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奇
云南艺术学院(650000)
1943年春,历经5年的改造,哀牢山深处的陇西世族庄园终于建成问世。建筑风格的设定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因战乱等原因,为了提高建筑的防卫能力,该建筑采纳了欧洲中世纪城堡式的建筑风格。建筑外立面的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而内部则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形式。从外观上看,庄园有坚厚的墙基,雄伟的欧式大门。庄园整体可分为门广场、前院、中院、大院、正堂五个部分,用来满足人员的日常生活。而建筑整体“完整平衡、中西合璧、俨然紧凑”。
大门东侧以中西结合的石雕为主,门的外侧以西式的石雕为主,将中国传统的结构柱替换为欧式的罗马柱,内侧门板以木材为主加以中国传统狮头把手。大门的外形是下方上尖的形式,整体构图是对称的,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韵,采用了“借西形,展中意”的表现形式。
外侧的石雕以浮雕的表现形式为主。门的两侧雕刻了两条龙,表现双龙戏珠的概念。紧接着两侧雕刻了卷草纹,中间雕有牡丹的形状,最外边雕刻有牡丹图案。雕工精悍,体现匠意。门的上檐也是以浮雕的表现形式雕刻有十二生肖,表示一年十二月。最上面还雕有一对麒麟,形态严谨,气势逼人。内侧以木材为主,上下并雕有对联,在横批的两侧雕有“寿”字纹样。上下两联旁边,雕刻着六幅吉祥图案,在这六幅图案中穿插着书法,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1]。
整个庄园共有六个花坛,花坛以汉白玉为主要材料,两块石头之间用铅块衔接(将两块石头的边缘预先凿出工字形状,并将铅融化浇筑其中),从而保证花坛的整体性。花坛的整体形状以复合式为主,上下大、中间小,形成工字的复合形状。并在凹下去的地方雕刻有书法、绘画等图案,表现手法均已线雕为主,在线雕的基础上赋予色彩,总体层次分明,使得每一块都有着独一的字画,每一幅都有着自己的韵味,每一笔都展现了工匠的修养,每一幅都体现了中国文人的情怀。
陇西庄园雕刻分布最多的部分就是它的柱基。整个庄园的柱基只有两种,一种是复合式柱基,另一种是金瓜式柱基。门口的柱基、明间的整体柱基以浅浮雕为主,柱基的上半部分以卷草纹为主环绕一圈;中部以瓜形为主,边沿以中浮雕来体现雕塑的厚重感;柱子下半部分以万字纹为主,环绕一周,下面接着莲花花瓣。整体气势浑厚,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加以外国形态来体现庄园的工艺精到。另一部分是以复合式柱基为主,共分为四个面,整体以深浮雕为主雕刻四个独立的画面,有喜鹊、菊花、兰花等吉祥图案。
庄园的木雕中融入了书画元素,以提升整体的韵味。木雕主要在建筑外立面和结构柱上,内部的雕刻主要用于陈设。建筑的木雕均与彩绘相结合,这对于保护木材起到较好的作用,同时也给建筑增添了极大的装饰效果。
庄园建筑在门的位置是以镂空雕刻和彩绘为主的。隔扇门和槛窗主要在棂心板、裙板上作雕刻,其余部分则以绘画为主。二进院的第一扇门主要以绘画为主,在门的造型上以浅浮雕为主,规划出门的外轮廓,并在外轮廓的基础上绘制彩绘。绘画的内容以书法和吉祥图案为主。正房和耳房的门都以线浮雕和镂空浮雕为主并给予描金,如正房的门绦环板上雕有菊花、仙鹤、莲花、器皿、瑞兽图等,门的裙板上雕有云龙、蝙蝠、瓶花或龙、瓶花、拂尘、笔、 团寿字符的组合纹样,有福寿如意、博古通今的含义。在三个耳房隔扇门的绦环板上雕有器物、插花、盆景、花卉等,构图简洁;裙板上均雕龙,气势非凡。窗子的窗心是由棂条花格组成,棂条和雕饰合而为一,从而达到统一中有变化的效果。门、窗均装设玻璃,使得整体空间繁简得当、层次丰富,不仅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并且使得建筑的室内采光得到了提升,空间层次丰富[2]。
庄园内书画分布极为丰富,在花坛、门窗等处均有绘制。书画内容表达了当代文人的思想。书画在材料中的体现技法有雕刻、木板绘画、浅浮雕等,良好地与建筑结合在一起。在庄园的正门就有书画的表现形式,在对联的两侧也有书法的介入,并且都是当代名家的题字。进入庄园后在花坛的周围也有书法的介入,以石雕为主要表现形式,书写当代的风情。
天井部分、正房和耳房书画着八仙的图案,用以体现中国传统韵味。在正房的两边均有四幅八仙图案,在两幅中间配有两幅小品书画,均以梅、兰、竹、菊为主要表现元素。二层所有的门都采用浅浮雕与绘画相结合的手法,用浅浮雕制作出基础形并附有书画。二层整体风格朴素纯真,隔窗上不做过多的修饰,只在隔窗两侧附有书画,大部分以青松、梅花、书法等纯真的元素来体现文人的内在修养。
陇西庄园的雕刻手法和表现形式与材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与地域风格相协调一致。如石雕所用石材都以汉白玉为主,所用工匠多为本地工匠;雕刻反映出古拙、朴实的工匠文化,汉白玉花坛的书画处理有着温润细腻的气质。
木雕的材料以当地的松木和楠木为主,木雕均施以彩绘或土漆,使得木雕不仅具有形的美,同时具有色的美,为建筑增添了极大的美感,不仅增加了装饰效果,同时也达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目的。邀请名家为庄园题字,再让工匠雕刻,为陇西庄园的雕刻艺术注入了多元的文化特征。屋顶均以青瓦为主要材料,与屋面的红色相呼应,给人以朴素雅致的气质感[3]。
陇西庄园的雕刻以石雕和木雕为主,在建筑不同位置运用不同的手法来达到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如石雕部分根据不同的建筑构件,如花坛、正门等,运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如深浮雕、浅浮雕、阴刻、缕空雕刻等,体现审美与使用的统一。木雕构件也充分显示出这种特性,可以看出工匠的匠心、匠意。如上文所述,木雕主要在门、窗等部位,根据不同的位置和视觉效果及构件的功能来选用深浮雕、浅浮雕等不同的手法,这些木雕在建筑庄重、严整、刚性的气质下增强了建筑的体量感,使平直的建筑构件变得硬朗而有情韵,庄园屋脊上没有做过多的雕刻,从而达到了繁简结合的目的,内实外虚,让整体建筑通透而有韵味。此种处理不仅为屋面增色不少,还起到了保护屋面的作用,使得该建筑远看十分耐人寻味。
陇西庄园受到一定的宗教和政治影响。宗教文化主要体现在道教文化与佛文化上。体现道教文化的雕刻主要有 “八仙过海”、“群仙祝寿”、“暗八仙”等,还有一些本土宗教元素。政治主要体现在入门时的旗帜和空间布局的等级分布上,庄园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都不是主人的步入之地。陇西庄园的正门局部引入了西洋建筑的装饰与陈设的做法,在雕刻上的主要体现是将西洋的罗马柱与中国传统柱基相结合。整体构图形式借助中式的构图法则,加上西洋的表达手法,使得整体细节做到极致,但又缺少了简化的部分,给人的感觉较为庄重。结合了多方面的文化,如儒、道、释、本土文化、彝族文化和西方多种文化;表达了材料与题材的统一。在整体处理手法上,不仅增强了建筑的体量感,丰富了建筑立面的细节,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借此传达滇东北地区建筑的艺术性与其自身的审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