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21 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与经济活动融合的日益紧密,人类步入网络经济时代,而电子商务则是网络经济的核心内容。得益于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优良的基础设施体系,我国电子商务走在世界前列,网络交易零售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当前,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两大特点:第一,细分化,电商模式日益多样,如社交电商、官网电商、短视频电商等;第二,下沉化,电商发展逐渐从城市向农村下沉,农村电商成为 “繁荣实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的重要途径[1]。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支撑,与城市电商相比,农村电商发展中最大的困境便在于物流体系不完善,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电商的效率、效益,因此,构建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协同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江苏不仅是我国第二经济大省,农业产量、产值也位居全国前列,2018 年全年粮食总产量3706.2万吨,第一产业增加值4 296.28 亿元[2]。江苏农村电商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农产品资源丰富。优良的自然条件以及精细的生产方式使得江苏孕育了大量特色农产品,广泛分布于从苏州到徐州的各县市。以河蟹养殖为例,苏中地区的泰州是全国较为重要的河蟹养殖基地之一,苏州的阳澄湖大闸蟹更是享誉海内外,深受消费者欢迎。此外,南京盐水鸭、无锡太湖三白、高邮咸鸭蛋、阳山水蜜桃、盱眙小龙虾等,均是江苏重要的农产品品牌。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江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各地级市间均有高速公路相连相通,苏南高铁线路密集,沪宁高铁的开通极大地便利了苏南各市以及苏南与上海的通行,位于苏北的徐州则是京沪线与陇海线的交叉点,客运、货运极为繁忙,且随着沿江高铁工程的启动,江苏铁路运输将迈上新的台阶,这些都为农村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政策扶持力度大。江苏高度重视农村电商的发展,早在2005 年启动的农业信息服务工程中便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为重点内容。2014 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指出 “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农产品网络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3]。2015年,省人社厅出台《关于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工作的意见》,鼓励返乡人员、大学生回乡创办农村电子商务企业。江苏是全国最早开展省、市、县三级农村电商示范体系建设的省份,从2014 年至2019 年期间,共批准410 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这使得江苏农村电商发展居于全国第一方阵。
历经10 余年的发展,江苏农村电商经济效益持续凸显,并形成3 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第一,市场模式。市场模式是以农户为主体,依托既有电商平台而形成的模式,具有自发性、草根性、可复制性等特点。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崛起为农户创造了新的商机,淘宝村、淘宝镇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9 年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显示,江苏有睢宁和宿迁宿城区2 大村集群,其中睢宁以112 个淘宝村数量位列全国第五,江苏第一,2019年全县电商交易额突破330 亿元[4]。农户网店销售的商品不断丰富,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睢宁沙集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为农村电商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份独特的方案。
第二,平台模式。平台模式以平台为依托,借助平台来帮助农户拓展产品销路,扩大生产,提高买卖双方的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比如:依托新农村网商平台,组织农产品网上申购与销售对接会。批发市场作为农副产品的聚集地与流通中心,在平台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江苏不少规模较大的批发市场,如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均搭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以此为基础,直接与生产基地,如农户、合作社以及经销大户对接,将广大农户纳入电子商务的生态圈。
第三,资源模式。资源模式依托于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具有规模大、门槛高的特点,江苏物产丰富,一些县市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某些领域形成了巨大优势,并以此为基础来推动电子商务以及物流的协同发展,最为典型的便是苏北沭阳的颜集镇与新河镇。作为我国花木交易的重要中心,沭阳花木不仅在全国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更远销海外市场[5]。沭阳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电子商务的政策,并加强物理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花木资源为核心的电商模式。
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苏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的发展走在前列,但本质上仍然处于成长、探索阶段,仍有较多地方有待完善,最为典型的便是发展模式简单。目前,江苏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的模式共有3 种,但平台模式、资源模式的要求较高,只在部分地区取得了显著效益,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市场主导的模式;并且,除了沙集模式真正进入成熟发展期外,其他地区的市场模式均不可避免地存在简单化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农村电商的主流是以淘宝网等为平台,以农户、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所开设的电子商铺为载体,进行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存在发展不规范、规模小等局限性,且各网商之间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经营问题,既导致资源浪费,也缺乏后续发展的动能,这显然不符合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的需要。
江苏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着需求释放不足的问题。在网络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网购成为现代人消费的重要方式,然而,相比其他商品而言,农产品的网购率显著偏低。调查显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仍然是消费者农产品购买的首选,仅有不足10% 的消费者网购农产品。之所以会出现此种现象,主要和农产品的特殊性有关。大部分农产品本地市场均有供应,如粮食、蔬菜等,且农产品对新鲜性、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6]。物流发展的滞后使得农产品配送的时间要长于一般的商品,一些对保鲜要求较高的农产品在配送中很容易出现品质降低甚至无法食用的现象。加上农产品物流与信息流尚未充分整合,消费者无法全程追溯农产品的质量,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无法有效保障自身的权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网购农产品的意愿。
外部环境欠佳是江苏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以下3 点: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江苏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非常完善,但农村网络普及率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苏北农村,网络普及率整体偏低,这使得大量农户被排除在农村电商发展的浪潮中。从调查结果来看,尽管农村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但利用效果并不佳,不少农户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自然也难以参与到农村电商中,加上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滞后,也影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第二,人才资源严重欠缺。一方面,现有的经营主体大都缺乏现代化的经营意识,且在信息技术操作中存在很大的不足;另一方面,农村电商、农村物流的高素质人才缺口较大。第三,金融环境不佳。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户存在融资难、资金成本高等问题,也给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带来了阻碍。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是必然趋势,因为农村电商的繁荣离不开强大的物流支撑,同样,农村物流的发展也必须依托于电商份额的扩大。对此,江苏需要从二者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好发展模式的设计工作。从前人的研究成果可知,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可能的模式主要有3 种,分别为供应链集成模式、共同物流模式和产业链一体化模式。供应链集成模式可以有效克服农产品市场中供给与需求不统一的问题,通过第三方物流实现农产品的配送。共同物流模式则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完成线上交易后实现集中采购,可有效解决农产品物流中的成本与损耗问题。产业链一体化模式以规模种植为前提、现代化信息平台为基础、物流为保障,来实现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7]。3 种模式各有利弊,江苏省应配合各地农产品基本情况,以模式设计为基础,寻找有效的协同发展方向。
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的发展既离不开市场的驱动,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对二者的协同发展而言,政策扶持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当前,江苏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有力保障了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的发展,下一步的工作是以政策协同来推动发展协同。首先,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外部环境,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直接决定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江苏省内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苏北地区作为江苏农业的主产区,经济水平低于苏南,省政府要着力加强苏北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农村入网率,完善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为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扫除后顾之忧。同时,对有志投身于农村电商发展的创业者,政府要完善项目资助、创业贷款、奖励补贴等扶持机制[8]。其次,强化宏观指导工作。市场虽然能够激发农村电商发展的活力,但也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如无序竞争等,对农户带来损害。江苏在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中要做好宏观指导工作,以科学的顶层设计与专业的政策指导为二者的协同发展提供方案。再次,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农村电商、农村物流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事物,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存在滞后性。江苏作为农村电商发展效益比较好的省份,要以本省经验为依托,加快法律法规建设,这样既能协调解决市场发展中的问题,也能为其他省份提供参照。
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是农村电商发展最为坚实的依靠,因此,江苏在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模式的构建中必须将物流体系的建设作为关键内容,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加大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我国物流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新兴的快递企业与邮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城市物流,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农村作为物流企业的重要市场,是各企业布局的重点,江苏需要充分利用当前农村电商发展的机遇,加大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一批具有雄厚实力与市场基础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培育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其次,加强物流集散中心的建设力度。专业型或综合型的物流集散中心是农产品快速归集与分销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克服以往农产品生产、销售中的分散性问题。江苏要以当前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为基础,在交通节点或者资源集中的地区构建一批物流集散中心,打造覆盖全省的物流集散中心网[9]。再次,提升配送效率。“最后一公里” 是农产品配送中的主要问题,也是营销消费者体验的重要因素。江苏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江苏云柜的经验,提升农产品配送效率,同时,协同好各部门,着力解决农产品配送中进程难、停靠难的问题,最大程度上缩短农产品配送的时间。
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苏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模式的实际需要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江苏需要以环境协同为保障,采取以下三点措施:第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为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及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前者是物流与信息流协同的关键,后者则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构建覆盖全省的农村物流网络的基本要求。第二,持续改善人才环境。总量丰富、类型多样、发展空间大的人才资源是江苏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发展主体存在的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操作水平低的问题,江苏要充分发挥农技站、成交中心等平台的作用,加强网络培训工作,为农户提供多元化的涉农信息服务;同时,江苏要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有力发挥自身在高等教育中的优势,强化相关产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为农村物流与农村电商的协同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10]。第三,优化金融环境。江苏一方面要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强对农村电商、农村物流的金融扶持,创新金融产品,借助贴息贷款等来降低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发展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要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互联网金融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新动力,电子商务不仅在促进商业贸易、活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江苏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电商发展的扶持力度,打造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的模式,以高效、全面的物流体系保障农村电商的发展与繁荣。