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吉城 童 兰
(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 达州 611130)
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工程建设方式,装配式建筑在施工阶段有着明显的节能、环保与高效的特征。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起步较晚,相配套的技术管理措施等仍旧有待完善。从成本造价预算问题上入手,可以优化成本控制的工作,减少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成本问题。
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开始时间较早,早期的装配式建筑相对而言装配件较少,能够完成的建筑类型有限,应用的范围并不广,多数是在住宅类型的建筑中应用。现阶段装配件的生产水平有所提升,同时不同的装配件在建筑机械的操纵下,能够完成更多灵活的组合方式。因此,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灵活性增加。我国的建筑工程发展迅速,在工程建设中工程效率问题极为重要,工程效率的提升不仅能使得工程建设中总体的时间消耗减少,也能促使建筑尽快地投入到使用当中。
相较于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整体造价更高。在装配件的生产阶段中,需要应用大量的建筑材料,装配件价格较高。同时,在我国目前由于装配件生产的规范尚且未能形成,会存在装配件不标准的问题。这种问题,为施工工作带来的一定的困难,也在影响着施工造价预算的与成本控制。反观一些装配式建筑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例如日本,其在装配件生产中规范性相对更高,预算工作过程较为简单同时能够有效的作用于成本控制。另外,也不能忽视施工过程,对成本控制产生的影响。
在现阶段中,我国的经济虽然仍旧在持续地发展当中,相较于以往的发展速度来看,增长相对较为平缓。这种平缓,意味着行业内部的稳定性有所增加,一些技术的应用对于现阶段的产业模式能够适应,新的技术发展会受到阻碍。装配式建筑在建筑工程建设总体技术的应用中,就属于一种较新的技术,仍旧处于发展扩大的阶段。受到建筑行业总体形势的影响,其扩展的速度受到限制,这就导致装配式建筑构建的生产企业,得到的发展机会相对较为有限,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空余进行技术的升级,装配式配件的生产方式较为落后。这种状况长期的难以突破,造成工程造价始终偏高。同时,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建筑企业数量仍然较少。
在装配式建筑的安装过程中,建筑构建生产费用较高,同时建筑构建的安装费用同样较高。这种情况下,成本控制无从入手,难以发挥成本控制工作的作用。在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中使用混凝土构件的比例高,这就限制了构件应用中所采用的技术,整体的技术支出仍旧有着费用较高的特点。加之,在目前我国对于建筑领域中装配式构件质量的监管严格,许多情况下由于构件一些测试数据与标准不相符合,就需要重新进行构件的采购,对于工程成本会产生影响,同时对工程应用方案的选择也会有所影响。工程应用方案的选择阶段,许多施工方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稳定性,会首先否定装配式建筑的方案[1]。
在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整体销量与技术的限制,导致了构件造价高。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从技术角度入手,突破现状。可以建筑构件生产技术较高的企业、外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进行技术水平的提升,促使建筑装配式构件的生产成本能够有所降低,并且提升其质量。质量提升与价格降低,能够为建筑构件的广泛应用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总体市场环境以及生产状况的改变下,装配式建筑构件的价格有效降低,在工程造价上也会有所表现。
另外,在装配式构件的生产中,我国的企业之间需要强化合作,促进行业标准的形成。目前,由于不同生产厂家生产出配件的质量、规格差异较大,通过长途运输大体积配件的方式,又会增加成本,在许多地区中有着成熟装配式建筑建设技术的企业,也不考虑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为此,行业标准的统一,规范性的提升,能够促使装配式建筑在不同区域中的生产状况接近,扩大行业在市场中的整体占有率。在各地区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都能够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情况下,相应的高额运输费用就能得到有效地节约,促使建筑企业更多地选择装配式建筑模式的应用[2]。
在目前,建筑设计的水平不断提升,许多建筑设计事务所能够为客户提供多种设计的方案。然而,在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一些设计单位更多地考虑功能因素以及建筑的设计特色,对于成本相对有所忽视。尤其是装配式建筑中,由于建筑装配构件的应用限制了建筑的丰富性,设计单位在确保建筑实用与坚固的同时,将设计工作的注意力转向为美观追求。因此,建筑工程建设的成本可能会有所增加。
事实上,在当前的建筑工程建设领域中,成本的控制是长期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建筑设计方案的选择中,就要对成本问题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可以在建筑方案设计规划中直接提出成本控制的要求。设计方案会因此对于成本控制的问题有更多地关注,从而促使建筑整体的成本得到控制,利润得到提升[3]。
工程造价的基础就是工程量清单,如果工程量清单与实际状况的差距过大,就会导致造价的成本控制功能受到影响,甚至直接不能发挥其成本控制的作用。
传统现浇式建筑工程,其工程量清单的模式已经发展成熟,能够清楚的对于各阶段的工程量进行显示。装配式建筑中工程量清单的构建模式仍旧有待发展,相对成熟度有所不足。为此,可以参考现浇式建筑的工程量清单的组合构建方式,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量清单进行优化,提升其内容的准确性与清晰程度。尤其是不可忽视,在工程施工没有明显体现的部分,包括工程中应用部件的运输、存储管理费用等。如果对于工程建设费用未能够进行明确地表示,并且将费用计入其中,就有可能导致工程施工中出现纠纷,进而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程,增加工期。
装配式建筑工程有着较为鲜明的特点,在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的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并且结合我国建筑企业、材料生产企业的特殊性,探索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相对于传统的浇筑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优势较为明显,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以技术手段与管理手段为基础,实现双重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