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县洪水镇汤庄小学 刘 晓
经社会调查发现,每年农村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占据农村地区总劳动力约20%,按照社会发展趋势预计逐年劳动力占比会呈上升节奏发展。余下人员普遍为单亲养护、隔代教育、自我监护的结构,导致亲子教育质量明显下降,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时常出现问题。对此,可以借助“互联网+”模式的时代发展特点,推动其建立新型教育理念,改变固有教育思想,进而保证留守儿童良好成长。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认知非常浅薄,认为学校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便可顺便做好家庭教育问题,从而在“经济”与“教育”两者之间更偏重于前者,不愿“投资”或并未将精力放在家庭教育上。还有一些留守儿童虽然有家长陪伴,但因为其文化素质不高,教育方式粗暴,只关心儿童学习成绩而并未注重其德育品质养成,家庭教育成果极差。
对于如今互联网信息模式的社会,每个人皆可以利用网络的公平性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信息,儿童即便在农村也会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多数孩子还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若此时没有家长从旁引导教育,儿童很容易被动接受来自社会的影响改变自身性格。同时,许多农村留守家长(多是思想封闭的老人)的价值观也在逐渐改变,甚至会为孩子灌输“读书无用”“未来发展渺茫”“尽早接触社会对孩子更好”等错误认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愈发严重。
留守儿童的年龄层多数为小学或初中学生,思想方式较不成熟,因此在面对学习与家长长期不在身边陪伴的问题,造成其心理压力过大。加上有些家庭原生情况如离异家庭、独生子女等,导致其思想比较迷茫,长此以往内心便会产生自卑感,渴望得到别人安慰但不善于诉说,教育实施过程中有时无法顾及孩子的内心深处情绪,有时会导致性格产生变化。
农村地区父母为了家庭能在较好的经济水平下生活,远走打工也是不得已之举,没有过多时间与孩子交流并给予陪伴,对其关心程度不高。有些家长也会认为自己如此辛劳为孩子未来拼搏,创造更多的生活资本,保证其有足够的生活基础进而成长,则是最好的“关怀”方式。但这仅是家长单方面对于孩子生活的安排,对于儿童而言最重要的仅是成长过程中有家长的陪伴痕迹。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互联网+”教育模式融入生活,孩子想要的“陪伴”只需要父母一个电话、一段交流,便能抵消对父母的思念。即使身在远方的家长也可借此方式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从某种形式上改变了以往将孩子全部托付给长辈教育的模式,分给孩子一部分时间关注其成长生活。要学会在“互联网+”社会背景下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帮助远出工作的父母能够在闲暇之余顾及孩子,远程监控其成长与受教育程度。例如视频聊天、电话、邮件等,给予孩子关怀并勤加沟通交流,及时给予孩子关心与教育。
俄国著名革命民主主义哲学家别林斯基曾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他的成长道路才能更经得起环境变化的考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主张则是应该偏向培养孩子拥有坚韧不拔的思想品质,并非在家成为“养尊处优”的小主人,依靠家中长辈的宠溺成长。只有舍得让孩子在正常教育下让其经历困苦,不再留恋于隔代长辈为其营造的温室,勇于接触外界风霜雨打的环境,才利于孩子养成坚韧品质,摒弃不良习性接受良好教育使其行为端正。有些长辈认为让孩子吃苦是家长过于狠心,其实正是这种溺爱行为才是造成当今孩子养成不良性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故而,家长此时不仅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受教育情况,而且要和长辈沟通合适的教育理念,理解父母照顾孩子辛苦的同时,也要使其明白让孩子吃苦的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懂得“先苦后甜”的人生理念。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很多父母为了补偿自己长久离家的遗憾,给予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为其报了各种课外辅导班,以此希望能填补家长教育缺失部分。在孩子身上不计回报地增加“投资”成本,希望其现下以及在未来成长道路上,可以不断接受高质量、丰富资源的教育。但是家长也应该舍得为自身投资,只有自身文化水平与道德素养处于非常优质情况下,才能对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利用个人行为方式去影响孩子效仿,以身作则的同时家长也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在信息时代下“互联网+”理念正在逐渐渗透各个领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程”中也应充分利用此项优势,帮助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充实自己,掌握关于教育多角度新型理念,学会理解教育工作者同时加强行为严谨性,提升对孩子的教育。
“互联网+”的使用理念于传统意义上属于新型技术状态模式,可将涉及问题与资源运用展开集中优化与结合。我国历经40多年改革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建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经济水平的提升影响着国内地区人流迁徙的变动,许多人会选择远走他乡去拼搏提升生活水平,如此家庭教育也相应产生了问题,只有结合当下“互联网+”背景针对问题产生角度,增进家庭教育落实程度,发挥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吃苦耐劳、行为端方的良好品质,才可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