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为有效和必要的途径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当下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不可回避的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精神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这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未来社会生存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本质要求。

1 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政策和方向上,国家给予了高等教育必要的方向上的指引,然而相当多的高校在政策的理解和教育的实践中,仍然没有精确的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精神,更没有切实的抓住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精髓,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贯彻和落实上,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1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认识不够

(1)首先是在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把握,仅仅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个延伸和分支,并没有提高到与传统教育等高的位置来看待。以往的高等教育更多的是在“教”的方面入手,依旧强调的是口传心授,即使是所谓的“实践”与“实习”,也仅是对于所“教”(teach)知识的验证而已,并没有实质地创新和发展;而创新创业教育在本质上更强调的是“育”(culture),更多强调的是培养,所谓“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亦即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加以孕育和培养,使其全面而自由的生长。

(2)其次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形式化解读。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片面的强调量化的功能,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数字化、表格化处理,既在造成了物质资源的浪费,又对学生的主观认识起到了错误的导向,以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开公司、当老板,将以往简单的体力劳动加以现代化、科技化地包装,就摇身一变成为创新创业企业,这在本质上严重地误解了创新创业的教育本质和意义。

1.2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产生一定层度的曲解

(1)首先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舍本逐末。在贯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国家层面提出了兴办比赛、以赛促教的活动。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高校变成了为比赛而比赛,将本来是教育形式的比赛变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以获奖的多少和高低来评判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的主观想法,将创新创业比赛进行了功利化解读,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本是教育的培养模式,却演变成加分、保研的途径和工具。

(2)其次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均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化、整体性、全方位的过程,这涉及到对其资金设施的投入,专业教师队伍的组建,课程体系的搭建,以及承载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教育是百年才能见效的事业,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收益,这就需要高校在进行投入的过程中不能看重短期效益,不能为攫取立竿见影的效益而搭建面子工程、短期工程。

(3)第三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横向拓展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在于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所以不可或缺的就是高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合作。高校的优势在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前沿问题的把握等方面,而行业的实际情况是其较为欠缺的方面,这就需要与企业建立联系,横向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2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本质的回归

“人的根本是就是人本身”,所以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必然要回归于人的本身,而全面发展亦是人的本质要求,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便是如何更实际地实现和完成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必然要融合到当下的教育实践中去,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教育的分支,而是教育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应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创新创业教育要实现人自身价值

所有的生命体都是趋于发展和向上的,作为类的存在,人也不能例外,人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同时又是劳动的主体,所以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作为劳动的生产者,在变化中同时锻炼出新品质,通过生产来改造和发展人的自身,从而造就新的力量、形成新的观念,创造新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这种积极向上的发展属性,是人的本质要求,而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手段将更好地加速这种属性的发展和实现。“创新”着重培养当代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既能在时间上把握事物发展的纵向联系,也能在空间上把握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创业”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协作能力,使学生既能在生存上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同时又能打破物质条件的围困,从而趋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激发内在的生命力,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终极目标,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

2.2 创新创业教育要全面完善人的社会关系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下人类社会精密协作,共同发展,任何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自生存,社会协作亦是人实现自身发展的高效途径和手段,这不仅体现在物质条件基础上,同时在精神活动世界亦是如此。“创新”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它需要在现有的思维藩篱下突破固有的定式,不断打开认识世界的多个维度,虽是同一个事物,但由于从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维度地进行解读,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事物认知和诠释;“创业”则是在这种“创新”的基础上,开启事物与人全新的价值与联系,通过在物的全新认识上实现人的全新价值。这就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开启了更为全新的道路。我们在继承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实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转型,变传统的输入型教育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求知型教育,如在课程建设方面,不再片面的强调必修课、选修课,而是代之以知识体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同时打破专业限制的壁垒,真正的以学生需求而建立教育教学体系,在根本上促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高校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急先锋,他们是社会发展变化最敏锐的观察者和触碰者,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也间接地在客观上符合了当下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

3 结语

总之,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远,对于当下社会得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尤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刻。它揭示的既是人的自然性需要,也是人的社会性本质要求,更与创新创业教育在价值追求上形成高度的契合。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高校正在不断地完善教育理论和实践,这也是在本质上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有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走出完全切合中国实际的道路。

猜你喜欢
本质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回归本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童年的本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