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应龙
(甘肃省渭源县秦祁乡畜牧兽医站,748200)
猪病毒性腹泻是引起养猪业广泛损失的一类疾病,由于养猪场饲养密度较高,小范围的病毒性腹泻都会引起整个群体的病毒性腹泻,因此需要在小范围猪发病初期给予快速的治疗。随着中兽医学的发展,探究中西医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的新技术,很有必要。
目前,猪病毒性腹泻主要分为三类,为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胃肠炎,轮状病毒腹泻。三类腹泻的致病病毒不同,但都具有显著地感染性,能够无年龄差别的感染猪群。并且感染速度迅速,在感染初期到后期的时间较短,能够较快时间致死,并且致死率较高。临床上,感染猪病毒性腹泻的病猪在出现出现精神低迷,体表温度升高,出现呕吐、泄水等肠胃疾病,排便通常会出现异常,粪便呈现黄绿色,表面含有大量的粘液,并含有含有消化液的食物残渣。感染后期,猪体重降低,出现饮用脏水,体温出现剧烈下降,随后死亡。
解剖发现,发病的病猪出现肠胃系统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胃体膨大,胃粘膜出现损伤,胃液内出现异常消化蛋白。肠道出现扩张,肠粘膜出现损伤,甚至会呈现肠粘膜脱落。肠道内存在大量的异常黄灰色粘液,并伴有大量的粘液泡。此外,可以发现免疫系统出现损伤,淋巴结出现肿块,肾脏体积增大,并且会出现沉积物。此外,猪病毒性腹泻由于会损伤免疫系统,会在发病期间导致猪出现大量的细菌感染,从而加重猪机体的负担。对于猪病毒性腹泻,重要的是进行止泻,特别是后期,未能够止泻的病猪会出现脱肛,严重的水分缺失,肠胃功能失调,会导致猪整体免疫能力的进一步下降,一旦病猪腹泻停止,将会在较短时间能恢复机体正常功能。
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播性与传染性,因此,在预防初期,首要需要进行对养猪场的自查。需要对养猪场内的所有猪进行筛查,特别是外来引入的种猪,需要进行免疫检验,防止出现自带病源。并且要对养猪环境进行检查,清理养猪场内的杂乱区域,特别是驱赶极易携带病体的鸟类以及犬类进入养猪场,防止外源病毒传播[1]。由于大部分猪病毒性腹泻是由于环境引起的,特别是卫生状况有着显著相关性。在不同季节中,卫生标准各不相同。在夏季,对于养猪场养殖密度应当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大量粪便残留。在病毒性腹泻疾病高发阶段,需要给予抗病毒药物的预防,例如在饲料中添加板蓝根等。在冬季,要注意猪舍温度,适当补充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饲料,提高猪自身免疫力。
轮状病毒具有热敏性,在高温情况下,会发生灭活,因此,在进行外部条件防治中,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病毒防治。主要是在根源上解决病毒。在冬春季病毒性腹泻高发阶段,可以采取紫外线排灯对猪舍进行照射,灭活病毒[2]。适当的提高室温,保护猪舍温度,并在特定时间内采取统一通风。防止温度流失。此外,需要加强对猪舍内地面和整体环境的干燥。
中西医综合防治主要体现在在中西医协同治疗和中医保健方面。在预防初期,可以通过中医补充相关抗病毒中草药来提高猪体的抗病毒能力,如板蓝根,黄芪等。在西医方面,要对猪群做好疫苗的防治。在做好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同时在产前 45 天和15 天做好K88K99、987P,产前 30d 注射传染性胃肠炎 - 流行性腹泻- 轮状病毒三联疫苗、TP 二联苗等[3]。补充适量的益生菌,维生素,提高疫苗在体内的活性。随后,在猪群出现病毒性腹泻时,首要的是采取西医的隔离,疏散,消毒方法。
首先将病猪隔离出去,随后对发病猪舍进行消毒,降低猪群密度,提高猪舍温度,并且对相关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可以采取甲醛以及氢氧化钠等化学物质进行消毒。并且控制人群,动物的走动,减少病毒的进一步携带与扩散。随后,对病猪进行治疗。在中医方面,可以采取甘草,板蓝根,连翘,黄芪等抗病毒中药进行治疗。在西医方面,可以联合注射抗病毒针剂,对于伴有细菌感染的病猪,基于抗生素注射。此外,可以通过1kg/T 的包膜氧化锌进行联合治疗。薄膜氧化锌能够有效的降低病猪的腹泻,在减缓腹泻程度后,继续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能够进一步治愈猪病毒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