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王 萍
学业评价是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评价引导教育教学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决定了其测评的重要性,以往的测评重简单认知轻情感态度、重终结性考评轻形成性评价的学业评价,忽视对学生的品德人格、心理健康,价值观念、法治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业评价,有利于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独特的育人目标。
《科学教育的原则与大概念》一书阐述了大概念所包含的内涵:“这些核心观念及其进阶过程能帮助学生理解其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并在其结束学业、迈入社会后,持续发生影响。”《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中在讨论大概念对课程内容、教学法和测评的影响时,强调了要求教师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组建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概念,而不是一些不连贯的事实。而我国最新公布的国家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是国家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大概念正成为引领新一轮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内容越来越多,对学生的要求要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让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就成了教育的重要目标。“大概念”的教育理念可以非常有效地将零碎的知识内容以主题的形式概括起来,并以单元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知识,避免造成记忆的难度与知识的混乱。比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概念下,学习中华传统礼仪习俗、传统美德、传统节日等内容,可以将多个单元知识串联起来,将课程内容进行框架式的建构,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国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特点是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社会体验,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突出情感体验,探究思考,行为践履,而在此过程往往让师生感觉到知识零碎,难以系统把握。“大概念”的引入是对片段知识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是对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的整体把握,可以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精神或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提炼,可以将课堂教学的概念和更广阔应用的概念和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整体知识网络中的必备知识,使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核心价值和学科素养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整体网络。
利用大概念理念实施教学与测评,需要构建教师在学生的活动、提问和交谈中要观察和寻找的内容,帮助学生在较大范围内的有关事件和现象探究,要根据学生的测评反馈调整教学,以支持学生深入更广阔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大概念”组织探究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思考,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对知识深度理解和综合运用。核心素养基于知识,但这里的知识并非零碎的事实性知识,只有以大概念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这些具有概括性、抽象性、普遍性等特征的核心知识,同时也是最具素养特征的知识,才能推动学生在跨越不同的主题和情境的学习中实现迁移,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评价引导教育教学的发展。2020年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管家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评价学生的素质内涵,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评价学生素养的达成度。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业测评既要体现基础性,又要体现综合性,既要关注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又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学科思维力、价值判断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因此,要注重学生学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大概念理念下的评价有助于引导教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内容,参与实际生活,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反映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实现其学科价值和素养意义。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在集体中生活》概念为例,在教学和学业测评时围绕个人与集体关系、集体生活与个人成长的促进等这样的学科大概念设置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准确地认识到集体主义精神的精髓,并且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践行集体主义理念,在尊重个人发展的前提下维护集体利益与集体荣誉。教师要围绕大概念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把握主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厘清脉络,建构逻辑体系,建构体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求,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和要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又如一个区域的综合测试题例:试题情境取自教材内容“中国人中国梦”的主题,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与实际感触,要求学生以“凝聚价值追求”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素材鲜活真实,聚焦家国大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探究性。试题依据核心素养要求,采用solo分类评价等级赋分的标准,重点考查学生能否用规范的语言有层次、完整和逻辑严谨地表达思维过程,整体考量学生的思维品质。
演讲稿要求学生紧紧围绕“凝聚价值追求”,从高扬中华民族精神角度,从构筑中国价值角度,阐述学科主干内容,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考查,同时要学生结合材料从国家社会角度明确凝聚价值追求的要求并从个人角度感悟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是一个注重在新情境、新材料背景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业测评案例,情境问题的设计强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强调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灵活开放的设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人物和事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的综合以及能力的综合)。做好这一测评试题,既需要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基础知识的综合学习,也需要基于问题逻辑,整合知识、时政与生活的实践探究。
大概念理念要求教学和测评重点要由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转向对知识的理解,由碎片化的知识状态转向清晰的学科大概念的形成。
大概念是学科的核心,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学科大概念是指在一个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学科内容,就本学科而言,大概念的基本呈现形式是必备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常用陈述式来表达一个观点。大概念的确定,可参考课程标准里的“课程内容”中的“知识”;可参考各教材的各级标题以及各单元、课的导言,考试大纲的知识范围等。突出大概念要提炼学科核心概念、基本原理或主要观点,引导教师和学生快速对应教材相应内容。
围绕大概念定位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整体把握核心和主干知识,使学习更加深入贯通,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大概念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单元的基本理解,从而把握整本书,直至初中三年的道德与法治的逻辑体系。选取大概念,意味着教师要有筛选能力,在细枝末节的概念上,教师要讲得清、学生要学懂对个体纵深发展有生命意义的主干知识。比如说以宪法教育为主,重视宪法文本的价值,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的特点。讲解宪法主要内容,固然需要进行学理性的概括与阐释,但本册教材更强调回归宪法文本,以宪法文本承载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等抽象内容。因此,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精准理解,又要突出核心和主干,厘清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清晰知识结构从何而来以及如何运用,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灵活调用。
学科核心素养是看学生能否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下,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才能体现出它的素养意义,反映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学生在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的真实情境中准确理解主干知识和重点观点,学会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知识的综合运用、灵活运用和创新运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关注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学业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力、价值判断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因此,要设置全面反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况的学科任务,以不同学科任务中的关键行为和表现综合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围绕学科大概念,以学习学科核心知识和提升学科素养预设或生成的研学问题。研学问题必须围绕学科的核心和主干知识设计的学习性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共同疑惑生成的,需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建构出有意义和价值结论观点的探究性问题。整合教材内容,精炼情境素材,科学合理地设置有学科价值的研学问题,有助于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主动学,引导学生自主学,教会学生有效学。
围绕核心和主干知识设计“大概念教学”,以思维导图形式重新建构知识,可将一框一课乃至一单元内容整合,基于问题逻辑设计系列研学问题引导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展学习。精选情景素材,以研学问题形式,通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问题探究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在知识整合和综合运用中启发点拨,明晰观点,评价反馈,突出价值引领,指导行为践履,实现知行合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评与大概念教育理念结合能够有效促进教育教学的系统化与科学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与实效性,能够将道德修养与法治观念根植于学生的内心,并内化成为学生的行为指导,为学生成长为现代化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