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结妹
(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 广东·广州 511453)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的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和生命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永恒追求。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如果脱离了生命的本原,只传授知识,忽视培养与塑造学生的心灵,一切只为了升学率,这种教育就丧失了生命的意义。课堂教学应该是传授知识、开启智慧的同时应以人的发展为本,润泽生命。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和热爱生命,积极引导学生探寻生命的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让人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彰显尤为重要。
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独立与期望关注和呵护并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抗诱惑能力不强,社会经验匮乏,抗挫折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困难容易形成孤僻、封闭自我,造成心理问题;学校追求高升学率、父母望子成龙的功利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支配下,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忽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致使部分中学生漠视自身生命、伤害虐待他人的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年因食物中毒、溺水等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上万以上。我国大多数初中生自救、紧急逃生技能有所欠缺,面对欺凌和暴力,大部分的受害中学生不懂得自卫和智救。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必须正确教育和引导,才能提升他们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促进学生身心成长。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内容强调: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中文中提到的健康生活素养是指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这些要求都是在立足学生个体生命的现实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服务社会。《道德与法治》作为生命教育实施的载体,主要从课程性质、教材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师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作用,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培养自尊自信、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培养家国情怀,积极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的精神。更好的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新课标的新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培养学生品德观念的育人课程,对于开展学生生命教育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充分体现本课程应充分发挥生命教育功能。教材从三方面设置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1)认识生命。①对生命的认识。生命是最珍贵的财富、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和最具智慧、敬畏生命,珍视生命;②对自身生命的认识:发现和认识自己、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正确调控情绪、正确对待学习压力等;(2)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珍视生命、法律伴我们成长、同样的权利,同样的保护、同住地球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3)提升生命价值。做更好的自己、绽放生命之花、增强生命的韧性、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奉献社会等。生命教育内容在各年级的教材都有体现。七年级“生命的思考”、“做情绪的主人”从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积极面对挫折、学会自我管理的角度珍爱生命;八级“网络生活新空间”,从自我保护提高辨别能力等方面珍爱生命;“崇尚法治精神”、“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等从法律和社会责任层面上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九年级“同住地球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中国梦”“与世界共发展”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层面上珍爱生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生命至上,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怀。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按课程标准,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善于开发和利用中学生已知的生活知识和生活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和国家发展,在学生认识体验与践行中赋予课程教学以生命力。在讲《绽放生命之花》时,我引用同学们熟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杜富国的先进事迹: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物体,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事后,他仍然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面对生活,心里还惦记着雷场的排雷进度,百姓的生活能否尽快恢复平静。孟子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杜富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舍生取义。他在关键时刻,用生命守护生命,用生命护一方百姓的安全,他在有限的生命里诠释和追求无限生命价值,同时也诠释了谁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我们每位同学都应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的优秀品质,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乐观坚强的品格,立志成才,无私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不负韶华,绽放生命的价值。《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课堂教学运用社会生活资源,让课堂教学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积极探索,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觉悟,达到教育的目的。
体验式教学就是设计出一些合适的情境或活动等让学生融入其中,进而直接体验并更深刻地领悟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每个章节都安排了相关的活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知识。在讲授《增强生命的韧性》中“什么是挫折”?“面对挫折人们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反应有什么不同”时,让学生体验自身的挫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在记忆中的“不愉快”的事件。这些事件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的?交流分享。在正确或错误的面对挫折的做法中,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通过发掘自己的生命的潜能,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讲授“如何正确认识挫折”时,创设情境:林肯充满挫折的一生,提出问题:从林肯的一生中,你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在探究体验生命教育的教学中学生才能更好地领悟生命、珍爱生命,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把生命教育的理念引进到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生命教育内容和社会生活资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懂得感恩生命,敬畏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体验生命的美好。并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生命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