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侣,宁 允,李文姣,赵 琦,吴也兰,金昌德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1]中明确指出,加强护教协同工作,有计划地培养护理骨干人才。跨学科合作的团队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学科的优势,培养大批护理骨干人才,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2]。近年来,在护理领域中基于艺术策略的研究已经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3‑5],表明艺术在护理领域中的优点、用途和潜力逐渐得到承认。视觉思维策略(visual thinking strategy,VTS)正是一种尝试建立艺术课程与护理教学之间联系的教学方法,从而直接对护生的临床观察能力、交流能力以及思辨能力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VTS在国外护理教学中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分析其在护理领域中的启示,为我国开展VTS 教学提供参考。
VTS 是一种基于艺术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眼睛所看到的、头脑中所想的表达出来,以此提升批判能力和视觉素养[6]。视觉思维是Rudolf Arnheim 首次提出,VTS 以视觉思维为主要理论基础,视觉思维是指人们对所看到事物的思考,即感知和思考的结合。20 世纪70 年代,知名心理学家Abigail Housen 在视觉思维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上构建了美学发展理论。1991 年,在纽约艺术城市博物馆工作的Philip Yenawine 和Housen 一起首次提出VTS 的概念,创立了专门针对教师的VTS 培训课程,并取得成功。他们将VTS 定义为:以学生为中心,老师通过提问将学生眼睛所看到的、头脑中所想的表达出来,以此教授视觉识读、思考和交流的技巧[7]。随后,他们将VTS 纳入了幼儿园到初中的课程体系中。
2.1 提高学生观察、沟通交流能力 VTS 是一种叙事教学法,通过观察、推理和表述,帮助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同时将思考和交流技能结合起来[8]。Nanavaty[9]在护理与健康课程中应用VTS,将60 名护生分成3~4人的小组,参观完美术馆后对每组护生上交的书面报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VTS 和反思对提高护理观察能力有积极作用。Klugman 等[10]将VTS 应用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加对歧义的容忍度以及增加学习沟通技巧的研究中,通过3 次艺术博物馆课程进行干预,结果表明VTS 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不同观点的能力,使其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与病人沟通。Moorman[6]对8 名学生进行定性访谈,访谈的主题是VTS 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实践中使用VTS,结果显示VTS 能让学生观察到更多的细节。由于VTS 在提高护生观察、沟通能力的研究中采用的是观察艺术品,所以如何更好地在VTS 课程后期加入临床案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2 改变学生思维模式 除了加强学生沟通能力,VTS 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包括创造力[11]。Housen[12]认为艺术是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理想方式,因为对艺术的诠释没有单一的对错。VTS 正是这种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方式。Hensel 等[13]在探索实践型博士如何在临床实践使用VTS 的研究中,对14 名参加完VTS 博士生的书面报告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VTS 有助于护士在实践中改变思维模式,帮助他们获得新的视角。Moorman等[14]在针对本科生的研究中,VTS 的小组成员报告说VTS 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以一种群体思维的心态来看待他人的看法。由此可知,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VTS 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已经在高等教育中尝试VTS 教学,这对于改变学生思维模式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2.3 提高学生视觉素养 VTS 是一种提高视觉素养的方法,视觉素养是一种能够解释、分析、评估和创建图像的能力。VTS 课堂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所看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参与者,从而提升学生视觉素养[6,15]。Hailey 等[16]认为讨论艺术品的过程中,参与者之间以及与艺术品之间的互动,培养了观察、推理、推测、阐述以及语言等技能,这些技能就是视觉素养的纵向本质,所以VTS 促进了更深层次的学习,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Pellico 等[17]还发现,将画廊作为学生学习健康评估的临床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而又刺激的视觉环境,有利于视觉检查技能的提升,由此证明参议艺术体验的学生更能客观地描述图像,并提出更多的护理诊断。视觉素养是信息时代必备素养之一,如何利用VTS 提高学生视觉素养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VTS 的实施过程要注意组织者、地点、时间以及小组成员人数等方面的限制,避免影响教学效果。由于VTS 教学中需要观察艺术品,所以VTS 教学的最佳场所是在博物馆或美术馆,由训练有素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护理学老师共同指导课程[18]。在缺乏最佳场所的情况下,VTS 教学实施初期可以使用高清的图片或者网上博物馆来代替。VTS 在人员、时间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VTS 单个小组人数不宜超过10 人,尽量保证小组成员可以共同观看艺术品[14]。1 次VTS 教学大约需要3 周,每周90 min,第1 周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没有讲解的情况下描述他们看见的东西,第2 周要求学生仔细描述并解释他们所看见的,第3 周则要求观察一些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重点在于解释作品的情感本质。学生针对每件艺术作品都需要回答3 个问题:“你看到什么?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你还看到什么东西?”[9]。VTS 还使用一种反思式聆听,学生发表看法后,教育者复述学生的看法,并邀请学生进一步观察,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一起思考并交流彼此的想法,有利于沟通和观察技巧的提高[18]。VTS 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教育者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与学生互动,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课程方向。
VTS 的效果评价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直接评价是采用VTS 相关指标直接评价VTS 教学效果。Slota 等[19]采用自编的视觉智能直接评估量表来评价效果,包括观察技巧、沟通技巧、感知、同理心等,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85,具有良好的信度。另外,还有研究采用书面报告、访谈等主观评测的方法[9,20‑21]。间接评价是采用其他指标间接反映VTS 的教学效果。Klugman等[10]采用巴德纳歧义容忍度量表和沟通技巧态度量表(CSAS)两项标准化的工具评价学生对歧义的容忍度和对VTS 的积极态度。同时结合学生观察时间、回答问题的内容等指标来评判学生的观察能力。无论是采用量表方式进行客观评价还是通过书面报告等方式进行主观评测,VTS 的评估要点始终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
5.1 构建VTS 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目前,教学评价理念的发展是趋于以人为本,倡导评价的多元化。因此,教学评价可在VTS 教学前后围绕教师评价、教案评价、学生评价等来检验教学质量。首先,应加强教师评价,VTS 教学的顺利开展非常依赖有经验的跨学科团队[22]。整个教学过程需要组织者把控讨论的方向和节奏,如果把控不好很容易让教学停留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应关注教案评价,教学内容须与护理更好地有机结合。教学中期可以逐步加入临床案例,有利于学生将VTS 直接用于临床实践中[14]。最后,着眼于学生评价,主要从学生受益的方面评价VTS 教学效果。VTS 在护理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保证信效度的前提下构建具有科学导向性的评价体系,加强对VTS 的全方位的评价会成为学者研究的方向。
5.2 鼓励VTS 在护理临床中应用 目前,VTS 在护理领域中主要面向学生,因此,拓展VTS 在护理中的应用是有必要的。建议学者将VTS 研究对象拓展至病人,为病人主动表达内心情感,改善护患关系提供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使护患之间建立更加和谐、稳定的关系成为可能。临床护理研究者将VTS 引入临床实践活动中时,应着力构建顺应国内护理现状的干预程序。同时加强护士艺术鉴赏、视觉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和培训。利用VTS 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及方式,使VTS 适应病人需求,激发病人参与动力。
5.3 加强跨学科合作 以艺术为基础的策略在护理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正在迅速发展[23]。目前,国外不少学者将艺术与现代护理教学模式中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博雅课堂、叙事教学法以及概念图相结合,通过跨学科合作的方式提高护生的批判、叙事等能力,以培养新时代的护理人才[4,24‑27]。我国可以尝试在护理领域开展艺术与护理的跨学科合作,已有学者尝试将视觉艺术训练与护理学相结合,发现视觉艺术训练有助于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观察能力[28]。
综上所述,VTS 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教学方法在护理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VTS 通过视觉艺术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改变思维模式、提升自身能力。目前国内关于VTS 教学的研究较少,如何更好地将VTS 的优势与护理相结合运用,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仍需要广大护理同仁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