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茹 詹 祥*
(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6)
未来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高超的医学技能,又要具备全面的创新能力、人文精神、交流艺术和服务意识。当前,医学社会实践已发展成为有社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不少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着医学专业学习和课题任务来开展,通过科研训练课题申请等形式使学生提高以医学专业技能为主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效实现了医学社会实践目的性,教育性,服务性和效益性的统一。
医学作为直接服务于人体健康和生命需求的科学,是最贴近人性的本质特征和体现人文关怀的行业,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也承担着实现全民健康的重任。医学生,作为医学科学发展的中流砥柱,只有其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及时把握脉络,将自身所学与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够在未来的医学事业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社会实践并非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医学生们在学校并不能够学到整个医学科学过程的所有知识,并且也很少有机会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际,而能够有机会在学校的引导下参与社会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过程中融会贯通,不断检验自己的能力,才能客观、填密地掌握人体的机理和疾病的发展过程。坚持实际联系理论,将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反思,在实践中思考、发现并解决患者或诉主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在学校之外切实地走进群众,了解群众疾苦,积累诊断治疗经验,有效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更好更有力量地肩负起救死扶伤的医学使命。
晋代名医杨泉在《物理论·医论》中写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医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注重治病救人的能力,还应该包括培养并强化其将医学与人文有机结合的意识,古代之所以将医术称之为“仁术”,正是因为医术从来不是冰冷生硬的,它需要医者的“悲悯”,需要人文精神的孕育,需要热爱,尊重和理解。现如今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上需要解决的也不仅是患者的身体健康问题。医学院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环境,让医学生有真实的情景体验,比如入户访谈,没有排队、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利益纠葛,只有心与心的沟通,体会彼此的喜怒哀乐,这样更有利于医学生将其情感渗透到以后的医疗活动医疗行为中,才能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理解尊重并帮助患者,为患者解决身体和心灵的病痛。
参加社会实践的医学生都是为了实现锻炼自己、服务社会的共同目标而走到一起的,彼此之间容易产生认同感,团体内部也容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场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对象,面对不断变化的对象,需要自行组织活动,要独立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没有课堂教学的束缚和校园生活的限制,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分散的人群召唤在一面旗帜之下,如何分配任务以便于快速的完成工作,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商讨对策,从维护集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人意见、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成为自觉和必要的行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想要调动贫困村民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最有效措施是使其从中获利,这也正是促进其思想转变,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最有效措施。根据全国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贫困户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建档立卡占总数的42%,因此想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全民健康就是重中之重。对于医疗扶贫需要将其落实到人,精确到病,消灭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
为贯彻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积极响应2019年“三下乡”社会实践及“健康扶贫青春行”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号召,2019年暑期组织以医学生为主的“精准聚焦,健康扶贫”医路初心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赴连云港市灌南县、宿迁市沭阳县、徐州市丰县等27个经济贫困村,开展大型义诊、扶贫政策宣讲与调研、健康教育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入户调查和访谈共计810户农户,问卷调查及入户访谈近千户,健康教育与政策宣讲覆盖近千人。
医学生虽然不是真正的医生,但最终都会学有所成,走上岗位,成为医学界的一份子。所以,医学生在求学期间接触义诊等活动十分重要。进行义诊活动时更多地请专家诊断,由学生协助,这样既弥补了医学生的诊治能力的局限性,同时对于医学生而言,是丰富经验的良好机会。
组织学生下乡协助义诊,进行健康科普宣传,对广大农民进行医学知识的宣讲等公益活动,如科普医学基础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测量血压、心肺复苏操作等常见的生活问题。将所学医学知识通过学生自己在实践中的理解和感悟,总结归纳,解决老百姓实际健康问题。
义诊过程和健康宣传过程中,要求队员们分工明确、互相配合,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不仅是将健康知识传单发放到群众手中,更应该有针对性地普及常见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鼓励村民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周围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更好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为贯彻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步伐,本次社会实践中加入了问卷调研和入户访谈环节。对于医学生来说,此次问卷调研和入户访谈锻炼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对健康扶贫工作的深刻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其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高度融合。
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与先决条件,也是科学决策的最有效办法。本次实践中对3县9镇27个村,每村30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以详细周密的问卷收集资料。小组成员由一开始不是很熟悉流程,到后来随着与村民的交流增多,做起问卷调查也更加得心应手起来。
小组成员每村选取1-2户贫困人口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深入访谈,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围绕“先诊疗后付费”、家庭签约服务等相关政策详细介绍,深入了解各户人家的家庭基本情况、家庭经济负担、卫生服务需要和卫生服务利用程度等方面的情况,真诚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而广泛收集有关健康脱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抓住脱贫问题的脉络,引导贫困患者科学就医,健康脱贫。
医学始终受到人文精神的孕育,注定与群众密不可分。将社会实践活动贯彻才是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健康脱贫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小组成员们亲身体验到人民的疾苦,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理性分析和判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健康脱贫“号准脉,下对药”打下坚实基础。
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正常和异常状态的、复杂的实践科学,所以医学教育一定在实践过程中探究人体的发育、发病的机制,从而才能真正实现治病救人的宗旨。医学院校为培养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高素质创新医学专业人才,将医学生引领入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中,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让学生实打实干,秉持着“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才”的信念,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和昂扬向上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医学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