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vee
硅藻土
每逢“双十一”“618”,总有朋友穷到“吃土”。作为常年“吃土”的专业人士,剁手可以输,“吃土”必须扳回一局。
中国的土壤有60大系(比8大菜系多了去了),3246种,它们的口味与特色各不相同,想要吃全,你大概要走遍大江南北。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几款市面上常见的“旗舰土”:高岭土——得名于景德镇高岭地区,是烧瓷器的好材料;膨润土——传说中的蒙脱石散(就是“思密达”),性能出众,素有“万能石”之称;硅藻土——远古硅藻遗骸形成的沉积岩,种花盖楼不可或缺,还可以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
不过,这些土虽然名声响亮,但更贴近矿物,算不上是真正的“土壤”,吃起来多半没什么滋味。而一款合格的“土壤”,矿物、水分、空气和有机物质缺一不可,所以不是什么土都能“色香味”俱全的。
终于,你不辞辛苦找到了原生态、纯天然、无污染、野生的新鲜土壤。你激动地捧起一把,感受着迎面扑来的泥土“芬芳”——嗯,对味儿!
这种“芬芳”源自土壤中仅占5%的有机物质——你闻到的可能是腐殖酸、富里酸和腐黑物的香气,而那种雨天散发的浓烈泥土芬芳,源自土壤中放线菌产生的土臭素。
当然,只闻闻味儿是远远不够过瘾的,你还要会一会土壤里的“干货”——土壤生物。它们才是土壤中的灵魂主角。
土里的放线菌,是不是很像饺子皮
从数量上来说,细菌、真菌这两大类微生物在土壤里占有绝对的优势,每克土中就有约几十亿个细菌。
原生动物在土壤中数量也很惊人,你可以轻松地从各类土壤中吃到原生动物三大巨头:变形虫、纤毛虫、有孔虫。
细菌、真菌(部分)、原生动物这类单细胞小家伙们数量虽多,但质量太小,吃下去浑然不知其味。想要进一步提升口感,多细胞生物不可或缺。
华丽孔锤虫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有孔虫,不同焦距下可以看到它别样的外表
有土壤的地方,植物总不会缺席。如果你喜欢吃素,那么土壤中新鲜的苔藓、蕨类植物等能够满足你的胃口;爱吃坚果的朋友,还能品尝到各种植物种子;更不用说各式各样无毒/有毒的大型真菌(蘑菇)。
一根美味的野生鸡腿菇
荤素搭配,滋味数倍。各种门类的后生动物(“肉类”)能让土壤的口味变得更加鲜美可口。
先来看看土壤里虫族的扛把子选手——线虫,它们占到土壤多细胞生物的八成左右,是不折不扣的土中“大户虫家”。不同于臭名昭著的寄生线虫蛔虫,这些形形色色的土壤线虫大多无害,在维护土壤生态中功不可没。
线虫是整个土壤生态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接下来就要说说嘎嘣脆的节肢动物们了。作为拥有众多成员的大家族,节肢动物在土壤中也是有头有脸的大帮派。
肉眼可见的鼠妇、马陆、蚂蚁,时不时出来露个脸;还有娇小的跳虫和螨虫两家子藏在土里闷声发大财,这两家也是“虫丁兴旺”,可以和线虫家族放在一起并称“土壤三杰”。
跳虫( )在枯枝落叶层最容易被发现,身体上长有“弹器”,能帮助它们蹦跳,因此口感大概类似你小时候的零食——“跳跳糖”。
螨虫大家都熟悉,藏在被子里夜夜陪你睡,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品尝过它的味道。不过比起被子上和脸上的螨虫,土壤里的螨虫才是真的多——每平方米可达10万只。
当然此螨非彼螨,蜱螨目中的诸多成员都可以叫作螨虫,种类超过5万种。除了和人类疾病有关的皮脂腺螨、尘螨、粉螨,绝大部分的螨虫都是生活在土壤生态中安安静静做自己。
听说有人要吃我?赶紧啃几口黏菌
常见的一类食真菌螨——翼甲螨
如果你在吃土的時候吃到了其他正在“吃土”的生物,也不必感到奇怪,毕竟相遇是缘。
蚯蚓这样的环节动物就是常见的吃土客。不过,你更容易吃到的环节动物可能是线蚓。在有些地方,1平方米的土壤中的线蚓就可达20万条。作为蚯蚓的近亲,它们也是吃土领域的行家:各类真菌、细菌、原生动物都是它们的食物。
显微镜下土壤中的线蚓
还有一种声名大噪的小虫,它是最强生命体,真空中的幸存者,代谢停滞狂魔——水熊虫,它们也是土壤中的常客。
罗汉松土壤里的某种水熊虫
另外,有些朋友总想体验一下异国的“洋土”。曾经在从日本进境的罗汉松的土壤中就发现了中国尚无分布的山茶根结线虫,它们会严重危害多种山茶科的观赏植物。
所以在此提示各位:吃土请原地吃完,切忌打包带走,更不能从海外带土回国!
//摘自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