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涉林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模式浅析

2020-01-10 18:36:34赵彦斌张力栓曹新志
河北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果树现代农业园区

赵彦斌,刘 颖,张力栓,曹新志

(1.石家庄市林果技术研究推广服务中心,河北 石家庄050051;2.石家庄市林业执法大队,河北 石家庄050051)

现代农业园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始于1994年,经过起步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急剧膨胀阶段,现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但发展势头依旧强劲[1]。现代农业园区的出现,优化了区域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推进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改善了农村公共设施条件,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带动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自2015~2019年,石家庄市政府按照相关标准,共评审认定了100家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其中有23家被评定为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这些园区的主导产业涉及粮食、蔬菜、林果花、中草药种植、畜牧养殖、乳品、果品等加工、农业休闲郊游等。其中主导产业为林果花种植与加工的省级园区13家,市级园区38家,两者合计占全市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总数的51%,占据半壁江山。通过对这51家涉林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综合分析,其建设类型从大的方面可划分为零点起步建设型、规模基地带动型、科技引领发展型和精深加工培育型,每个类型可细分为若干不同的模式。

1 零点起步建设型

这种类型的园区绝大多数是从零起步开始建设,由具一定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投巨资在大中城市周边、山区或平原区按照园区规划高标准兴建,主导产业为果树与林木花卉种植。园区基础设施、生产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全部为新建且配套齐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较高。这类园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前期投入大,果树未进入盛果期,主业收入低,二三产业盈利点少,入不敷出,多数园区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1.1 都市休闲观光带动发展模式

指在环省会区域或都市近郊,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为形式,以观光农园、农业公园为载体,消费群体主要面向省会居民和近郊居民,综合农业生产、市民生活、休闲观光及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正定县森露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园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正定县森露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园(森林河趣那主题公园)始建于2014年,位于正定县中华大街西侧滹沱河两岸,园区土地为沙荒地、林地和一般农田,规划总面积1333多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67hm2,由燕山大学规划设计。主要由森林河趣那主题公园、玫瑰爱情主题园、两岸自然风情观光园、蚕桑文化产业园、平安野槐林林下花园5个不同园区组成,是一家集香草花卉种植观赏,婚纱、婚庆产业,时令果蔬种植、采摘,芳香产品深加工,房车露营、餐饮、游乐,大型活动举办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产业园区,2016年被评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其特色文化产品有音乐节、灯光节、啤酒节、风筝节、动漫节。园区年接待游客34万人,年实现营业收入600余万元。园区建设经营主体为石家庄一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正定县森露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1.2 山区综合开发建设模式

指在山区地带,以项目主导为根本,统筹国家山区综合开发专项资金,依托荒山荒地进行因地制宜、以林为主、全面发展的综合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行唐县神树湾生态农业园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

行唐县神树湾生态农业园区始建于2013年,位于行唐县上闫庄乡上闫庄村,规划总面积1733hm2,其中核心区面积867hm2,由河北农业大学规划设计,并以河北农大、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为技术依托。园区充分发挥周边原始次生林、岩壁、峡谷、传统建筑等特色旅游资源优势,进行农林种植、农副产品经营等生态农业的综合开发,是一家集林果种植、休闲观光、果蔬采摘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区,2016年被评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划分为“一带六区”,即田园画卷带和神树印象、青青果园、湖光山色、乡野山林、神树农庄、老林花海6个分区,主路两侧分布10万株的苹果、大枣、樱桃、山杏、核桃等果树,建设有农产品加工车间、烘干房、烧酒车间、冷库、游客接待中心、宾馆、农家乐、垂钓区等设施,2019年园区营业收入1000多万元。园区安排劳动力就业350余人,其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50%以上,带动2000多个贫困户实现脱贫。园区建设经营主体为河北旺甲果蔬贸易有限公司,已形成“公司+经纪人+农户”、“公司+基地+雇工(农户)”的经营模式。

1.3 土地托管经营模式

土地托管是指农户将承包的土地托付其它经营主体管理的经营方式,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托管,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实现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土地托管经营模式是指园区采取以土地托管为经营方式的土地经营制度,能够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河北联民圣农庄园现代农业园区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河北联民圣农庄园现代农业园区始建于2014年3月,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寺家庄镇东营村东南侧,规划总面积2698hm2,其中核心区面积217hm2,是一家具有典型都市农业特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驱动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2017年被评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按照“一区多园”、“多主体叠加”、“多思想主导”进行设计,核心区分为休闲旅游观光区、高效规模种植区、林下生态养殖区、农产品物流加工区、综合服务区,其中高效规模种植区种植桃树、葡萄、苹果等果树133hm2,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54座;示范区分为标准化种植区和生态畜养殖区。2019年园区营业收入1000多万元,园区先后荣获省级、市级荣誉称号10多个。园区土地托管主体为鹿泉区联民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建设经营主体为河北雍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2]。

1.4 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模式

指以龙头企业作为园区建设经营主体,将农户分散的土地进行流转,集中纳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按照园区规划统一开发建设,利用自然资源与主导产业优势配置相关的二三产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平山县泓润现代农业园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

平山县泓润现代农业园区始建于2014年6月,位于平山县岗南镇尚家湾村,规划总面积72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93hm2,处于丘陵区,是一家集果树生产、科技孵化、科普教育、休闲娱乐、观光采摘、生态休闲度假、农产品展示展销、加工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区,2016年被评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现已累计投资近4亿元。园区设有露地果树园区,种有樱桃、葡萄、冬枣、猕猴桃、蓝莓等北方果树,建设了北方最大面积1.8万m2的热带植物温室科普园、21座钢架樱桃与蓝莓温室、3座火龙果温室大棚,还兴建了欢乐牧场、萌宠乐园、水上乐园、垂钓场、拓展中心、宾馆、游客中心及平山县首家大型生态餐厅。2019年,园区共接待游客50多万人,各项总收入1600多万元,带动附近6个乡镇的1950个贫困户稳定脱贫,先后荣获国家、省级、市级荣誉称号20多个。园区建设经营主体为河北泓润林木种植有限公司,已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

1.5 农业公司投资建设模式

指以农业公司作为园区建设经营主体,将农户分散的土地进行流转,同时承包园区周边一定面积的山场,按照园区规划统一开发建设,以林果业种植、采摘为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井陉县梨岩现代农业园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

井陉县梨岩现代农业园区始建于2012年,位于深山区的井陉县天长镇梨岩村,规划总面积733hm2,其中核心区面积213hm2,是一家集果树种植、观光采摘、登山健身、休闲娱乐、农家餐饮、木屋住宿、会议接待、茶艺书画、成人拓展、全地形越野、池塘垂钓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园区,已累计投资近6000万元,投资人为梨岩本村个体大户高建忠,他原是一位做煤炭洗选加工的煤老板。果树种植区占地47hm2,种植樱桃、杏、李子、葡萄、梨、寿桃、蟠桃、石榴、苹果等树种,以苹果为主,每年5月至11月初,均有果品供游客观光采摘。2019年,园区共接待游客近4万人,各项收入600多万元,常年解决劳动力就业70人,先后荣获省级、市级荣誉称号10多个。园区建设经营主体为井陉县假日梨园农业有限公司,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2 规模基地带动型

这种类型的园区是依托原有的果树规模种植基地或支柱产业改造而成,基础设施、生产设施相对齐全,果树管理水平较高,产品品牌市场知名度一般,一三产业融合度高,经营状态良好,园区建设的侧重点在于提升第二产业比重和产品品牌的市场知名度。

2.1 规模果树基地带动发展模式

指在原有大规模果树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延伸配套与之相关联的第二三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倾力打造成为高标准、高效益的生态产业园区,使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赞皇县皇城枣海现代农业园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

赞皇县皇城枣海现代农业园区的前身为赞皇大枣产业园区,始建于1980年。皇城枣海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始于2015年,涉及赞皇县西阳泽乡、清河乡、赞皇镇3个乡镇12个村,大枣种植面积1万hm2,其中核心区西阳泽乡吕庄村枣树种植面积233hm2,是一家集枣树科研生产、立体种养、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园区和赞皇大枣产业化示范基地,2018年被评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设立入口区、观光塔、相府纪念馆、枣乡庄园、枣文化博物馆、生态农业种植园区6个功能区。2019年园区大枣业产值1.2亿元,惠及3个乡镇12个村6000余户2.4万农民增收致富。园区建设经营主体为赞皇县皇城枣海农业园区有限公司,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及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2.2 果品采摘带动发展模式

指个别农村农户自发种植的小面积特色果树,进入结果期后,特色果品吸引了众多的都市居民前来观光采摘,农户收入可观,由此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大规模的采摘基地和支柱产业,后经完善相关设施打造成为高标准生态产业园区。赞皇县鲍家滩樱桃现代农业园区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赞皇县鲍家滩樱桃现代农业园区始建于1995年,位于赞皇县西部浅山区的土门乡鲍家滩村、龙堂院等4个村,整体面积700hm2,其中核心区鲍家滩村面积220hm2,是一家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高效樱桃特色为主导产业与蔬菜、药菌、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绿色协调发展的生态产业园区,2017年被评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设立观光采摘区、科普教育区、农事体验区、休闲娱乐区、服务管理区、餐饮住宿区6个功能区,先后引进105个樱桃优良新品种,建设了现代节水灌溉工程,应用了先进的农业机械,与大连市果树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及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核心区鲍家滩樱桃园区内家家户户都种植樱桃,循环采摘路、停车场、农家乐等设施一应俱全,日可接待游客3500余人。2018年园区樱桃业产值达到1.5亿元,农户年均增收6500元以上,樱桃种植已延伸至鲍家滩周边20多个村。园区建设经营主体为赞皇县福源樱桃专业合作社,已形成“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3 科技引领发展型

这种类型的园区依托原有的果树基地和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关系,基础设施、生产设施配套齐全,果树管理水平高,产品品牌市场知名度高,一三产业融合度高,经营状态良好,园区建设的侧重点在于提升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的服务设施水平。

3.1 科技引领发展模式

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果园物联网应用为突破口,以矮化密植高光效树形、水肥一体化、病虫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为基础,以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作业机械化等为重点,全面实施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档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为现代果业发展树立样板。赞皇县小西川现代农业园区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

赞皇县小西川现代农业园区始建于2013年,位于赞皇县许亭乡军营和岭根底村,规划总面积1400hm2,核心区面积153hm2。园区重点打造苹果、大枣等果品生产基地,以果树、苗木、花卉、药材为种植主体,建设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康体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园区技术依托河北省农科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为河北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园区建设了果园物联网系统,由3个层次组成:数据采集层、信息传输层、处理应用层。在终端显示平台上,土壤与大气环境数据、果园生产管理信息、视频实时监控图像、果品农残速测数据、国内大型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价格信息可自如切换显示,采集的土壤数据可通过自动控制终端开启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有力地推动了园区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建设。2019年,园区总产值1200多万元。园区建设经营主体为河北科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3.2 品牌引领发展模式

指利用当地优越的立地与气候条件,依托与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建立标准化果树生产基地,生产市场畅销的优质高档果品,并将生产的苹果注册商标,培育品牌,依靠名牌产品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现代果树产业园区。井陉矿区天户峪昊源现代农业园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

井陉矿区天户峪昊源现代农业园区的前身为昊源林果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位于矿区贾庄镇天户峪村,园区规划总面积88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80hm2,是一家集果品采摘、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精品农业体验园。园区建设了苹果、甜柿等果树的生产或采摘园,推广应用了多项苹果管理新技术,自主选育出2个优良红富士品种,新建了多媒体教室、冷藏库、自动选果车间、旅游配套设施、游客接待中心。园区与河北农大建立了30多年的技术合作关系,并作为其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生产的“昊源”苹果荣获国家、省级评比奖项近20项,“昊源”商标被评定为河北名牌产品和河北省著名商标,果品不仅销往北京等周边省市,还出口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的发展愿景正成为现实。2019年,园区总产值近700万元,果农人均收入22000元。园区建设经营主体为井陉矿区昊源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4 精深加工培育型

这种类型的园区由具一定实力的果品加工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或改造而成,而其又处于果树规模基地范围内。为保证上游原料的优质安全,加工龙头企业选择附近的特定果园,投资改善该果园的基础设施与生产设施条件,提升果树管理水平,生产优质安全的果品,进而生产出市场畅销的高档加工产品。园区一二产业融合度高,经营状态良好,建设的侧重点在于提升园区第三产业的服务设施水平。赵县绿诺现代农业园区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赵县绿诺现代农业园区始建于2012年,位于赵县范庄镇,规划总面积100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13hm2,主要由综合服务区、现代种养区、加工物流区、观光采摘区4个功能区组成,园区建设投资方为河北绿诺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总投资1.3亿元。河北绿诺食品有限公司位于赵县范庄镇,是一家主要从事灌装果蔬原浆及果蔬浓缩汁生产的外向型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总资产3.2亿元,占地11.2hm2,建筑面积3.5万m2,建有现代化生产线三条,年产浓缩雪梨汁、雪梨浆和雪梨系列饮料12万t,年销售收入1亿多元。产品出口到美国、欧盟、澳洲、东南亚等地,是目前河北省规模最大、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科技含量最高的集雪梨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食品企业。园区由绿诺梨都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管理,公司对园区生产的优质梨果高价收购,以提升梨汁、梨浓缩果汁的品质,已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5 小结

从以上各类型涉林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实践过程,可以发现其具有的共同特征:一是科学规划先行,建设思路明确,功能定位准确,板块布局合理;二是主导产业突出,经营业态丰富,基础设施配套,物质装备齐全;三是硬件标准高档,投资规模巨大,科技支撑强劲,组织管理严密;四是三大效益显著,经营业绩稳升,吸纳就业突出,带动作用明显。这些类型模式及特征对本地乃至外地现代农业园区今后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果树现代农业园区
种果树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4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4
现代农业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3:12
园区的开放样本
商周刊(2018年24期)2019-01-08 03:30:3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