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喻分析的中医眼科“五轮学说”研究

2020-01-10 06:41胡瑛张明明陈仁波宿蕾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喻体医家五脏

胡瑛,张明明,陈仁波,宿蕾艳

五轮学说是中医眼科学指导辨证论治的重要理论之一。在五轮学说中,眼由外向内分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五个部分,并分别对应脾、心、肺、肝、肾五脏,这是中医眼科诊治眼病的常用理论依据之一,古代医家通过此理论来阐释眼的生理和病理机制,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认知语言学角度认为,中医“五轮学说”同中医学的其他理论一样,充斥着隐喻思维,呈现的是一种特有的思维模式或模型,从隐喻的角度来解读五轮学说,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五轮-五脏”配属。

1 “五轮学说”的隐喻分析

隐喻,是指概念系统之间的映像关系,在隐喻结构中,隐喻由“本体”“喻体”和“喻底”三部分组成5[1],其中,“本体”是理论中所研究的对象,包括病症、病机及治疗与用药,而“喻体”是具体的事物,通常来源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用以表示复杂抽象的中医理论。凭借“喻底”,不同的事物会被联系在一起,即是用一个概念域结构去解释另一个概念域结构[2]。

在中医学中,隐喻是普遍存在的。有学者[3]提出的“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识的语言”,以取象比类为典型代表的认知模式即具有隐喻性。人们对一些不了解的事物进行认知时,会借助某种工具或中介,并通过这种中介利用人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或概念来认识未知、无形的事物或概念,这个过程即为隐喻。古代医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但是由于受限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对生理、病理特点及关系推测不能在解剖上得以证实,因而借助了哲学理论,如类比推演,用相近或相关的自然界万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可进一步将之推理分析得出自然结果,以指导治疗用药。

1.1 五轮与五脏配属

五轮学说源于《黄帝内经》中眼与脏腑相关的理论,《灵枢·大惑论》[4]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为五轮学说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太平圣惠方》[5]提出“眼有五轮,风轮、血轮、气轮、水轮、肉轮。五轮应于五脏,随气之主也”,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进行补充完善。

五轮学说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及对人体解剖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类比、分析、推演等思维方式,经过高度概括而逐渐形成的,是古代医家们经验结晶之体现。它的思维模式首先是受取象学说影响[6],“象”指物象,指五脏表露于眼部的现象,脏腑状态的变化在眼部不同的部位和层次会有不同的症状,一切皆可体察、可感知,而这种感知是五脏病变在眼部的直接呈现,体现了内部与外部的相互暗示、相互统一。这种取象即是隐喻认知理论中的一种独特现象。这种思想精髓也被一直沿用,经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归纳。

取象比类的过程即是将始源域的特征描绘为目标域的特征的典型的隐喻思维的应用,它不强调过程,只强调关系。一方面这些隐喻式的阐述为学说增加了新内容,但另一方面也为后世提出了解读与研究的要求。隐喻研究有三个基本理论,即替代理论、比较理论和互动理论。其中比较理论最受学者推崇[7]。比较论认为,隐喻的成分之所以能建立联系,在于通过比较概念之间的语义特征,发现他们存在的相似关系。也就是说,喻体和本体有关联点,比喻的意义就在于某一组在语境中被确定的关联点。比如“白睛属肺”,这个隐喻的意义是:白睛色白而坚韧,且覆盖在眼球表面为目珠的外壳,与肺主白色属金,为五脏之华盖相似。在比较论观点中,隐喻的根本就在于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预先存在的,隐喻是设法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些相似点上来。通过直觉思维来表达这种动态变化的关系本质,虽然表述简洁,但非常抽象而突兀,具有模糊性及整体性。而五轮学说即是根据这种相似关系进行了轮脏配属。如《审视瑶函》[8]中明确指出:“脏本也,轮之有症,由脏之不平所致,未有标现证,而本不病者。”清晰的说明了“轮为标,脏属本”的轮位-脏腑关系,即运用其“同气相求,取象比类”的思想将轮、脏相互配属,体现了朴素而又抽象的整体观念。

1.2 五轮与五脏的系统性

“喻体在向本体映射的过程中,可见其中的一个或数个特征转移到本体之上,很多情况下是数个特征成系统地向本体映射。[9]”隐喻内部的本体和喻体是不同层次的概念,本体是下级概念,喻体是上级概念,这是一种系统内部部位与整体的对应,解释了五轮学说的配属关系。五轮-五脏的配属之说,现代医学的生理知识无法完全解释说明,但是将这种对应关系应用于临床常常都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这也说明了该经典理论是经过大量的经验总结,其配属关联是具有科学性的。这种隐喻的系统性,体现在概念之间的结构关系上,本体、喻体间有内部的一致性,也存在因果性。这种因果性表现在眼部疾病相关于脏腑病变的映射。因此,对于眼科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肉轮指上下睑,在脏属脾,在腑属胃,故出现眼睑病变多从脾胃论治;血轮指内外眦,在脏属心,在腑属小肠,故出现内外眦病变多从心和小肠论治;气轮指白睛,在脏属肺,在腑属大肠,故出现白睛病变多从肺和大肠论治;风轮指黑睛,在脏属肝,在腑属胆,故出现黑睛病变多从肝胆论治;水轮指瞳神,在脏属肾,在腑属膀胱,故出现瞳神病变多从肾和膀胱论治。上述论述涵盖了取象比类、司外揣内、由里推表等多种隐喻过程。

本体与喻体在隐喻过程中互相交涉,互相作用。一方面研究对象间的相互关系被不断的挖掘,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和想象不断的建立新的联系。五轮学说的隐喻思维有一定的特殊性,不是中医学中常见的将抽象事物进行的形象化解释,而是通过对机理的推断,将本体、喻体在人脑中形成的一种关联。这种关联是经验医学中特有的认知手段,运用一组事物的经验认知来理解另一组事物,启发人们发现事物之间潜在的内部关系,并建立一种平行的隐喻综合体,并基于这种关系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如肉轮胞睑红肿,皮下硬结,触之不痛,痰热之象责之于脾胃,治疗上多采用健脾利湿,清热散结,常取得较好的疗效。

2 对临床的指导及局限性

古代医家根据这种取象比类、同类比附、司外揣内等的藏象学说,认为五脏与五轮的关系密切,脏轮相互配属,五轮-五脏构成一个多维联系的立体网络,根据“同气相求,取象比类”的思想,认为不同脏腑发生病变时,其相应的轮位也会出现对应的病变[10],五轮学说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辨证体系,成为中医诊断的一个重要补充,临床上以此为依据治疗各种眼病。如《审视瑶函·五轮不可忽论》[8]曰:“夫目之有轮,各应乎脏,脏有所病,必现有轮,势必然也,肝有病则发于风轮,肾有病则发于水轮,脾有病则发于肉轮……又况亢则乘,胜则侮,并病合病,自病传病,生克制化,变通之妙……大约轮标也”。时至今日,五轮学说仍被中医眼科届广泛重视。

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隐喻理论中的某些认知模式本身即具有局限性,如本体、喻体之间关联的可靠程度如何,朴素的类比推理的代表性是否足够广泛。同时,该学说过分的强调了系统之中的映射关系,拘泥于本体和喻体,整体观则有不足。例如,“白睛发黄,病位在气轮,责之于肺”,但是临床上多由脾胃湿热交蒸肝胆。水轮之病,责之于肾,而临床上五脏六腑皆可涉及。同时,定位具有不定性,并没有关于疾病性质的阐述[11]。在疾病治疗当中,医生仍需从人的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不可拘泥于轮脏配属。

3 小结

基于以上分析,“五轮-五脏” 配属是基于隐喻结构而形成的概念,这种关联将中医学中的“五轮”分别对应“五脏”这一上级范畴,而两者在隐喻过程中提供了同样重要的信息,体现了眼与脏腑的整体关系,这一“黑匣理论”尽管在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却是中医眼科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通过隐喻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该学说及其形成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同时,认识到这一“中国式隐喻”的局限性所在,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理论对其进行挖掘与取舍,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感悟,构建更加科学的中医眼科体系。

猜你喜欢
喻体医家五脏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试析杭州方言词中的喻体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漫画
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