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雪琴 王丽 闾小勇 鲁有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人体被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后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1],以轻型和普通型感染患者居多,约占全部确诊患者的90%[2]。轻型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低热、鼻塞、轻微乏力,具有更强的潜在传染性[3];普通型患者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头痛、腹泻等[4],肺部CT提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肺外带更为明显[5]。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临床预后总体较好,有少数患者病情加重,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等,甚至发生死亡[6]。由于对新冠肺炎的了解尚不全面,且人群对新冠病毒缺乏免疫力,因此,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诊疗护理工作对控制疫情十分重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团队于2020年1至3月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新冠肺炎的诊疗护理工作,本研究总结期间197例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选取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3月收治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19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9例,女88例。平均年龄(48.16±10.98)岁。平均住院时间(12.31±5.08)d。
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五、六、七版)》作为诊断标准。轻型患者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六、七版)》中的临床分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检查未见肺炎表现;普通型患者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五、六、七版)》中的临床分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肺炎表现。
1.3.1 治疗方法 新冠肺炎尚无特效药物,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主要采取卧床休息、对症支持、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7]。抗病毒治疗以口服利巴韦林、阿比多尔,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吸入为主,部分患者应用连花清瘟胶囊辅助治疗;抗感染治疗选择莫西沙星、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物为主;有相应临床症状患者予以对症治疗。
1.3.2 护理方法 (1)病情观察。重点关注患者主诉、体征、症状,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为每例住院患者配备体温表,教会患者自测体温的方法,动态观察体温变化。患者体温低于38.5 ℃时,每6 h观察1次呼吸、心率/律、血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及神志;体温超过38.5 ℃时,以上指标每4 h观察1次。(2)氧疗护理。本病区收治的患者主要采用鼻导管吸氧(1~4 L/min)或面罩吸氧(≥5 L/min),部分患者采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根据患者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调节适合的氧流量。鼻导管吸氧时,要求佩戴外科口罩。高流量鼻导管吸氧使用一次性鼻塞和管路,使用中要求患者尽量闭口呼吸,佩戴外科口罩。注意观察管道是否通畅,避免受压、松脱,同时注意避免鼻腔、耳廓皮肤受压,可酌情使用安普贴进行保护。及时清理回路中的冷凝水,避免高流量气体产生气溶胶。定期做血气分析,评估氧疗效果,必要时更改其他呼吸支持方式。本病区有21例患者采用面罩吸氧,有17例治疗3~5 d后改为双鼻塞吸氧;7例患者采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5~8 d后改为鼻导管吸氧;其余轻症患者均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3)雾化护理。雾化吸入α-干扰素是新冠肺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方式。雾化器选择面罩式,指导患者经口吸入。清醒患者在雾化时宜选择坐位或半卧位,将面罩紧贴面颊,保持无缝隙状态,然后再打开氧气装置,减少气溶胶产生,同时也减少药物对面部及眼睛的刺激。雾化吸入前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或拍背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将氧流量调至4~5 L/min,雾化吸入15 min。雾化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治疗结束后,嘱患者温开水漱口,清洗雾化器待干燥后备用,使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病房内物体表面。本组有112例患者接受雾化吸入。(4)心理干预。患者确诊新冠肺炎后,易产生疾病恐慌或逃避心理,以及隔离后的失落、孤独,如未经及时干预容易引起心理障碍。发热、缺氧、咳嗽等临床症状以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可能加剧这些精神困扰的恶化[8]。护理人员每天与患者交流,做到聆听、陪伴,了解其心理变化及需求,给予必要的情绪疏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其战胜疾病的勇气及信心;鼓励患者寻找合适的途径宣泄情绪,比如大声唱歌或倾诉;教会患者呼吸调节的方法,尽快平复心情,也有助于呼吸功能恢复;通过多媒体等途径接收新冠肺炎防控专业建议,减轻患者因信息过载所致的心理负担;为患者提供与家人、朋友或专家电话、微信视频沟通的条件,接受亲情支持和专业疏导;对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患者给予生活护理、提供必需生活用品、饭菜加热后送至患者床边,缓解生活困扰。(5)健康宣教。通过宣传手册、视频、微信等途径宣传新冠肺炎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典型临床表现、治疗进展、防护及疾病康复知识,及时解答患者疑问。面对面教会患者正确的七步洗手法和洗手时机。出院患者指导其隔离期间的注意事项及疫情防护措施,指导患者休息,适当参与体育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增强自身抵抗力。(6)营养支持。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9]。一日三餐由医院合理分配,饭菜搭配营养均衡,蛋白质以蛋类、牛奶、瘦肉为主,维生素以新鲜果蔬为主,如早餐搭配鸡蛋牛奶,午餐搭配有鸡汤、排骨汤、银耳汤等各种营养汤,晚餐配有水果和酸奶。(7)早期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具体活动,通常在输液结束后进行呼吸操锻炼、肢体拉伸或做广播体操等,每天2次,以锻炼腰背部肌肉的力量,促进肺部康复。同时,利用视频指导患者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改善肺部正负压转换。(8)对症护理。本组共有发热患者112例,体温低于38.5℃时,鼓励多喝水,给予温水擦拭降温;高于38.5 ℃时,遵医嘱药物降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患者伴有腹泻,密切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遵医嘱进行粪常规检查、监测电解质,给予止泻治疗。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易消化、少油、少渣食物。对伴有咳嗽、咳痰患者,嘱其多喝水稀释痰液,取半卧位,指导其有效咳嗽,拍背,必要时予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痰液粘稠者,床边放置吸引器备用。(9)用药护理。严格按照诊疗方案使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如阿尔多比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及时汇报医师处理。避免和患者近距离长时间接触,减少交叉感染风险。(10)消毒隔离。污染区每日3次应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拖地,半污染区及缓冲区物体表面、地面,每日2次彻底擦拭、拖净;每日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30 min以上;绝对禁止使用中央空调,循环风每小时消毒1次;房间门保持长闭状态,患者无特殊情况不出房间。使用一次性止血带,保证一人一用;用2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患者排泄物30 min以上入厕,用双层医用垃圾袋密封包装生活垃圾及医用垃圾,分别贴上醒目标签后用2000 mg/L含氯消毒液喷洒,以鹅颈式封扎;每日每例患者发放1个外科口罩,指导规范佩戴。每个房间门口配酒精消毒液,进出房间前后严格进行手卫生处理。患者出院后,严格落实终末消毒处理,患者使用的棉胎、被褥应用紫外线消毒。
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五、六、七版)》规定的出院标准或解除隔离标准。
经积极治疗与护理,188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复查CT较前明显吸收或基本完全吸收,连续2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安排出院,进行14 d隔离;9例患者病情加重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10],具有一定病死率。相关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通过刺突蛋白与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结合,侵入细胞,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心脏、肝脏和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疾病[11]。该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主要采取卧床休息、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同时辅之病情观察、用药护理、氧疗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观察病情时,要根据患者病情区别对待,做好相关记录及交接。遵医嘱用药后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开展氧疗、雾化吸入时注意采取措施避免气溶胶的产生和聚集,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治疗结束后及时进行物体表面的消毒处理。早期康复锻炼可以加速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早期、因人而异,选择适宜的活动方式进行锻炼,有利于促进肺部康复。同时,营养支持必不可少,合理分配三餐,保障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的合理摄入,增强患者抵抗力,为疾病康复奠定基础。新冠肺炎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患者容易产生明显的负性心理,将心理干预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有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释放。在进行心理干预时,护理人员要善于应用沟通技巧,疏导工作要耐心、细致。认知的偏差会导致患者判断力下降,甚至造成身心损害。护理人员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教,让患者正确认识新冠肺炎,认识隔离治疗的必要性,掌握基本的防护知识。此外,为阻断疫情传播,隔离病区的消毒隔离措施至关重要。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188例患者痊愈出院。在新冠肺炎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不断总结护理经验,形成科学化的流程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