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胡娟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高峰畜牧兽医站,743000)
牛胃积胀病属于养殖常见病,该病也被称之为气胀病,主要是由于牛进食了大量易于发酵产气的物质进而导致发病的,病牛会出现明显的嗳气、腹痛、腹胀等现象,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牛胃积胀病,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基于此,本文着重对牛胃积胀病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
众所周知,牛胃是储存食物的重要器官,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当中如果进食了大量的食物,超过胃负荷量就极易导致发病,或者进食了大量易于发酵的腐败产气物质,就会导致牛胃积胀病的发生,具体如下:
1.1 饲养管理不善 牛在过度饥饿的情况下贪食了大量的精料、优质饲草,就会诱发胃积胀病。
1.2 突然改换草料 突然改变饲养方式,由舍饲改为放牧,喂食麸皮改为精饲料,喂食黄草改为青草,牛贪食后就会导致该病的发生。 与此同时,喂食过量不易于消化的粗硬饲料,喂食过量精料,此外,牛如果误食了一些腐烂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后,其胃内会产生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极大的刺激着胃肠粘膜,导致胃排空机能出现障碍,最后诱发该病[1]。
患有胃积胀病的牛,往往会出现剧烈的腹泻现象,粪便中含有一些血液、粘液,恶臭味熏天。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牛食欲逐渐废绝,精神状态不佳,喜饮水,反刍逐渐停止,同时伴有高烧等症状。
2.1 急性 患有急性胃积胀病的牛,会出现站立难安的现象,腹部明显肿胀,甩头,呼吸较为急促,张口呼吸,口气酸臭难闻。 症状较为严重的牛,会出现卧地偏躺,弓腰叉腿移步等现象。
2.2 慢性 患有慢性胃积胀病的牛,精神萎靡,腹胀并伴有疼痛感,摇头摆尾,张口哈气,回头望腹,呈偏躺扭腰姿势,行走时四肢张开。 观察病牛的瘤胃部,可以发现其腹壁紧张,触诊可以发觉病牛胃内部出现食糜稀软的表现。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牛呼吸愈发困难,心跳明显加快,眼球突出,站立不稳,行走的过程当中会全身出汗,最终倒地不起。 此外,个别病牛会出现麻痹、窒息等现象[2]。
2.3 脉色 患有胃积胀病的牛,口水色鲜红,口津粘连,舌苔枯黄现象,唇干有裂纹,脉象洪大。
中兽医治疗牛胃积胀病,应遵循消积破气、宽肠利便的原则,具体可以采用下述方法进行治疗。
首先,使用消积平胃散治疗,其方为:木香24g,苍术、炒厚朴、炒枳壳、玉片、炙甘草各 30g,炒香附、炒二丑、滑石、炒大黄、炒莱菔子各45g,陈皮、山楂、神曲、麦芽各60g,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后加入适量开水冲调,温后灌服,针对疾病病例,可在此方中加入石蜡油1kg,灌服给病牛即可。 灌药后使用木棍擀牛腹1 小时,针对慢性病例可在此方中加入捣碎的生萝卜0.5kg,灌药后遛牛1 小时。 每间隔1 日服药1 次,连续服用3 次即可。
其次,可以使用消积导滞散治疗,其方为:木香、巴豆霜各15g,滑石、炒郁金、千金籽、番泻叶各 30g,二丑、香附、枳实各 45g,炒大黄 60g,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开水冲调,再加入猪油250g,温后灌服给病牛即可,此方适用于体壮牛。
再次,可以使用大黄90g+ 食盐150g 治疗,研磨成粉末状后加入开水冲调,再加入石蜡油0.5kg 灌服即可。
最后,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要认真做好护理工作,禁止喂食草料,并帮助病牛按摩腹部。 饲养管理中及时检查饲草饲料,避免出现腐烂发霉现象。
我镇李某家饲养1 头3 岁龄牛,日常以舍饲养为主,偶尔放牧,2019 年6 月7 日,养殖户发现牛出现异常状态,精神萎靡,腹部肿胀,频繁回头望腹,张嘴打哈欠,呼出气体中酸臭味明显,触摸牛的腹部病牛会发出哀嚎,并且症状越来越严重,养殖户随即前来求诊。 观察病牛的养殖情况,饲喂状况,发病牛槽中饲草及饲料存在不同程度的发霉现象,并且近几日养殖户突然更换了料草,结合病牛的临床症状和饲喂情况,最终诊断为胃积胀病,随即采用上述消积平胃散方治疗,3天症状明显改善,5 天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