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光 广东潮剧院二团
潮剧《洗马桥》这个戏,空间从中原到番邦,时间跨度16年,剧中有中土礼仪,有瀚海黄沙,也有儒家礼仪。故事情节丰富,时空交错,意境辽远。我在这个剧中饰演男主角刘文龙。在剧中,刘文龙历经了从青年到中年的历程,为了能够更有层次地演绎人物,必须根植于剧本,深度挖掘这个角色的内心,透彻理解剧中人身殊处境中的特殊心境,然后融合舞台程式化的动作,做出相应的演绎,这样才能更加生动地塑造出戏曲舞台的人物。我通过深入熟读剧本,对刘文龙这个角色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根据剧中刘文龙的人生历程,分别采用小生与老生的角色行当来进行演绎。这个戏是我首演,因为对刘文龙这个人物形象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因此演出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结合自己对剧情的理解以及舞台实际的演绎,分别从角色的分析以及角色的塑造,来谈谈如何多层次地对刘文龙这个角色进行细腻演绎。
秀才刘文龙,新婚3 日,离别老母妻子,上京赴考,他得中状元后,即被朝廷派往番邦出使。在番邦,番公主一眼看中了来自天朝上国的刘文龙,欲招他为驸马。刘文龙坚守与妻子肖月英的诺言,不愿变节另娶。刘文龙走后,家中剩下老母与妻子一起苦度时光。灾荒年,刘家幸亏刘文龙的表弟宋湘接济,才得以渡过难关。16 年过去了,刘文龙依然羁留番邦难归,音讯全无。刘母认为儿子不能回来,遂安排媳妇跟侄儿完婚。谁料在完婚之前,刘文龙竟然冲破重重阻挠,回归故里。肖月英面对眼前两个男人一下子陷入了无助的抉择。在这种情况下,宋湘毅然退出,成全了刘文龙与肖月英。在这出戏里,剧中每个角色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
在这出戏之中,刘文龙的人生有3 个分水岭,这3 个关键点决定了刘文龙的身份以及内心变化,也决定了在戏曲演绎中的角色划分。第一个关键点是在序幕场。序幕一场虽然是短小的过度场,但却是刘文龙人物形象实现转变的最初铺垫。这一场,刘文龙的妻子与母亲送他上京参加科举考试,此时的刘文龙是个普通的儒家士子,从角色划分来说,是小生行当中的儒生;第二个关键点是在第二场,刘文龙得中状元,他的人物形象随之转变。他被派往塞外出使,误入番公主的围猎场以及到金殿之上番王强招他为驸马,这一部分的刘文龙的行当是官生,他实现了从儒生向官生的转变,但依然属于小生行当;第三个关键点是第三场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16 年,刘文龙羁留番邦到回归中原,因为岁月的流逝,他已经成了一个中年人,因此16 年后的刘文龙挂上了胡须,必须以老生的行当来演绎与诠释。
在这个戏中,不管行当如何变化,刘文龙的人物性格始终是一致的,他是一位有情、有义、有节的男子,思念家国,思念故乡,思念老母,思念妻子,这是贯穿全剧的,不管岁月如何流逝,不管行当如何变更,刘文龙内心的坚强与执着始终不变,他坚贞地信守对家国、对妻子的情义。理解了这个基础,就可以确定刘文龙是一个有着光辉熠熠的正面人物的形象。从儒生到官生,再到老生,是刘文龙在这出戏中的人生轨迹,应该从这3 个角色转变的关键点入手,深入挖掘人物内心,融入舞台行当的程式,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小生是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指扮演青少年男子,按照饰演人物的不同,一般分为:娃娃生、穷生、扇子生、纱帽生、翎子生等。潮剧《洗马桥》中的刘文龙,按照剧情的发展,出场是儒生,他不至于穷,因此可以定位为携带扇子、文质彬彬的扇子生;经过一番苦读之后,最后金榜题名当了官,戴了官帽,因此可以定为纱帽生。纱帽生在潮剧乃至中国戏曲中可以找到很多,比如吕蒙正、王金龙、陈世美。都是儒家秀才,青衣小帽,上京赶考,得中状元。不同的是他们得中之后所走的道路。有人坚守,有人变节。对于刘文龙来说,他是初心如一,坚守大义之人,因此塑造演绎起来,跟其他角色是有所区别的。在未得中之前,刘文龙谦恭文气,是个传统的读书人。到了他金榜题名之时,金榜题名,富贵加身。他奉命出塞,欲遂凌云志,天朝使者的身份更是让他意气风发。“刘文龙奉旨离中原,尘烟万里出西番,弘扬圣德膺重任,男儿报国志如山。”明白了这一点,在塑造他奉旨出使时的踌躇满志、误入番公主猎场时对着皇家女的理直气壮、在银安殿面对番王强招的那种不卑不亢,都是一种依据。此时的刘文龙,青年气盛,意气风发,有着年轻人的热血青春,更有着坚守国家大义,信守夫妻诺言的正气,是一个饱读诗书,坚信“学而优则仕”的标准儒家士子。
时间过去了16 年,刘文龙在番邦坚持不入赘皇家,但是16 年来羁留番邦,满怀对家国与家人的怀念,中原王朝未能搭救他回归,再加上岁月催人老,他的内心一片悲凉。16 年,岁月在刘文龙的坚守中悄悄流逝,无边的寂寞,白发与皱纹悄然瞄上了刘文龙,在他20 岁的时候,刘文龙闯进番公主狩猎的禁苑,他青春年华,略带一点少年的不羁,终究抵不住时光的流逝,慢慢地变成一位长空悲雁的他乡客。“北雁南飞又一秋,我送雁行心怅惆。奉使难归困异域。十六载哀怨情愁缠心头。想中原,老母娇妻长盼待,叹塞外单于父女长羁留,几度潜回被截返,望断南天白了头。白了头心更忧,何日了断两地愁,士不改志人生苦短,刘文龙何日回邓州。”这一个唱段颇能显露刘文龙的内心,此刻的刘文龙已经消退了年轻气盛的火气,人物形象逐渐沉稳而略带苍凉。此刻的刘文龙,必须用老生行当应工。
戏曲里的老生又称须生、正生,主要扮演的是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这个时期的刘文龙,无论是年纪或者是心路历程,其舞台形象均适合用老生行当来呈现。16 年来,羁留番邦,面对番公主对自己的一片情意,刘文龙忠于结发妻子,不为所动。当番公主愿意放他回归,并为他付出生命时,刘文龙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带着愧意回归家乡,面对着故园,近乡情怯。16 年来不奉不养,抛下老母与妻子,他的内心有着另外一层怯与愧。因此,在演绎刘文龙回归的时候,这一场他最初内心是又愧又疚,内心充满了复杂。当发现自己的妻子在老母的安排下改嫁,他内心一片慌乱,爆发出一句:“难道我真的不该回来?”甚至对自己16 年来的坚守产生了疑问,这16 年来的坚守换来最后这个结局又是否值得?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解读,可以发现刘文龙这个人物形象内心复杂性的症结所在,从而更加准确、多层次、细腻地演绎好这个角色。
《洗马桥》中,刘文龙这个角色是第一主角,经历丰富,必须根植剧本,进行深层次解读,理解人物所处的背景以及在特定环境下人物特定的内心活动,尤其是找到人物内心的痛点,加以深挖演绎,这有利于为塑造角色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演绎方面,根据角色的经历,分别采用了小生与老生的行当相结合,凸显了任务的层次感,从而准确地在舞台上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引起台下观众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