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洋,李海
(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机械通气建立的人工气道对正常的解剖和生理因素有明显的改变,它阻碍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自行清除能力,增加了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概率。采用机械通气后的不同时间气管支气管细胞形态学的改变会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粘膜损伤情况、机械通气后粘膜损伤程度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性,以及对机械通气参数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造成影响[1-3]。
抽取我院100例患者进行调查,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8~70岁,平均(41.02±4.38)岁。
①对100例机械通气患者均实行吸入气为含氧30%~100%的空氧混合气体处理,并采取充分湿化后进行加温直至达到34~36 ℃,温度由呼吸机自动控制[4-5]。②于机械通气第24 h、48 h、72 h、96 h、1周吸引深部气管腔内分泌物,应用新一代液基细胞学涂片系统(美国利普系统)处理后行脱落细胞学病理检查。显微镜下确定气管吸出物涂片中的细胞类型和每一类细胞的总数,确定分组类型。根据不同病因患者的纤毛细胞和组织游走细胞的多少判断粘膜的磷状化生及损伤情况,判断粘膜的抵抗力降低情况。根据脓细胞出现的时间判断细菌感染情况。根据对细胞形态学改变的观察,合理调整呼吸系数,合理应用抗生素。③常规经皮监测血氧饱和度,于机械通气后每天做动脉血气分析1~3次,掌握肺呼吸功能及交换功能。④在提检深部气管腔内分泌物的同时,检查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血常规、胸部X线片,评估有无呼吸机相关肺炎及程度[6-7]。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血气指标()
表1 血气指标()
见表2。
表2 炎性因子()
表2 炎性因子()
A、B组出现气胸各1例,胸腔积血B组1例;C、D组出现气胸2例、3例,肺不张1例、3例,胸腔积血2例、4例,肺挫伤/撕裂伤2例、3例。
随着呼吸机广泛应用于对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关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降低和死亡率的减少方面国外文献虽有文献报道,但就其气管粘膜细胞学改变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尚无报道[8]。机械通气是当今危重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自应用临床以来,呼吸机就不断完善,在临床上的使用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但支气管粘膜损伤及其程度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关系的临床研究尚无报道,因此借助于本次研究的研究成果对机械通气患者粘膜损伤的程度和血气指标集炎性因子和X片检查进行探讨,以寻求最完善的机械通气改善之法[9-10]。本次研究对机械通气患者不同时间气管支气管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及对患者血气变化、炎性因子、X片的影响进行分析,其粘膜损伤程度不一,粘膜正常、轻度、中度及重度损伤患者实行机械通气后,血气指标的改善情况不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有明显差别。
综上所述,改善机械通气时气管粘膜的损伤程度,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炎性反应程度,改善氧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