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霞,黄校华,梁赵秀,刘祥坤,杨世观,邓钦阳,张小燕
(1.广西钦州市钦北区植保植检站 钦州市 535099;2.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农业农村局 钦州市 53509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灰翅夜蛾属(Spodoptera),又名秋黏虫,起源于美洲地区,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的特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重大害虫。2019年4月钦州市在钦北区首次发现,随后迅速扩散到全区11 个镇的玉米种植区。该虫在玉米整个生育期皆可为害,受害可造成减产20%~30%,主要以幼虫为害玉米心叶及雄穗雌穗。为抑制草地贪夜蛾发生态势,控制其对玉米等作物的为害,本文选用5种药剂开展田间施药对比防效试验,为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设在钦北区大寺镇那河村六队石超雄玉米田。试验田面积934 m²,地势开阔,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玉米栽培管理一致,长势良好,叶片青绿。喷药时玉米处于拔节期,品种为正大619。选择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期进行防治。
供试药剂5种(市售),使用浓度见表1,另设清水对照。每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为50 m²。
施药采用桂林洪氏喷雾器有限公司生产的DX-9A 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双空心圆锥喷头,工作压力为0.2-0.3MPa,将药剂按设计的浓度与清水兑成药液,均匀喷到玉米的心叶至轻微滴水。整个试验施药1次,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药剂。施药当天天气晴朗,微风,气温25 ℃~34 ℃,施药后24 h 内无雨。于施药前进行虫口基数调查,并在施药后1 d、3 d 和5 d 分别对各处理进行防后活虫数调查。每处理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每点查20 株,共调查100 株。同时观察有无药害现象及对其他生物有无影响。
虫口减退率(%)=〔(处理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1-(对照区处理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对照区处理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DPS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版本9.50。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P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施药后调查发现,5种供试农药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详见表2)。施药后1 d,以5%氯虫苯甲酰胺ULV 40 mL/667m2的速效性最强,防效为59.38%,与其它处理的防效均有极显著差异;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 40 mL/667m2防效第二,为36.84%;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SC 50 mL/667m2、15%甲维.茚虫威SC 20 mL/667m2和4%甲维·虱螨脲ME 40 mL/667m2防效在27.27%~35.29%。药后3 d,5%氯虫苯甲酰胺ULV40 mL/667m2防效达89.22%,20 亿PIB/mL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SC50 mL/667m2为72.58%,防效第二,15%甲维·茚虫威SC20 mL/667m2、4%甲维·虱螨脲ME 40 mL/667m2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 40 mL/667m2防效分别为69.57%、60.81%和54.63%,5 种药剂的防效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药后5 d,防效达到最高峰,5%氯虫苯甲酰胺ULV 40 mL/667m2防效为94.95%,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SC 50 mL/667m2、15%甲维.茚虫威SC 20 mL/667m2、4%甲维·虱螨脲ME 40mL/667m2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40mL/667m2防效分别为89.09%、76.28%、70.67%和57.56%,5种药剂的防效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
表2 5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本试验选择了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品种进行施药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表现出一定的防效,其中以5%氯虫苯甲酰胺ULV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能快速、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在草地贪夜蛾大发生时可用于应急防治。20 亿PIB/mL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SC 作为生物农药具有广谱、低毒、无残留等优点,对人、畜安全,对作物及环境无污染,但药效偏慢,建议防治时两种农药轮换或交替使用,以延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