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伯文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羊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733108)
我国作为畜禽养殖大国,无论是畜禽产品养殖量、消费量、生产量,均列为国际前列。病毒性疾病对畜禽养殖的危害性非常大,严重病症会在短期内造成畜禽大批量死亡,还会影响畜禽产品的品质,甚至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在畜牧领域,畜禽病毒性疾病一直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专业兽医人员要根据病毒性疾病种类采取诊疗方法。中兽医治疗更加注重畜禽本身。由于畜禽本身就带有免疫系统,其免疫能力可以抵御大部分病毒入侵,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愈能力,中兽医就是以强化畜禽自身机体能力为目标,这与现代治疗体系理论相近,为更好开展中兽医质量工作奠定了基础。
畜禽养殖业领域,国家明确提出了禁止使用抗毒化药的政策,这就在畜禽病毒性疾病药物领域产生了空缺。这也为中兽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中兽药具有来源广、成本低、副作用小等优势,十分适合畜禽病毒性疾病治疗。中医治疗理念更多是强调机体协调性,而机体不协调是病毒入侵的重要因素,因此相比西医的治疗,中兽医更加注重预防疾病。中兽药可以发挥两大效用,一是扶正、二是去邪,其中,扶正是指提升畜禽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等方面发挥优势,提高畜禽机体免疫力。去邪是指通过中医药方法实现畜禽排毒,可以通过大小便、汗液、肺气、营血等方式祛毒。
此外,我国的中医行医体系更加完善,通过以阴阳五行、五脏六腑作为基本医学理论,以器官物质作为基础依据,完善的学术体系,与畜禽机体之间有着很大关联性。所以,在确定中兽医防治病毒性疾病可行基础上,采用多元化治疗手段和方法,可以更好的防治病毒性相关疾病。
如在养鸡产业当中,新城疫、禽流感等成为了十分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并且防治难度非常大,一旦大规模爆发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新城疫、禽流感疾病的最大特点就是体温升高、呼吸道症状,在我国《黄帝内经》当中,将此类疾病定位为“疠”、“瘟”,代表具有高强度传染性疾病。瘟分为两个含义,一是指瘟疫,这是瘟疫多数都有湿热性质;二是温热性质的疫,由于疫不仅有温热性质,也包括寒性。所以针对病毒性疾病要辨证治疗,主要是促进血液免疫细胞生产技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在中药选择中,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有:红豆、绿豆、淫羊藿、黄芪、仙茅、黑豆、桑枝、蒲公英等;能够产生病毒干扰素的中药有:青蒿、海藻、黄芪、红花、当归、白芍、白芷、艾叶等;能够清热解毒的中药有板蓝根、大青叶、射干、山豆根、一枝黄花、黄芪、大黄等。根据不同的病毒疾病采用不同药物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提升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如鸡瘟中药治疗可以采用:雄黄、仙人掌、板蓝根、金银花、黄芩、连翘等按1%配合拌料投喂[1]。再如新城疫的中药治疗方案为:生石膏1200g,生地黄、栀子、知母、连翘各300g,黄连、丹皮、地龙各200g,黄芪、赤芍、玄参、桔梗、淡竹叶各250g,水牛角600g,干草和板蓝根各150g,青黛100g,细辛5g,干姜10g,将这些药物粉碎到0.5-1.0%与饲料搅拌和药液饮水,即可起到很好的疗效。
近些年我国养殖业逐渐朝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也增加了病毒性疾病发病率,猪牛羊等动物体形更大,养殖投入成本较高,如果爆发病毒性疾病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常见病毒性疾病有口蹄疫、羊痘、小反刍兽疫症、蓝耳病等,并且呈现为高发趋势,特别是对于口蹄疫等疾病,免疫效果越来越低,传统药物防治难度很大、治疗周期长、成本高。而借助中兽医防治方法可以有不错的效果。如在口蹄疫治疗当中,使用金银花、甘草、当归、连翘、党参100g;板蓝根、贯众、白花蛇舌草、黄芩 200g;薄荷、荆芥300g,将这些药物捣碎煎服使用,每天一次,连续3-5天即可起到很好效果。再如羊痘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黄柏45g、黄芪6g、栀子6g、黄连3g煎服,每日一次,连续灌服3天即可起到不错效果[2]。
可见,如今我国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体系还不够成熟,但在多年研究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并且具有成本低、标本兼治、副作用小等优势。总之,随着中兽医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在畜禽养殖领域的作用会更加凸显,未来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