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寿
(厦门市建筑废土站, 福建 厦门 361004)
地聚物是以铝硅酸盐或工业废弃物为原料,以硅酸钠和氢氧化钠为激发剂制备而成的一种硅氧四面体[SiO4]4-和铝氧四面体[AlO4]2-结构单元构成三维立体网状结构的无机胶凝材料[1-2]。与硅酸盐水泥相比,其有着原料易得、工艺简单、能耗低、早强快硬、耐腐蚀、耐高温等优点。因此,地聚物在耐热保温材料、核废料处理、重金属离子固定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3-4]。本文以矿渣-粉煤灰地聚物为基础,以双氧水为发泡剂,研究发泡剂不同掺量下地聚物的性能。
1.1.1 粉煤灰
选用福建同益公司粉煤灰,其化学组成如表1 所示。
表1 化学组成(%)
1.1.2 矿渣
选用自天津北辰某工厂,其主要化学组成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氧化物含量(%)
1.1.3 碱性激发剂
氢氧化钠采用大茂公司分析纯化学试剂,白色颗粒固体。液体硅酸钠采用优索化工公司分析纯化学试剂,呈黏稠状,模数为3.3。本试验Na2O/SiO2之比采用水玻璃进行调节,水玻璃溶液模数为1.6。
1.1.4 发泡剂
选用质量浓度为30%的双氧水为发泡剂。
配合比设计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如表3 所示。
表3 试验配合比
粉煤灰、矿渣在搅拌锅中混合均匀,倒入碱激发剂溶液,快速搅拌2min,加入发泡剂快速搅拌30s 后,将浆料倒入模具中(50mm×30mm×30mm 长方体试块),置室温发泡24h 后,抹平试块表面、脱模置60℃干燥箱中养护。
图1 发泡剂掺量对地聚物干密度的影响
由图1 可知,随着发泡剂掺量的增加地聚物的干密度逐渐减少。当发泡剂掺量从3.0%增加到5.0%时,地聚物的干密度下降了13.8%,减小为0.6291g/cm3。随着发泡剂掺量的增多,气体产生量也随之增加,气体逸出留下的气孔就会越多,进而形成轻质多孔的地聚物。
试验研究了地聚物在龄期1d、3d 和7d 的抗压强度,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 发泡剂掺量对地聚物抗压强度的影响
由图2 可知,当龄期一定时,发泡地聚物的抗压强度随着发泡剂掺量的增多逐渐减小;当发泡剂掺量一定时,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发泡地聚物的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1)当龄期为1d 时,发泡地聚物的抗压强度从3.71MPa 下降到了3.08MPa,下降了17%;当龄期为3d时,抗压强度从4.04MPa下降到了3.13MPa,下降了22.5%;当龄期为7d 时,抗压强度从3.52MPa 下降到了2.81MPa,下降了20.2%。发泡剂掺量越多,其分解产生气体就越多,留下的气孔也就越多,在限定的体积空间内,将使得孔壁越薄,导致抗压强度越小。
(2)当发泡剂掺量一定时,龄期3d 的发泡地聚物抗压强度大于龄期1d 的,由于硅铝酸盐聚合反应时,非晶相在强碱作用下,形成富硅、富铝低聚体,并进一步发生缩聚反应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故抗压强度有所增加;但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抗压强度开始减小,因为长期干燥下,结晶体会失去结晶水,在材料内部形成不稳定结构,强度开始下降。因此,养护时间以3d 为宜。
图3发泡剂掺量对地聚物孔隙率的影响
从图3 可知,随着发泡剂掺量的增加,孔隙率逐渐增大。发泡剂掺量从3.0%增加到5.0%时,孔隙率从63.2%增长到84.1%。由于发泡剂掺量在碱性环境下分解成氧气,并固化在浆体中,增加试块的孔隙率,掺量从3.0%增加到3.5%尤为明显,孔隙率增加了20.6%,但随着掺量持续增加,孔隙率增速放缓。
常用于描述多孔材料抗压强度与孔隙率关系的主要有以下3 个经验公式[5]:
式中:fc为多孔材料的抗压强度;fc,0为材料假设的孔隙率为零时的抗压强度;P 为孔隙率;P0为假设强度降低为零时的孔隙率;n、kS、kH为经验系数。
图4 3d抗压强度与孔隙率的拟合结果
图4 为发泡地聚物龄期为3d 时抗压强度与孔隙率之间用上述3 个经验公式拟合的结果,三种拟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即这三种模型拟合抗压强度与孔隙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多项式拟合结果最优, R2达到了0.99。
1.随着发泡剂掺量的增加,发泡地聚物的干密度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孔隙率逐渐增大。当发泡剂的掺量从3.0%增加到5.0%时,孔隙率从63.2%增长到84.1%,但随着掺量持续增加,孔隙率增速放缓。
2.龄期一定时,发泡地聚物的抗压强度随着发泡剂掺量的增多逐渐减小。发泡剂掺量一定时,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发泡地聚物的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3.通过拟合发现,抗压强度和孔隙率满足多项式拟合关系,公式为y=-0.00162x2+0.19342x-1.7049,相关系数R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